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中语文选修课有效教学策略的课程论审视

发布时间:2016-04-17 19:56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育界,课程意识淡薄,课程内容缺失,教改多热衷于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教学方法的创新,而忽视课程内容的建构等痼疾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制约了语文科学化进程。诚如王尚文教授所言“语文教学的弊病,病象虽在‘教学'病根却往往是在‘语文’,‘语文’缺乏一定的根基,‘教学’往往就会越研究越糊涂,甚至还不如不研究的好”。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这种状况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课程论的视野审视高中语文选修课有效教学策略,我们会有新的认识。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质是合宜教学内容生成


  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大致要经历课程研制、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师生创生这样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要经历三次转换:课程目标内容化,将课程目标转换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教材化,将课程内容转换为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化,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2]。通俗地说,课程内容回答的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教材内容解决的是“用什么教、用什么学”等问题;教学内容回答的则是“实际上在教什么、学什么”等问题。从课程论的视野来看,课程内容具有本源性意义,如果课程内容不明确,则教材的研制、教学的展开都是没有依据的。课程内容的建构大致要经历四个环节:确定课程价值观,回答“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确定课程目标,实现特定课程价值观的具体化;确定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即理顺课程内容与学科知识、杜会经验及学习者经验之间的关系;确定课程要素,即依据特定价值观与课程目标建构课程内容3]。这其中,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有重要的定位与导向作用,即是说“课程目标内容化”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在我国语文界,由于长期存在的课程意识淡薄、课程研究缺失等因素的制约,语文课程内容往往不甚明确,语文课程的使命往往由教材承担,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课教什么”的理解就是“教教材”或者“用教材教”,又由于我国现行语文教材基本是由选文组成“教教材”一定程度上就演变为“教课文”。在文选式教材编排模式中,同一篇课文,有时会出现在这一册,有时会出现在那一册,有时的训练重点是这_知识,有时的训练重点又是另一种技能,这就使得语文教师面对特定课文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冥思苦想“到底教什么”。也就是说,在广大语文教师的视界中,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等概念的理解是含混的,对于通过具体的课文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不甚明了,其结果是制约了语文教育科学化进程,并最终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这个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课标要求高中语文围绕“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选读”五个系列设置选修课“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这种设计思路_方面体现了选修课的“弹性化”特质,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恰恰反映了选修课程内容的严重缺失,使得广大语文教师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到底教什么”的理解莫衷一是,很容易扰乱选修课的实施过程,让选修课的设计理念付诸东流。而实际情况也的确是这样,在语文选修课的实践中,要么是流于形式,限于高考等外在因素的制约,选修课被“虚化”要么是套用必修课的设计思路,选修课与必修课出现“同质化”倾向。在课程论的视界中,高中语文选修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质就是在师生共同活动的基础上,基于课标理念,结合特定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组合课程要素,生成合宜的课程内容,顺利实现“课程目标内容化”。如“专题鉴赏”策略,将韩愈《祭十二郎文》、袁枚《祭妹文》、归有光《项脊轩志》等文章建构“悼亡文专题”;将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柳永《甘草子》、张先《系裙腰》等文组合成“一花一世界”专题;将屈原《湘夫人》、杜甫《蜀相》、陆游《书愤》等文聚合成“爱国诗”专题[5]。再如“深度鉴赏”策略,在《〈史记〉选读》的学习中,第一步通过诵读、涵咏等方法整体观照文本,领悟作者语言的精妙;第二步创设情境,由形入神,感受文本之美;第二步互动对话,质疑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展示研究成果,促进学习的迁移6]。前一种策略是依据课标理念,重新组合教材选文,生成了“悼亡文”“花与人生”“爱国诗”等不同课程内容,后一种策略则是以对《史记》的深入解读为例,生成了“诵读”“依托情境感受作品之美”、深入理解文本”等课程内容。因为这些内容的生成是合规律的,能够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课程目标,因而是有效的。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终极价值追求是学生实质性发展


  一般来说,课程设计都是始于特定杜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将特定教育价值观具体化为课程目标,从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中遴选出合宜的知识体系组合生成课程内容,然后借助教材等媒介支撑,经教师再加工转换成教学内容,通过课堂学习等途径最后落实为学生思想或行为的某种变化。任何课程设计大都要遵循这样三项原则: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遗产;回应杜会现实;满足儿童发展需求7]。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满足儿童发展需求、促使儿童获得某种实质性发展是课程设计的终极价值追求,有效教学正好体现了这种理念的需要。不管是基于教师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还是基于学生活动的有效学习策略,其实质是通过师生合规律的活动促进学习,相对有效地达成预期目的。它要求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获得满足,得到提升。这里含义有三:_是发展是学生的发展,教学中不能由教师唱主角;二是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能只关注某门学科或某种知识的单向度发展;三是发展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发展,即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在哪方面获得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要落到实处。然而,受制于多方因素,我国教育界往往缺乏“课程”的概念,没有“儿童”的地位,教育“民主”的诉求一直处于阙如的境地。在这种教育实践中,课程目标被虚化,儿童即便获得某种发展也难免是从外部强加的。语文教育同样如此。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在语文科中,课程意识淡薄,课程内容缺失,语文课“教什么、学什么”,即课程内容开发的任务完全抛给教师,完全仰仗语文教师的个人智慧随机生成;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多从自身经验出发,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行为变成了教师的个人表演,再加上考试理性的羁绊,考什么就教什么;语文教学又演变为做题技巧的训练,学生经由教学实践获得什么样的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往往是不在考虑之列的。


  学校工作的核心是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的旨归在于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获得实质性发展是教学策略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的语文选修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则是较好地处理了选修课教学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能落实选修课的课程目标,体现选修课的价值追求。如《三国演义》专题学习中,教师在文本研读基础上将课程内容确定为“欣赏、学习古人的评点技巧”,教学时,先用多媒体精选_些经典评点材料展示给学生,然后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摘录经典片段进行评点。从实践来看,在介绍五六回内容之后,学生就基本掌握了评点的方法,能够积极参与评点活动又如《桥边的老人》的教学实践中,先由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本,然后由教师介绍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再让学生以该理论重新阅读文本,并结合“准备与预习”第三题,讨论这种叙述技巧的表达效果,最后找_篇全知视角写作的短篇小说进行对比阅读,领会不同叙述视角的艺术效果。这两个案例中的课程内容是明确的,既契合课程目标的要求,又暗合了现代小说解读理论,而且具有操作性,能保证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小说阅读技巧,并迁移至同类文本的阅读实践,因而是有效的。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是课程实施的最优化


  在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基础上生成的课程内容要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所得,必须经过课程实施这个必要环节。所谓课程实施是“教师规划并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是教师以自身对课程的理解为基础,并结合课堂实际情景做出适当调试的产物3]。在课程论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课程的实施。从系统论角度看教学,它要追求效率,实行最优化设计,即要求师生的活动尽可能地符合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收获。教学活动有没有效率,并不只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者教师教的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认真、很辛苦,那也是低效教学或者无效教学。在语文科中,由于长期以来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功能、要素等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再加上应试思维的干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进程缓慢,效率低下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以阅读教学为例,从学理上说,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二:帮助学生克服语文经验的落差;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10]。在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由于长期以来语文科的积重难返,再加上对选修课这个新事物的认识不清,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要么是同必修课没有区别,要么是根本没有实质性收获,教学是无效的。能够有利于实践这种理念的教学策略实质上就是课程的最优化实施策略。如选修课的“分层分类设计”教学策略,在立足课标精神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日常生活、职业规划、专业发展等三方面入手构建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并付诸实践,其实就是以选修课的理念为指导,宏观把握选修课程要素,以特定学校与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所构想的课程实施计划。再如前文所述的“专题鉴赏”教学策略,其实质也是在立足选修课的理念与学生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所建构的课程实施方案。这些教学策略之所以是有效的,是因为它们不仅综合考虑了选修课的特点与师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从系统论、功能论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课程实施的相关要素,实现了课程实施的最优化。


  真正落实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理念,实现预期目标,必须探索符合选修课特点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课程论的视野来看,教学的开展就是课程的实施,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教学策略就是最优化的课程实施策略。当前,从课程论的角度理性审视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对于探索属于选修课自己的教学模式,改善课程实施现状,提高教学效率,都显得十分有必要。

上一篇:试论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出路

下一篇:语言运用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一《语言文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