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共2篇)
第1篇:关于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与探索
在新课改大力实施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经常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反思,这一做法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高中语文教材内容选取的大都是比较经典的内容,但是有许多的内容学生无法自主理解,这就要求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且从中总结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首先应进行全局性的思考,思考自己是否已经对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十分深入的了解,这是语文教师最应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点。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并没有充分的认知,同时也并没有充分结合教学内容的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形式等内容来进行实际教学。教师这一错误的做法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无法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体验。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并思考如何才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一课时,大部分语文教师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翻译,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语文教师要想真正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体验,就需要对毛泽东主席的生平进行系统的介绍。主席伟大的一生,是笔耕不辍的一生,也是南征北战指点江山的一生,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出了这位伟大的诗人。
语文教师需要善于为教学内容补充具有科学依据的鲜活生动的内容,以此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铺垫,尽最大程度丰富学生对教学内容自身创作背景的理解,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班级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讨论活动
随着我国新课改方案的大力落实,合作学习小组这一学习模式逐渐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主要途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既在一定范围内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有效地促进了高中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例如,笔者在教学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课时,以一句话引出主题:“在高中语文第一册里,我们学了鲁迅先生为悼念‘三·一八’惨案中死难的爱国青年刘和珍等用杂文手法写的纪实性散文,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鲁迅先生写的同类事件同一体裁的文章。”之后笔者要求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预习:通过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了解时代背景,弄懂生字新词,勾画难句;读后概括各部分大意;确定一项对标题的正确理解等。
学生经过集体学习讨论后自主地由原本的学习认知升华到深层次的文学剖析,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形成文学鉴赏能力。
三、语文教师需要注重班级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并结合班级中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引导,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如此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针对具体的学习问题进行引导,可以培养学生从全局性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并能够大胆表达自我的学习见解。
教师的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全面激发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我个性化发展的一种培养方式。在这一现实教学基础上,语文教师才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课程的教学价值,同时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學反思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的一点。
例如,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20世纪20年代末创作的重要作品。这部作品通过叙述一对恋人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明了作者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强烈愿望,但同时也流露出人生无常、悲观绝望的思想情绪。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永别了,武器》这一课时,让学生讨论后明确中心思想:他们厌恶战争又不敢在上司面前袒露胸怀;从两位司机的言谈和话语中流露出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们厌恶战争,痛恨战争,诅咒战争,他们的思想非常具有代表性等。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出兼备创新能力和文学涵养的学生。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大力落实,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经常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有效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2篇:探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方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渐入人心,在高效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对"效"的要求很突出。这个"效"字,既指教师指导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又指学生自身在课堂高效益的收获。课堂展示无疑成为高效课堂的一大亮点。语文课堂展示该如何把握住一个度?如何在不同课型中充分利用好展示这张王牌,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1.课堂提问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读书,往往一读而过,不留"痕迹",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读书不会生疑则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因而他们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真谛,体会不到文章的"妙处"。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进行精心设计;热情鼓励,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捕捉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思维;积极评价,观点明确,提高学生思维。
2.灵活处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讲精练,突出重点,形成系列。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根据教案,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2)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习能力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
(3)恰当取舍,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甚至是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舍去,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3.自由学习,快乐参加,自主学习扩大化
当今社会的大部分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教育者要抓住青年人的特点,充分相信他们,活跃他们的思维,放手让他们去做,留给他们时间,把"课堂"变为"学堂",让他们自主地学。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幸福的。比如戏剧单元《雷雨》,教师可把课文内容告知学生,印发大量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自由学习,可大声朗读,可细细品读,可扮演角色,设计一个个话剧片段,这样,学生对人物形象自然印记于心。戏剧相关文学常识水到渠成得到巩固,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古板、生硬之弊端。
4.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归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优化教学环节,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渲染的氛围,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一课时,学生一般会觉得文言文枯燥乏味,但对作者王羲之的轶事却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王羲之生活中的故事作为开端,让学生了解王羲之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点,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文,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
5.开展合作学习,完善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新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讨论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小组合作学习来说,分组和学习目标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有各个阶段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组内任务,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发挥自己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设置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比如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出问题"文章中的人物分为哪几类?""贯穿文章的感情线索是什么?"让学生进行讨论,继而细致的提出问题,比如作者思路突然转向"庸人"一面的原因,能否把第二节去掉等问题。
6.教师导航,面向高考,主体地位导演化
"自主""合作"学习之后,教师一定要在"混沌"状态中"拨乱为正、力挽狂澜",把难点问题找出来,把重点问题说出来,叮嘱考点。学生自己不能说明白的地方,教师一定要讲明白,说清楚。讲方法、说经验、谈考试。也就是说,教师是导演,是拍板人,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宰。
在读、写、说、听、观之后,学生要进行实践。这就要求教师精选典型,将偏、怪、难、刁等题统统删去,大胆取舍,舍后方可得,得方法、得思路、得思维。精讲精练期间也要把握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火候,最后规范一下答题的技巧思路。
总之,在新探索中解放了头脑,解放了课堂,教师尽量不再横加干扰,把大部分语文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生活处处有语文,走进大语文思维,鼓励学生去读书、读报、读杂志……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最终走出生活,走进考点。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学生、解放课堂、解放思维。把语文还给学生,但必须时时情系高考,不离考点,让它成为一条似无实有的风筝线,牵动着多彩的课堂在蓝天上自由的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