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分析
摘要:写作是一种表达情意、交流信息的行为,其能够表达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产生思想上的交流。写作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但高中语文实际课堂写作教学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写出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空洞無味。本文对此展开研究,首先分析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指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末期,其心理冲突增多,情绪也容易不稳定,需要教师加以关注,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调整。同时高中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有个人的想法和见解,喜欢发出质疑。但应试教学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这种特性,模板化、统一化的写作指导使学生的写作变得空洞无感,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也受到了限制,无法在写作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不断改善如今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不高,其存在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高中教师的任务较为繁重,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大工程。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开设写作的课程较少,教师很多时候都是自行在网上打印模板,然后发给学生们借鉴参考,通常让学生们以结构取胜,忽视了对实际内容的重视。另外,学生在写完作文之后,教师也无心批改,导致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也是敷衍了事,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写作,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直无法得到提高。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高中学生要学习的科目较多,学习压力也较大,导致学生在写作上花费的时间较少。而语文写作需要不断累积素材,体味生活细节和新鲜事物,才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感而发,有东西可写。另外,写作一篇文章需要花费比其他作业更多的时间,学生们对此深感厌烦,对写作提不起兴趣,更不愿意去用心地写作。更多的学生选择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背一背素材,熟悉一下模板,然后在考场上自由发挥。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策略
新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向,主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减少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束缚。因此就需要采取具体的策略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
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去社会中观察人们生活的场景。例如可以在暑假的时候带领学生去农村体验生活,让学生帮助农村的老人干活,让其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事着手,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生活。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户外活动,例如周末带学生一起去植树,并为学生讲述植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举例我国针对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不断加强自我体验,从而有感而发,使写作内容更为生动具体。
(二)倡导学生多关注时政,丰富写作素材
高中语文写作中对议论文的训练较多,议论文需要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例子加以分析。高中语文教师要要求学生多看新闻,多了解时政,从而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生在了解时政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盲目跟着舆论的引导。这样学生在写作中才有素材可写,有观点可论,打破了千篇一律的作文素材的局面。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带课外书籍到教室里面观看,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学生在课下的时间便可翻阅书籍,并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描写得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然后在课上说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教师和学生再加以点评。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还能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运用到写作之中。
(三)加强对学生的审题训练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是否正确决定文章的成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题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题目所提示的题材范围,如果是命题作文,就要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写作,如《责任》,面对这样范围太宽的题目,就要对题目进行修饰、限制,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地进行写作。其次要弄清写作的体裁,也就是用什么形式进行表达,才能充分地表达出文章的内容。最后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很多学生在写作时读完题目就开始写,并未确定一个主题思想,导致写作容易偏题。所以在审题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充分思考,在确定了这三点之后再进行写作,也能提高写作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需要教师采取具体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加以引导;还需要学生在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素材和积极思考,善于把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记录下来,从而运用到文章之中,以此提高自我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