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化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新时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就应围绕塑造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进行。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需要教育创新。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就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昵?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一般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出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因而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事实上,大多数创新都是经过“想象--丨叚设--实践”这样的三段式递进实现的。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激发学生想象能力,让学生学会联想,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求未知和获取新知的强烈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吸引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想象是教学中比较生动有趣的部分,合乎情理的想象往往寓含着创造性思维。例如: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氏、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02、NH3等气体;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时应该怎么处理。要激发学生想象能力,教师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的外部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直接关联,因此我们必须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要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教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为此,想象力的培养应落实在两个方面:(1保持和发展好奇心。?拓宽知识面。想象力是多种知识相互启发而生的。为此,要引导学生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要遵循三条原则:1是接近原则。有接近才能联想,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要有某些方面的接近处与联系,能在时间、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二是相似原则。有相似处才能去联想,即联想事物对大脑产生刺激后大脑才能做出反应,去想起与同一刺激后环境相似的经验;三是对比原则。有对比才能联想,即大脑能想起与这1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二、保持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化学时好奇心强、求知欲盛,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他们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教师应该为其创造合适的机会,能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化学的结合点,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理,要保护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使他们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他们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只有学生有着对化学学科强烈的探索欲望,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望,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能激发创新潜能,才能产生创新欲望。老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以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助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三、创设和谐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互动过程,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做到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亲密合作、协调互动,才能构建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发现、开发、组织、促进、引导、反思、欣赏、研究、创新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各种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_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学校中的_名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设_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激励学生,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乐趣,自信乐学,积极进取,实现自强。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学生创造星火得以燎原的推助器。和谐学习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宽容、理解和信任。也许学生的某个想法、某种做法可能不符合逻辑,可能是荒谬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教师不能急于怀疑学生的动机,因为这是由学生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决定的,学生毕竟还不成熟,教师应该有宽容之心。宽容的本质,就是要求教师要能从学生的过失中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教育、教学环节。教师要信任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并且不断地鼓励他们去尝试、去努力。只有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信,才能令其产生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动力。
教师上课的主要职责是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不是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把学生作为认知体,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作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设一个和谐、愉悦、平等、民主的人际环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使教学过程对学生始终有_种吸引力。教师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时要以知识特有魅力去吸引学生,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情感和欲望。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就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敢议,才能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唤起学生创新欲望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规律向前推进。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巧妙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展开讨论,使他们产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在讲物质的量溶液的配制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哪些步骤?各步用到哪些主要仪器?下列操作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偏高、偏低、不变)
(1定容时观察俯视液面;
(2定容时观察仰视液面;
(3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4烧杯不用蒸馏水洗涤;
(5在高于20°C时配制溶液。
然后引导学生动手配制:(A250ml,0.1mol/L的NaCl溶液;(B250ml,0.1mol/L盐酸。这样给学生诱导,充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唤起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由于学生带着急于解开的“悬念”在开动脑筋,寻找答案,所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卫生、健康、能源、科研等联系紧密,又与数学、物理、生物、人文科学等交融,因此化学课程资源十分丰富。面对如此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共性,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精选适合学生发展的素材,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入手,对课程资源进行选择、组合、加工和创新,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能解决问题的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生成新知识、增长新才干。例如在《原电池》教学中,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型号的干电池,计算器、电子手表、音乐贺卡中使用的纽扣电池以及蓄电池等,学生面对如此形形色色的电池一般都是惊讶后情绪激昂,此时教师将问题呈出--这些电池是怎样构成的?其化学原理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从实验与教材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点儿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于简单地教给学生_个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加以启发、引导、点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地找到答案,进而达到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之目的。
五、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是一种从多方推理、假设和构想中来寻求答案的创新思维形式。求异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没有“求异”就无谓“创新”。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忽视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学习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思维不能分散,严重妨碍了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题多解、一题多问”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实验室用16克高锰酸钾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物质14.4克,试讨论剩余物质的成分。
[分析]此题是_道计算分析题,从多个层面考查了化学知识,是一道非常有代表性的化学习题,通过下面的“一题多解、一题多问”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提问_]加热高锰酸钾生成了什么?
[提问二]题中的反应是不是完全反应?
[提问三]16、14.4这两个数据能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吗?
[提问四]剩余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提问五]固体的质量为什么减轻?能求出氧气的质量吗?
[提问六]要产生1.6克氧气会消耗多少克高锰酸钾昵?
[练习]请大家求出产生1.6克氧气所用反应物的质量。
[分析]经计算,产生1.6克氧气只需消耗高锰酸钾15.8克,那么有0.2克高锰酸钾没有用完?
[结论]剩余物质包括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归纳]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同类变式]实验室用15.8克高锰酸钾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物质14.2克,试讨论剩余物质的成分。
此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化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理念,通过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求异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陈阿民
(常州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常州213000)
上一篇:关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下一篇:加强环保教学提高中学生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