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化学论文

化学教学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途径和方法探析

发布时间:2016-05-14 15:57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是课堂教学的源泉,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为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而又鲜活的材料。化学新课标明确要求:化学课程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实现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打通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构建生活化课堂,注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与体验,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探寻,从生活中学习,又回归于生活,产生对自然的兴趣,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养成乐于探究的习惯。


  二、生活化课堂的基本特征


  构建生活化课堂,不是让生活代替教学,而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密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细微变化或奇妙的现象,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选取学生生活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帮助学生确定探究方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任务,激励学生更多地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探究奥秘,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1.注重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


  杜威曾指出“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也许能使人产生某种行动……但这种知识不能培养个人的主动性和使他忠于他人的信念”。直接生活体验具有亲历性、情境性、具体性和原创性的特征。现代社会,中学生在走进课堂时大脑并非一片空白,他们通过各种书刊、杂志、电视、电脑等媒体以及自身的生活实践已获得大量知识信息与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注重学生的直接生活体验,让学生以原有亲身经历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为背景,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并赋予新的内涵与意义。


  2.关注学生当前的现实生活。


  新教材非常重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和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应用化学知识判断、解释、解决生活中有关问题的素材。构建生活化课堂,就是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现实生活为载体,关注学生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事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不断解决问题,发展个性和能力。


  3.营造学生未来的可能生活。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科学是把双刃剑,化学科学尤其如此。它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材料、能源、健康、环境正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生活中密切关注的话题。构建生活化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树立保护环境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改善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人类未来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彩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学阶段又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化学课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之一,必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良好的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途径


  1.增强师生关注科学、关注生活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前提。


  意识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取上还是编排上,都体现了生活化的趋势。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按照新教材的要求和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搭建起生活与知识的桥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而是运用以前的知识经验,从课本中罗织条条框框的知识点,通过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提高应试能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最新的科学知识、科学成果。如我国的能源问题、超导材料、金属材料、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同时,还要让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科学的发展会给社会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教育学生节约水电、节约粮食、植树造林、回收废品、减少废弃物、使用绿色商品等,增强学生服务社会以及对全球发展性问题的关心、参与意识。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富有知识的地位,是知识的权威、课堂的控制者,学生处在待加工者的地位。在信息化时代,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学生可能比教师更早获得知识信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因此,构建生活化课堂,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脑、动心、动情、动手获得知识。


  3.开放课堂教学内容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源泉。


  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就是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及时将社会和日常生活信息引入课堂,教学内容渗透于人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环境、资源、能源等各个方面,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具体教学中,主要抓好两个方面,一要立足生活,制定教学目标,二是学习内容要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如在学习“乙醇”知识时,学生在课外自主探究“酒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饮酒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乙醇在催化剂存在下被氧化成乙醛、乙酸,从而解释过度饮酒对人的危害。乙醇燃料可以用植物制造,因此是可再生能源,目前已成为石油等能源的替代品;通过资料检索认识酒文化的发展历史,酒精在新能源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这样,将生活经验升华为化学知识体系,以化学视角审视生活中酒和酒精在解决能源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既体现了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又拉近了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了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更新课堂教学方法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保证。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讲授教材,而应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构建生活化课堂,就必须更新教学方式,改变系统的、严密的知识点学习,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寻找化学实验与生产生活的结合点,探索进行“并进实验”教学。学习“卤素”,在并进实验中增设“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测定”的生活科学实验;进行“葡萄糖”教学,在并进实验中增设“糖尿病人尿糖的检测方法”的(病理检验)实用性实验;“蛋白质”教学,在并进实验中增设“纯棉纤维、纯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的检验方法的比较”的实验等。这样,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实验原理和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到化学非常有用,科学就在身边,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


  5.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补充。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化学教学的目标、维度、功能都在发生着变化,构建生活化课堂,就是要寻求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建立多元化的课堂学习体系,让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课外书籍等了解科技动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以调查报告、小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呈现。如在学习“化学反应能量”后,让学生查询目前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最新进展,组织学生分工合作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本地使用燃料的种类、来源、方式和热能利用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调查报告。这些实践性作业与纸笔作业结合,较好克服了“题海战术”机械训练带来的弊端,从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也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化学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回归生活,不仅是化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化学教学只有真正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才能展现化学学科的优势,达到最佳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孙彩霞

                          (张掖市临泽一中,甘肃张掖734200)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培养

下一篇:化学教学中STS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