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创造性思维的诊断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它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的辩证统一。本文对化学创造性思维进行诊断,主要研究了当前中国教育界关于创造性思维认识的五个误区,为实施医学化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它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分思维的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1]。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现将当前中国教育界关于创造性思维认识的五个误区一一解剖与诊断,为实施化学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1.把发散思维等同于创造性思维
目前国内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在讲创造性思维时,不讲别的,只讲发散思维,以为发散思维就等同于创造性思维。现在市面上有一套颇有影响的高考复习指导丛书,其书名分别取为:“数学发散思维”、“物理发散思维”、“化学发散思维”、“语文发散思维”……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反映。其实,发散思维固然是创造性思维结构的一个组成要素,它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也确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思维活动指明方向,即要求朝着与传统的思想、观念、理论相反的方向思维,其实质是要冲破传统思想、观念和理论的束缚。发散思维的这一作用是很重要的,但不应夸大,而且要看到它仅仅起这一个作用(思维定向作用);发散思维并非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主体,更不是创造性思维的全部内容。把发散思维等同于创造性思维,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60—70年代所持的基本观点,现在早已过时,而我们很多同志仍把这种片面观点当做时髦到处宣扬。
2.将直觉思维混同于形象思维——否认直觉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直觉思维是目前心理学界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因而对其本质及思维加工特征还不十分清楚的一个领域。正因为如此,所以不仅在一般群众中,甚至在一些学者中也流行一种说法:“直觉是第六感觉”。什么是“第六感觉”,就是一种说不清楚的、莫名其妙的感觉。“直觉”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一种凭空而来的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断。这种对直觉的理解是不对的,直觉是人类另一种重要的基本思维形式(它与形象思维、时间逻辑思维三者并列、缺一不可),而不是在五种感官所产生的五种感觉之外的第六种感觉。
3.片面夸大逻辑思维的作用——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对立起来
只看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之间有差异或对立的一面,看不到它们之间还有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另一面,因而总是孤立地、割裂地看待这三种思维,并且不适当地在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之间划分高低等级。本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三者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基本思维形式,彼此之间只有思维材料和思维加工方法的不同,没有高低级之分。但是长期以来,在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许多教材和著作中,却一直在宣扬这样一种观点:只有逻辑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即可以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感性提升至理性,因而是高级思维;而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只能使我们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难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言下之意是比较低级的思维。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必然是重视逻辑思维而轻视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
4.片面夸大形象思维作用——认为发展右脑就是发展创造性思维
由于逻辑思维的加工特点是直线性、顺序性,只能沿着一维时间轴,依据原有的知识概念一步步进行慢节奏的逻辑分析、推理,不可能实现思维过程的跳跃或突变,因此通常认为逻辑思维不大可能像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那样直接形成灵感或顿悟(即实现创造性突破),换句话说,实现创造性突破主要靠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到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技术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出现,科学家们已能对成批正常人在不同思维状态下的脑电波进行精确测量,从而证实,形象思维的加工机制和工作记忆主要是在左脑而非右脑(只有直觉思维的加工机制和工作记忆才主要是在右脑)[2]。可见,认为发展右脑就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一种误导。
5.忽视辩证思维的研究
辩证思维(即辩证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结构的组成要素之一,但是目前在国内外心理学界涉及辩证思维的文章及论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对其进行认真研究的文献更是难以看到。似乎辩证思维纯粹是哲学问题,只有哲学家才应对此进行研究(目前关于辩证逻辑思维的研究,也确实只能在哲学著作中才能找到)。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将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研究的深入开展,所以希望心理学家们也能重视并认真研究这一领域的问题。
作者:王红梅 张琼瑶 曾小华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61期
上一篇: 加氢触媒化学清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