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5-08-29 13:42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个根本性改变,就是由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教学倡导的一种新学习模式,在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效率不高,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效率,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制定有效的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同时也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1.合作时机不当,事倍功半。
  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索,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造成事倍功半。
  2.合作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并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就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效”。这样就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3.合作无序,学生参与不足。
  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而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造成了“优秀学生讲,学困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弊端。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抢占话语权,起着支配的作用,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显得消极被动,不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渐渐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兴趣,表现得冷淡、麻木,直至自我放弃。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又变成了“一言堂”,失去了合作的意义与价值。
  4.没有自主学习,合作深度不够。
  常看到有些老师不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就直接让学生讨论,学生感到措手不及。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离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有真正的互动和启发,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修正、充实自我观点。”
  5.合作时间不足,挫伤合作热情。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没等二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尤其是差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会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6.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合作失去掌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到有些老师给学生发布完“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不指导、不掌控学生的交往活动,似乎成为一个局外人,导致形成“放羊式”教学。
  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1.选取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物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以增强合作意识。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明确的方向。例如:两人各用20N 的力拉一弹簧测力计,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多少?同学们回答出0 N、40N、20N 等几种答案。我就让学生再加两个弹簧测力计试一试,结果就自然出来了。
  2.加强合作学习中的组织管理。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成员间结构的合理性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小组一般为6 人,组内成员分工明确,使各小组都成为一个综合的、整体水平均等的小组。(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要让学生讨论学习,就要让他们有东西可议,以事实为据,而不是简单地在一起盲目地乱侃。因此,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比如,我在讲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先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然后告诉学生,“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木棒,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难道他不知道地球有多重吗?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接着我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3.学生先独立再合作,合作时间要充足。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之前留给学生足够的实验观察及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充满好奇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并根据问题设置好学生合作的时间,使每个小组都能真正地进行合作学习。
  4.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的合作。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表明:教师应该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矛盾中,诱导他们去思考问题,发挥想象力。例如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课时,为了说明物体的悬浮条件,我将课本中的实验进行课堂演示,先把空小瓶放入水中,小瓶会漂浮在水面,再将小瓶灌满水放入水中,小瓶会不断下沉直至沉底。我将悬浮状态留给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就会联想到调节小瓶内的水量,或者在盛水杯中加一点盐等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物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以增强合作意识。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鼓励方式。
  采用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方式,一般以小组集体的评价为主。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教师的评价也要能促使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激励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兴趣,使学生乐于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合作技能,热爱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训练培养。我们教师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上一篇: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下一篇:《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问题的路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