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构建出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多媒体网络优势,促进学生获取信息,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在显示信息,反馈信息,激起反应和控制反应等功能上,表现出良好的特性,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信息技术浓缩时空界限,超越时空跨度,声像情景结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如何使数学成为学生易学、乐学的科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是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实践与应用却对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大的作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达来进行组织教学,难以展现生活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激发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讲授数学中的运算定律、公式,一定要展示其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数学公式(定律)是怎样进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得出来的,才能奠定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发现规律、寻求真理的创新意识。而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形成的演示,就能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长期困扰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学生跟着老师转,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不得越雷池一步,否则将遭严厉的批评,师道尊严。现今是21世纪,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服务,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合作的伙伴,倡导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互动之中,去探讨、去发现。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地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现在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表述等活动,不仅可以形成对数学新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缩短了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数学变的可亲近了。计算机通过“问题情景创设、直观演示、实验验证等”使数学变的深入浅出,这样学生就不惧怕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并对它敬而远之了。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方便,易于操作,交互性强的工作平台。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行为。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投影仪可以把学生的某些行为(例如拼图、剪、割)和一些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清晰的展示在全班学生的面前,使双边活动开展的更好。
作为一线教师首先必须刷新头脑中的学生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学习看作是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把教学看作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面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加强学习、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教师只有在充分考虑教学模式、活动本身的目标和信息技术特性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于数学教学活动之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地融合与主动适应数学学科,灵活而富于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之中。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在一起,作为学习工具,学生可以用它来解决数学问题、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建构并创造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数据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用它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互动模拟的问题情境,呈现多媒体化的数据信息、互动的操练、练习和评价。因此,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起来,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的学习效果和效率,从学生心灵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开拓数学教育新途径,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想学生所想,了解学生所需,做到相互渗透,彼此联系。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步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