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中的多元实践问题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5-09-17 11:39

 目前,数字媒体产业已经形成了影视、动画、图形、声音等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内容涵盖信息、传播、广告、通讯、电子娱乐产品、网络教育、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计算机、影视、传媒、教育等多行业的产业集合,被称为是21世纪朝阳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1]。高素质的数字媒体人才是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源泉。鉴于数字媒体对实践的高要求,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对于高质量的数字媒体人才而言显得十分重要。
  1 数字媒体产业的现状
  由于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方面的实力和产业水平,因此数字媒体在世界各地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订支持数字媒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美、日等国都把大力推进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也非常重视新兴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建设以及新媒体人才培养工作,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在国内多所高校开办数字媒体专业,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137所高校设立了数字媒体的相关专业,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数字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但人才缺口巨大,特别是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更是稀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是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的关键,如何改善和加强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2 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中的多元实践策略
  2.1 主题实践,感受艺术。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要求突出人才的技术和艺术相结合。艺术修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这要求进入数字媒体专业学习的新生从入学开始就应着手进行。在新生学习过程中除了主修课程外,建议学生选修艺术类的公共选修课程,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优秀的音乐、美术、影视、广告等的鉴赏活动,可通过班级的主题活动来进行实践,主题活动可以每周或每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可以是校园内的各种学生协会(如电影协会,广告协会,摄影协会等)主办,或以班级进行开展。这种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在整个培养过程不断的延续进行。
  2.2 基础实践,夯实技能
  (1)个体实践:根据理论知识点进行关键技术实践,巩固知识结构和熟悉软件工具,为技术的深入提供保障。例如:《数字摄影》中,静物拍摄、动体拍摄、多景拍摄、构图等个体实践,通过个人实践掌握并巩固数码拍摄的技能。又如《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与技术》中,类与对象、接口、委托、消息、单窗体控件操作、多窗体应用、菜单的使用等专题通过个体实践完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夯实巩固。
  (2)小组实践:以多人合作的形式进行综合性要求较高的实践,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竞争,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数字摄影》中,布光和影调、专题摄像,外景摄像等可进行小组实践,每组2-4人,相互协作。而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与技术》中,学生管理系统,公共交通协助系统,餐饮管理系统,设备统筹系统等综合系统的开发亦以小组实践进行,每组4-6人,从系统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系统调试与维护等方面深入了解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多维实践:在小组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两门及两门以上课程之间的协同实践。如《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媒体制作软件》、《数字图像处理》、《数字摄影》可实施多维实践。通过对多媒体画面艺术修养的养成和对媒体制作软件的掌握,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数字摄影的作品进行加工处理,以期提升作品的质量。这类实践专题如《校园风光》、《古城纪实》、《人物写真》《新闻专题摄影》等。由于课程开设时间的跨越性,多维实践无法完全以某门课程的实践实施,可将这类实践活动通过开放实验室项目或是专业项目设计来进行实施,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艺术素养可以融会贯通。
  2.3 综合实践,实现发展。在一年级、二年级中的艺术熏陶和技能训练之后,三年级的课程更集中于专业技能素养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校企协同教学、特色工作室模式更适合这一时期的实践活动。
  (1)校企协同教学:校企协同教学是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如《3D图形程序设计》、《游戏架构设计》、《影视制作与合成》、《非线性编辑技术》、《游戏开发》等课程,在进行授课过程中,采用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共同授课,其中理论基础部分的教学主要由校内教师承担,实践项目的教学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承担。强调团队协作,分享教学经验,整合教学资源[4]。
  (2)特色工作室:特色工作室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强调团队合作,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项目将知识、技能重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方式。用企业的岗位工作业务流程和管理规定,规范学生、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
  实践结合课程,围绕项目展开。如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影视剪辑等多个工作室。特色工作室指导工作由经验丰富的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开展。参与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喜好选择相应的工作室。工作室尽量参照企业规范进行布置,可以使学生尽早熟悉工作环境。通过特色工作室实践,倡导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多元互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实践操作的空间,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联系,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职业岗位能力。
  2.4 企业实习,融入行业。进入大四,学生更多忙着找工作,而专业课程已基本结束,学生被安排进行实习,准备毕业设计进行答辩。实习主要以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进行,学生进入基地,融入企业的生活,感受工作的流程,实现工作和实习的“无缝”衔接。在企业中,学生或跟班或顶岗,均可以切身感受整个工作流程,了解各个企业的工作细节,体会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工作做好铺垫,以期成为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3 结论
  “文化为体,科技为酶”这一数字媒体精髓,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化艺术的修养培养还要注重技能技术巩固提升。在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主题活动、个体实践、小组实践、多维实践、 校企协同教学、特色工作室、企业实习等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在不同的阶段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实践活动,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协同能力和团结精神,体现了实践教学的多元化和自主性,培养和锻炼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产业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促进数字媒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为实现中国梦而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云红,甘兴勋,刘文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7-90.
  [2]任月琳.关于数字媒体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2):44-46.
  作者简介:黄婷,女,籍贯:福建泉州,硕士,讲师,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孙志雷,男,籍贯:山东,硕士,讲师,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美术情感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

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建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