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5-11-19 09:36

 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以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以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以项目实践活动为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新课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教师所处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倾向,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有待优化。 
  2012年起,笔者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因教材的变化和学生知识能力等因素,尝试采用“活动、实例、提问、演示”等策略进行教学,力求使课堂教学求真务实、有血有肉、富有成效。 
  1 采用“活动任务”策略,解决学生知识与课本知识“冲突”问题 
  2012年起,三、七年级使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省统一教材,拿到后,笔者根据目录知识点跟深圳版教材进行了对比,虽然B版教材难度上比A版有所增加,但作为处在信息技术教育高地的深圳来说,这些内容还是简单了些。深圳的学生接触电脑时间早,并从三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因此,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能。七年级教学内容从“走进信息世界”开始,到“网上查找信息”,最后以综合活动方式完成“校园报刊”,其内容一环扣一环,并在每一节中有相应的情景引入,最后设计的任务也需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但随着教学的进行,逐渐发现学生态度产生了变化,认为自己都会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开始设计各种活动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梳理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给学生上“管理网络地址”一课时,大部分学生就已掌握查询历史记录、设置主页等方法,如果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操作都已掌握。而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整合还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师在讲解,学生在下面自行上网的情况,这样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对类似的教学内容,笔者采用“活动任务”的策略,将课本的4个知识点以4个活动的形式进行。如“查询历史记录”知识点中,首先以课件形式出示活动,然后请学生自行尝试操作,再请一位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最后在课件中出示操作布置,教师进行小结。这样,学生操作目的性强,积极性高,教师通过少量讲解分析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整本书的教学内容来看,学生对大部分知识都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已有知识与书本知识相“冲突”问题非常关键,如果任课教师一味按教材进行讲解,那学生可能出现吃不饱或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活动任务,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操作,教师加以引导,将知识点寓于活动中,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2 采用“实际例子”策略,解决课本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效结合问题 
  信息技术的价值在于积极地应用到日常的学生生活当中,通过学习,让学生活学活用信息技术,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提高自己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生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实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实例尤为重要。 
  “进入因特网”是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了解网络知识的前提。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家里都装有网络,对网络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对基本设置了解甚少。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此为突破点,向学生介绍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与传统网卡的区别,并对家庭中安装、使用无线网络的基本知识向学生做介绍,因学生家庭中使用到相关设备,整个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高。 
  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理念发生了改变,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改变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以学生的当下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充分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拓展,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进行教学。 
  3 采用“提问演示”策略,解决教师教与学生学有效互补问题 
  当今,随着计算机、网络走进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课堂上有效的互动无疑是教师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提问作为一个最常见的课堂教学行为,也是教师最喜欢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升华的钥匙。 
  信息技术的教学第一论文网环境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进入电脑房后,会表现得异常兴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为重要。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想法,喜欢上网。教材第一、二章内容大部分涉及上网,因此,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上网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大量增加了对学生的提问和学生演示操作。如在讲授“进入因特网”知识时,就向学生提出:1)因特网又叫什么?2)你所知道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有哪些?3)如果要实现上网,需要哪些软、硬件资源?等等。通过请学生回答问题,将认识因特网、接入因特网中等知识点穿插其中,学生也因教师不断的提问,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同样,在“管理网络地址”一课中,对四个知识点也是采用先提问后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将操作的方法用语言描述出来,教师再加以讲解。以此同时,笔者还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对部分问题进行了二次提问,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研究表明,可以回答好问题的学生,有助于教师完成某一教学环节;提问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可起到课堂警示作用;如果是随机提问,则可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应将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鼓励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教师将有效教学的策略合理、自由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还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教师素质、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做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才能最终实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磊.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李文郁,要志东.信息技术:第一册上 B版[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杨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9(3):109-111.

上一篇:巧用多媒体 提高数学课堂复习效率的技巧

下一篇: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数学分层教学的问题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