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在架构居住区规划原理教学的前景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79-02
主题式教学(Thematic teaching),是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横向编选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1]。
主题式教学设计,是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以教学主题为枢纽,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2],从而真正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一教学本质。
一、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开展主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的教材内容在安排上大多千篇一律从住区的物质层面来进行,这样的知识结构很容易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对住宅区规划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对后期的居住区课程设汁也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更是学生从事居住区设计不可或缺的参考用书。而其它的两本书也有其独特的契入点,《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从非物质要素入手引入了生态问题、社区发展问题、文化传统问题等住宅区规划的新问题。《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认为居住区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设计,运用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城市美学等对居住区环境的各个领域进行探讨。非常好的是,《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和《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从非物质层面或人本角度关注居住区,但是在问题的理解上亟待学生去挖掘。如果说物质要素是偏向于技术、规范等较为固化的知识点(也有争论性的议题),那么非物质要素的综合性、弹性更强,为此开展主题式教学就是将帮助学生从众多教学内容中把握重点、难点,扩充知识信息量。
二、居住区规划原理主题式教学的组织
1.主题式教学“主题”的设置。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主题”,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主题的内在逻辑而展开交互作用;笔者在教学中认为对于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中一些一般性的知识主要以教师主导的讲述式的方法展开,而对一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或一些争议性的话题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主题”:①居住区空间认知。关于居住区空间认知主要立足于居住区的物质要素,除了课堂讲解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查已形成的住区情况来把握。②住区规划、社区规划、社区。通过文献阅读,了解社区的概念,了解住区规划和社区规划的区别,学习国外社区组织的模式,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发展之路。③居住区形态变迁的影响因素。通过学习我国不同时期居住区建设情况以及国外(选择某些国家)住区建设情况,探究影响住区建设的共同因素。④日照标准。关于日照标注在居住区规划建设实践中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有很多话题都可以展开:日照标准与节约用地、日照标准与产权保护、日照的法律纠纷、居住小区日照环境设计与研究和日照标准与日照间距等。⑤住区归属感的形成与住区规划设计研究。⑥自然通风,在建筑设计和住宅组群规划中如何利用自然通风来达到节能的目的。⑦居住区的安全防卫,在纽曼的《可防卫空间》中提到要有四个要点:一是对居住空间加以领域限定;二是自然的监视;三是形成有利于安全防卫的建筑意向;四是改善居住区的社会环境。要做到这四点,居住区应该怎么设计呢?⑧影响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因素,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关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⑨老龄化与居住区规划,老龄化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住区的设施配置、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如何体现对老年人的关怀。⑩均好性,均好性的相关规划理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日照通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景观资源与均好性的关系。{11}居住分异,由于居民的职业类型、收入水平及文化背景差异产生的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区,其实质是社会分层在居住空间地域上的反映。也有学者认为居住分异是指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的差异以及家庭结构、择居观念的不同而产生的居住水平和居住区位的差异,在空间形态上形成面积不同、景观相异、相互隔离且具有连续性发展趋势的同质化居住区体系,形成城市景观中的空间“马赛克”现象。形成居住分异的原因众多,它是社会发展中不和谐的现象之一,这是居住区问题中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12}健康住宅,健康住宅的概念,什么是健康住宅。{13}低碳社区,涉及到低碳社区的概念、低碳社区产生的背景、国外低碳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如何构建中国的低碳社区等。{14}规划指标与居住区环境质量的关系。{15}住区防灾减灾规划。{16}旧居住区更新。{17}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评析,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场地的基础资料,依据有关技术规范、管理政策等来判断方案的优劣。案例评析中的题目主要来源于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考题,旨在检测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此外还有室外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居住区空间环境与邻里交往研究、停车规划等问题。
2.主题式教学的组织方式。主题式教学也可以称之为问题导向式的教学,各个主题为学生设置了相应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主要采用的方式有:①文献阅读法。针对该课程设置的主题,大多采用这种方法,原因在于学生的知识阅历面有限,不可能一开始有比较系统的看法,如社会分层与居住分异、低碳社区、住区归属感和社区规划。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或学生个人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来进行,以对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知。②讨论式教学法。每讲完一个主题后,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针对所学内容并联系实际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既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又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③调查研究法。如对居住区空间认知可以分组进行住区实地调查,在课堂交流调查成果;对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基础设施配置、停车问题等可选取数个小区进行调查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三、结语
采用主题式教学方法,可以整合知识、开阔视野,促动师生互为成长,但同时师生也面
临着一些挑战。
1.对教师而言,作为发起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三重身份并重的教师而言,既需要扩展知识面,具备丰厚的知识积累,还需要在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方面下功夫。
2.对学生而言,学生是主题式教学中参与的主体, 需要课内外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从中为自己的知识大厦添砖加瓦,培养钻研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让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等。
参考文献:
[1]主题式教学.http://.
[2]袁顶国,朱德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2):19-23.
基金项目:综合型专业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研究——以城市规划专业为例(11xnsu52)资助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利与弊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