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74-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不断创新,以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整体要求。本文就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点建议。
一、创新课堂教学的内涵与要求
课堂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的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前人的思想和知识“复制”到学生的大脑中,由于缺乏过程反馈,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刻板、单一、枯燥。而知识在传输过程中,没有经过细致加工,反复推敲,导致知识仍然处于未激活状态,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特征并未很好凸显出来。因此,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并无深刻的、内涵独特的创新意义可言。亟待对大学课堂的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创新大学课堂教育的宗旨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其本质和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要求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协作者;学生和教师平等地互动、对话、交流、合作使课堂成为开放的、有生机的、活泼的知识碰撞的场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知识,教材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渠道。总之,要通过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及教学环节的设计,激发和促进学生创造行为的教育理论与方法,使学生具有善于探索的独立人格,标新立异、打破陈规的批判精神,不拘陈见、富于变通的灵活态度等等。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方法的传授和应用,但忽视了数学思想和思维的训练。事实上,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只有全面掌握数学思想,才能真正领会数学的本质、掌握数学的真谛,才能使学生不仅能够成功解决数学问题,还能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就创新数学教学来说,尤其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训练。
二、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近年来教学理念的变革,大学课堂教学正努力从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上来。然而,由于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对老师的依赖性和对知识的被动性,加之大学教师对课堂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艰难和长远。对于稍显枯燥的数学知识的教学来说,尤为如此。传统教育中的很多弊端仍然顽固地存在,而且直接阻碍着创新教育的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注入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注入式”教学中,教师完全成为主导,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教师讲授什么,学生学习什么。学生终日忙于听课、领会、解题,甚至对于一些文科的学生来说,领会环节都变成了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等,因为教师只要求学生会计算、记住“现成的东西”。这无疑鼓励了惰性学习,扼杀了创新思考,学生学习完课程,对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毫无所知,形不成数学思想,头脑中堆砌的只是一大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定理。这种教学模式早已是怨声载道,也不符合我们国家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但在目前的大学数学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在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同一课程、同一教师,不同的内容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问题式、讨论式、情景式等,学生很容易参与到与老师的互动中,因此,课堂教学是一种轻松活泼、互动交流的过程。
2.陈旧的教材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数学科学的发展也日趋完善。然而,现在普遍使用的大学数学的教材却远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可以说,学生学到的大多是上世纪甚至更古老的数学知识。虽然那些可能都是经典的数学理论,然而数学学科的前沿不能被忽视。事实上,这点可以通过课外学习资料进行补充。然而我们的课外学习多是布置习题和作业,着重于对解题和应试的一种训练,而不是对兴趣的培养和新知识的补充。而在国外,除了教材外,还有许多课外资料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并且在课程网站上信息齐全,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
3.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难以保证课堂质量。科研直接关系高校的排名和地位,因此各高校都将科研项目和论文的多寡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主要标准,这就导致了教师将科研工作置于重中之重,同时忽视了教学工作。近年来,大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工作责任心普遍下降,备课不认真,讲课缺乏热情,不去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较少与学生的交流和接触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均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中国的高校普遍可见的是对教师申报项目的培训和指导,而国外多是对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许多高校的教务处成立了教学优化中心或教学辅助办公室,其职能就是推介教育理论,推广教学方法,培训教育技术,定期开出讲座或培训项目等。
三、创新课堂教育模式的措施
1.“合作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故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学生仅仅作为课堂的听众,对于一些学生不感兴趣或者不重要的课程来说,有的时候学生甚至连参与者都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修学分的需要,这对教师、教室等教育资源都是一种浪费,对于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费来说,同样不公平。而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教师和学生均有责任。前者没有合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并积极思考,没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热情和兴趣,没有创新设计教学过程以提高课堂的开发程度等。对于学生来说,被动的态度和封闭的心态导致合作和参与很难进行,有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由于学生的不配合而不得不取消或者草草收场。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应该改变观念,改变从小学中学以来的填鸭式教育的惯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交流,甚至要求教师多进行互动,进而真正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而对于教师来说,主要任务是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人在精神放松、心情比较愉快的情况下,思维也变得异常活跃。
然而我们的课堂多是紧张的,教师在讲台上是一种权威,而在紧张的状态下学习,思想凝固了,创造性也凝固了。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造成一种学生情绪高昂,愿意探索的意境,最大限度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
2.丰富教学资料,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资料是学生吸取知识的载体,除了教材提供的信息外,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甚至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发现某个定理的场景,推论得出的过程等。以此激发学生对单一、枯燥的数学定理和公式的兴趣,进而寻找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善于解剖知识,任何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都需要经过引入、形成、巩固、深化四个基本环节。教师应该重视“引入”这一环节,多花时间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外延做些必要性的探索,而不是简单地、过早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素质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这不仅指专业素质或者业务素质,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前者在高校教师面试入职过程都会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淘汰,而我国目前状态下,高校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业务能力。但是后者很难进行考核,甚至在考核中被忽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尊重、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等在其工作中都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在当今的大学这样的教师越来越稀缺,更多的教师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中,而忽视了教学。当然前文也提到,这与整个教育系统的考核体系密切相关。高校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研研究”“社会服务”排在首位的毫无疑问是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制度的倾斜和引导,让高校和教师更加关注教学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性强、实践能力强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耘,南密西西比大学课堂教学及其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2,(7).
[2]孙玉秋,陈圣滔,小议大学数学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大学数学,2004,(4).
[3]于进,创新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探索,2010,(4).
[4]安静,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