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策略

发布时间:2015-12-11 16:55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时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做好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本,也是教好物理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实验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等教学原则的重要实施方法,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更能为他们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037-0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掌握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同时,又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新课改形势下,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物理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谈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上好实验课。
  一、课前要认真研究实验、准备实验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实验的关键是弄清实验的目的以及怎样才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前认真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即达到实验目的的途径),这样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此外,在研究实验的过程时要想方设法提高实验的效果,想方设法增加实验的透明度,以便让更多的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同时,教师在研究实验时还要尽量放大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关键的现象应尽可能做到效果最大化,而在实验手段上则应努力做到推陈出新,把同学们的目光牢牢地吸引住。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在实验前认真研究。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它既是物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非常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不认真准备,结果造成实验演示失败或演示效果极不理想,没有经验的教师还会导致在课堂上束手无策,只能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结论,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在课前首先应该准备好与本实验有关的全部器材,其次是在课前多操作几遍,达到熟练的地步,从而能够在实验中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是掌握好实验演示的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不能因为实验而耽误其它的教学程序。最后还要考虑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尽可能地把教师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的实验,是教师在进行操作的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在课堂的实际操作中,很多实验学生都看不清,特别是一些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距离讲台较远的学生将无法看到实验现象,这将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和阻碍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最大程度上使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能更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笔者平时的具体做法有:①对教材中一些没有危险性的演示实验,在学校实验器材比较充分时,就会让学生全部到实验室中上课,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将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最后学生将实验所得的结论汇总、归纳,从而改变了实验结论由老师得出、由老师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②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论。每次课前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有些实验,还可以通过教师的修改之后(改变课本中的有关变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这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将课堂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或学生的演示实验,都能够使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都会让学生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更能体现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探中知”的学习模式,使其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三、通过多媒体与物理实验的整合,优化实验教学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伴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不断的发展,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应用到教学中,然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特别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从事事物和活动的内在心理机制和行为动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显示出其弊端,一节课45分钟“讲到底,写到底”学生难以有时间将知识点当堂训练消化。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教学方式属一味“教师讲,学生听”的“灌注”式教学,学生在教师控制、监督下学习,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学效果可见一般。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实验操作,就必须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进行动态或静态的演示,把教学内容用声、光、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直观、鲜明,要求学生眼看、耳听、手记、心想,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功能的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有声有色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使学生容易牢固掌握知识,这样从观察、感受到实验操作,从模拟操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到引导学生操作实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节体系。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物理演示实验表现出来,可以排除一些现象不太明显的、危险的、有毒的、复杂的、需要多次重复的或微观粒子的实验给我们师生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实践证明,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初中的物理演示实验是可行的,因为它还可以完成一些由于实验仪器或设备不足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能够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如在讲分子和原子的内容时,为了更直观、更具体地表现分子和原子,以及分子与原子这两个概念及它们的特征时,在传统的教学中,这往往是学生认识的难点,作为教师也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如果我们能够在电脑上将原子形象化为一个具体的球体,通过动画演示球体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及原子核内部的更小微观结构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分子与原子这两个概念的不同比较,可以用计算机画的分子和原子微观结构图像的具体展示,通过形象的分子、原子结构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二者的联系与不同,既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加深了记忆,达到提高学生理解力和想象力的目的。因此,我们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此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正确操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实验成功率,而且通过反复演示,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和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能为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张捷.新课程 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龚孝华,徐勇著.新课程评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浅析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