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政治教学方式 推进教育绿色发展
当今中国正站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只有教育得到绿色发展,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才能得到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
对于如何营造“育人”的“绿色”环境,杨叔子说,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因材施教。转变学习方式,促进绿色发展;打造高效课堂,促成绿色发展;提升学科素养,推进绿色发展;创新评价机制,实现绿色发展。
在当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背景下,绿色发展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二五规划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规划”,标志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绿色发展的实质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最早提出绿色教育理论的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提出的。他在一次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题发言,提出了“绿色教育”这一新理念。他指出“以‘绿’育人,而非其他。
”杨叔子说:“人是有感情、思维能力、精神境界与个性的,或者说是有‘灵魂’的。‘育人’主要是开发人脑,化育‘灵魂’,而绝不能加以污染与破坏。”
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因材施教。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学生成绩是绿色的吗?学生成绩的“单位能耗”是多少?我们的教育发展是否也存在“三高两低”的现象?如果存在,那我们教育“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又是什么?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年的政治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及时转变政治教学方式,推进教育绿色发展。那么怎样转变政治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教育绿色发展呢?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转变学习方式,促成绿色发展
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首先必须得转变学习方式,从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从“逼着我学”到“我要自主学”,比如,在讲必修一《经济生活》时候,可以让学生去参观本地的中小企业,讲必修二《政治生活》时可以让学生组建社会团,比如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访问身边的人大代表,观看视频“明星参政议政”等等诸如此类活动,在高一、高二都可以展开,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学习方式的转变既是丰富了学习内容,更是转变了学习方式,促进了人才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促成了教育的绿色发展。
二、打造高效课堂,促进绿色发展
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活动的单位时间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对教材加工处理即根据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重新整合,然后确定各种课型,节约讲授成本;其次导入新课既要新颖又要简明扼要,最好是三分钟左右要进入正题。
第三,课堂讲授不要面面俱到,要有的放矢,教师只讲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学生能自学完成的部分坚决让学生自学完成。
第四,合作探究,知识拓展一定要精心设置,知识的拓展要有针对性和时政性,而且要有思维度。
第五,课堂内(外)的练习都要精心准备,精挑细选,做完之后,必须先让学生呈现答案,再由学生进行互评,尽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长期的政治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活而不乱,实而不死,新而务实,严而有爱”。
三、提升学科素养,推进绿色发展
政治学科的素养既有时政素材的积累,更有新闻评析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自我展示能力以及长期的政治学习中形成的既严谨又开放,既规范又变通的处世能力。政治教学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对时事政治的积累,可分两步走:一是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稍作归类。
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二是利用课前五分钟,根据时政材料,进行展示和评析,引导学生从政治的角度进行思考。利用课堂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比如举行辩论赛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利用课间五分钟来提升学生的新闻评析能力等。
四、创新评价机制,实现绿色发展
利用政治课既具有时政性,又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设置多元化政治教学评价机制,比如对政治老师一堂课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教法,只要这堂课三维目标明确,方式可以多元化,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激励学生上进,促进学生健康成才的教学方式都可以。
另外,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也可以多元化,比如,有的学生思辨能力强可以给他A;有的学生新闻评析能力强,也可以给他A,有的学生知识框架构建得好,同样给他A。这样的话,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致会很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痛苦学”到“善学乐学”,这样政治素养无形提升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多元评价机制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正是教育绿色发展的要求。
作者:龙宋美 来源:新课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