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学校教育中提高中学生文化

发布时间:2016-05-27 14:12

全球化时代我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并造成当前中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道德困境,因此培养中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从而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学校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时代任务。

 

只有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加强学校教育,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优化师生关系,加强和完善教育资源才能更好的培养中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的推动下,不同区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得文化自觉的问题日益凸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情况下,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困惑,在严重误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盲目追捧西方文化,这些外来文化给我国广大青少年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也逐步消弱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消解了他们的民族身份,无法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情况如果不加迅速改变必将阻碍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现在以“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出发点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因此,在中学阶段的德育部门及一线教师必须注重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推动中华文化的回归,切实提升广大中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一、文化自觉的缺失导致中学阶段的德育困境

 

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了一个文化概念——“文化自觉,这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文化理念。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费孝通先生在这里所谈到的文化并非所有文化,而是特征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具有时代性的以及具有主流价值的,能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

 

这种文化在当前最重要的具体表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推祟的公德、法制、秩序和社会责任感,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和行为准则。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将这种文化熔铸到民族的血脉之中。所以,文化自觉的最终目的就是自觉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推崇的公德、法制、秩序,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然而,文化自觉的培养却在当前中学生德育培养过程中面临巨大冲击。具体表现在

 

  1.集体意识弱化,个人意识强化

 

  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和今年来我们在这方面教育的忽视,中学生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日益变得淡漠,而盛行西方文化中所张扬的个人主义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尽管自我不是不能强调,个性也不是不能张扬,但自我个性并不能脱离集体而存在,没有集体也就没有所谓的自我个性

 学校教育中提高中学生文化

  2.荣誉意识弱化,利益意识强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当前中学生中滋生出过分追求利益,而缺乏对荣誉的向往和追求、重索取轻奉献的价值取向。荣誉是指一定社会或集团对人们履行社会义务的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褒奖,是特定人从特定组织获得的专门性和定性化的积极评价。当前中学生们荣誉意识弱化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我国所宣传、表彰的先进模范或英雄持否定和无视的态度,而对西方个人奋斗式的所谓成功人士则存在极端崇拜心态。

 

  上述困境造成的被动局面使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受到教育对象的心理抵制,不能被教育对象真心理解、接受和认同。

 

  二、提高中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教育策略

 

  1.文化自觉应有正确的引领方向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引导正确的文化方向——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支柱,是中华魂、民族根。

 

它植根于每个华夏子女的灵魂深处,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然而当代中学生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盲目崇拜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怀疑,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民族文化的主体性。甚至有的中学生认为今天再提起爱国主义教育已经不合时宜,都是空话甚至太落俗套。其实当前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时,急需开展一场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铸造民族魂、加强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

 

  2.中学生文化自觉的形成依赖于师生关系的优化

 

  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不但依靠教育或者媒体传播,而且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承。因此,中学生的文化自觉还依赖于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的探索者,因此,师生关系不只是简单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还是一种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教师是主导者、引导者。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能否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学生的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的成长始终秉承期待和赞赏的态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包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是能否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火炬,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中华民族要实现民族的崛起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推进新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模式,尽快让祖国的未来树立文化自觉意识,使他们认同我们的文化、继承我们的文化进而发展我们的文化。

 

  作者:徐艳 来源:启迪·教育教学 20165

上一篇:素质教育呼唤德育

下一篇:流动生促进学校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