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力争实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
长期以来,新疆教育受地理位置与经济制约,较难实现突破性进展,而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这一格局。“十二五”期间,新疆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在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初步融合。适逢“十二五”结束、“十三五”开局之际,为深入了解新疆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本刊记者专访了新疆教育厅副厅长木合甫力·艾山。
1.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新疆教育信息化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挑战?
“十二五”期间,新疆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取得新突破。
(1)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出专章论述和全面部署,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基本目标和工作任务。2015年,自治区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成为新时期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行动纲领。自治区教育厅先后召开“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南、北疆片区推进会议”等,明确目标,提出要求。为做好基层学校设备应用的售后服务支持体系建设,新疆电教馆启动“新疆基础教育信息化监管运维云平台”建设,发布了《新疆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报告》(2014年)白皮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主体,立足本地、本校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方争取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统筹协调促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
(2)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坚持多方面支持、多渠道建设的原则,统筹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教育重大工程项目,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率由2011年的不足25%提高到55%,县城学校和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基本普及校园网;全区已有75%的班级拥有多媒体设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使得全区828个教学点全部实现了“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全区中小学生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6:1。中小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3)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局面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加大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力度,通过引进、译制、自制等方式,不断丰富和广泛共享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制作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学前教育专业汉语)》、《学前双语中班、大班配套教材》、《幼儿教师培训基本功·教学法培训教材》、《中小学安全教育系列教材》等双语教学资源并投入使用。通过购买的方式,完成与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上海韬图动漫公司和新疆碧利雅科技公司等三家单位8个G的双语教育资源建设的合作,资源已陆续上传至新疆远程教育网供各地免费使用。开发建设了集双语教育资源库、资源管理服务、标准化双语交互教学、MHK模拟测试、应用监管以及E学校“一库五平台”为一体的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储存教学资源15T,注册人数达到21.4万人,教师下载应用达到350万人次。通过有效的安全审核机制,教师上传资源达到40万条。“平台”已经成为全区中小学教师获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主流平台。
援疆资源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浙江、上海、江苏提供了156GB、1.7万条教学资源。深圳、福建、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已经达成免费支援意向,正在进一步落实。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十二五”期间,通过组织各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大幅度提升了我区中小学教师整体信息技术水平。通过新疆远程教育网远程研修的方式,组织开展“自治区中小学双语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计划网络远程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全区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对10.8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学科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增强。2200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远程培训活动。编印、配发了维吾尔语信息技术教师校本培训系列教材。充分发挥《新疆教育信息化》汉语、维语两个版本微信公众平台,大力推广教育信息化新理念、新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方面的操作。各地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
(5)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初步融合
“十二五”期间,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逐步深入。2012年,组织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小课题研究活动;2013年,举办自治区首届双语课件大赛;2014年,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为目的,举办中小学双语教学说课大赛和说课展示活动。参加的国家项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全区有57000名汉语教师参与,晒课37332节。为满足民语言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需求,新疆电教馆单独研发了民族语言晒课平台,全区有5000多名民族语言教师参加晒课活动。初步形成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十二五”期间,新疆教育信息化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些成绩与日益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本身的现代化发展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到位,农村教师特别是民族语言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信息化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特别是双语教学数字资源总量不足,民族语言资源少,多头管理、标准不统一问题比较突出,共建共享和双语教学资源体系化建设机制尚未形成。
(3)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宽带入网率不高,45%的学校尚未接入宽带网络,信息化建设“重硬轻软”问题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4)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多数地方和学校没有教育信息化的专项经费且投入不足。
(5)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总体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技术服务保障体制不完善。
2 . 地广人稀与双语教学是新疆教育面临的两大难题,那么新疆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促进双语教学的呢?
网络和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快捷方便,我们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双语教学。
(1)信息化对新疆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
新疆地广人稀,双语师资短缺,有的学校离县城200-300公里,集中培训会影响有些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成本也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教师远程培训,将最新理念、方法传送到偏远的学校。信息化使教师培训更个性化,更有效率。
(2)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多媒体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记忆、思维发展、情感培养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而现今大多数教学资源,尤其是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处理都比较复杂,需要教师较熟练地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才能开发出适合学校需求的校本教学资源。为了使广大的教师和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开发建设了集双语教育资源库、资源管理服务、标准化双语交互教学、MHK模拟测试、应用监管以及E学校“一库五平台”为一体的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将大量优质双语教学资源开放给全区中小学,同时建立了全区教师共享共用教学资源的有效机制。
(3)信息化对双语教学带来了促进作用
双语教学是新疆教育的重点,农村学校尤其是南疆农村学校由于缺乏师资、双语教学水平不高、没有语言环境等原因,双语教学质量还不高。信息化手段在农村偏远学校创建语言环境,优化双语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先进的语音技术制作的点读式的电子课本在教师双语教学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打开某一个双语版的教材,利用标准的发音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播放各类视频教程、专题教育资源可创建基本的语言环境。
3. 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请您谈下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
在2015年的两会上,“互联网+”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未来三年以及十年的发展目标,“互联网+”已变成热点关键词了。
行业一致认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和其他产业结合的一种模式。同样,“互联网+教育”也是互联网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方式。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资源限制,给今天正处在受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惊喜。
利用“互联网+教育”,原则上我们新疆某一个偏远地区的学生,可以共享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享受的优质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与学校、家庭等学习空间的网络环境和其他的因素也有关系。其实,“互联网+教育”已经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上出现的专递课堂、互动课堂、翻转课堂、远程培训、“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微课等现象都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
“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教育”,除了学校有信息化环境以外,受教育者的家里也要求有信息技术终端和上网的环境。因此,在新疆,尤其是在南疆“互联网+教育”普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4.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请您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新疆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任务以及本年度发展目标。
(1)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
目前,中小学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全国已达83%,我区仅为5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明显偏低,与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相比,与中央提出的十二五期间(2015年底前)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目标相比,差距较大。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步伐是当前推动新疆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一项紧迫的首要任务。2016年,全区将基本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完善。
(2)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
面向教育教学主战场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性、普遍性使用,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2016年,将完成自治区“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丰富和完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依托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基于云服务模式实名制、组织化、可控可管的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师研修模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探索,促进校内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师生、生生、家校的多元互动。大力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2016年,将开展督导、基教、师资、双语、教研、电教等多部门联动,实施归口管理,形成合力,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统筹做好工作。
(4)完善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所有学校和师生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与服务,有力支撑“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以平台建设成果为基础,以空间和资源建设为主体,结合国家、自治区教育信息化目标体系标准,规划新一轮平台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充分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语音等技术手段,围绕“空间+资源+应用”三大主题,从“建设空间、丰富资源、深化应用、扩容环境”四个方面,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两类网络空间、五大应用平台”,为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提供网上学习园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以及简单易用、低门槛的应用工具。2016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覆盖各个学段,为全区中小学生、教师提供开放共享的优质数字化资源。
(5)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管理水平
树立“应用促建设,服务促应用”的观念,积极拓展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建章立制,形成规范要求,科学管理各类教育信息化设施,根据教学需求,提高设备利用率。开展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评估工作,发挥其带领示范作用。2016年,将制定、颁布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督导检查评估标准和地、县两级电教馆站、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建设标准。对全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设备管理、教师培训、教学应用等进行专项督查。
(6)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采取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选派优秀培训教师到基层和农村学校,强化针对学校和教师特点的校本培训。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教师管理体系,将信息化水平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2016年,将做好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基地”项目建设,通过对南疆四地州十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点的建设,利用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网上交流、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视野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全面开展中小学校(园)长、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组织教学应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信息化应用教育教学活动。
(7)加强教育信息化研究
积极为教师提供参与教育信息化科研的有利条件,努力创造有利于教师参与教育信息化科研的环境,鼓励、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科研。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中小学、幼儿园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内的校本研修课题和上级立项的科研课题要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2016年,将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开展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和组织全国、自治区教育信息化课题的立项、论证和研究工作。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安排,围绕服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部署,认真谋划“十三五”时期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为提升新疆双语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郭桂真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6年1期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及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