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大举措
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中国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面对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大挑战。
一、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求
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的统一,但单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提高素质则会更多的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即既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因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人才。
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为宗旨的教育。它始终围绕提高人的素质这个中心,以提高人的素质和服务于社会为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教育不断将外在的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人的素质,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是二十一世纪人才质量观的标志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是二十一世纪人才质量观的标志,是21世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核心内容。它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在新时代下的一种补充与深化。
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既表现于知识的增长,又表现于能力的提高,更体现于这二者的统一和升华。从重视传授知识,到重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再到全面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上的重大发展,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素质及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使我们对人才、人才培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特别是更加注重素质提高,在提高素质中又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就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观念。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的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
三、素质教育的核心都是从道德品质上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比专业知识、能力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人才的质量,是全面素质教育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也是当前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世界各国在制定21世纪教育的发展规划中,也都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教育大会发表的《世界21世纪教育宣言》指出,能否进入大学应取决于本人的品行而不是优越的社会地位;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从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的角度,对培养知识、能力以及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构想,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高21世纪教育报告强调,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提出三本教育护照”(即学术性的、职业性的和证明其事业心、创造性与责任感的)。这些不同角度的论述核心都是从道德品质上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应该要求学生先学会做人,做人与做事相统一。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是没有品行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中国历史上也强调做君子,古语曰:“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有才是圣人。”我们希望这些经过长期历史考验的至理名言能值得我们思考,给我们以启发。大学生做人的最重要基础是敬业精神,即基于对事业的责任心、使命感而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为祖国、为事业也为自己的未来自觉的而不是被迫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搞市场经济也不是无限制的扩大个人自由。相反,要加大个人对社会的责任。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70年代是学会生存,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则是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关心。这就是现代教育思想内涵中所提出的: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正确辨别各种是非,明辨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精神支柱。
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人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而且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和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
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突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加强素质教育,全方位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培养创新人才,是学校的重要历史使命。
五、从教育的特点来看
教育是以高深知识的传播为手段,以研究新问题、创造新知识为己任,不仅负责知识的传承,更要突出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应用,突出探索未知;从与经济社会联系的角度来看,教育是教育的较高阶段,个体在接受了教育之后就要投身社会实践,解决知识的应用问题和创造新知识的问题,这种创新素质的培养正是大学的主要任务;
从未来社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求来看,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具有传承知识的人;从人才所应具有的素质诸要素来看,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保障。作为一名素质高的优秀大学生不仅应具备上述良好的素质,更要有创新素质。只有具备创新素质,道德境界才能更高、更先进;文化底蕴才能更深厚,文化取向更超前;业务上才能不因循守旧。
六、总结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当前在大学中开展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要通过改革,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创造创新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形成良好的创新素质,将来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未来社会高速发展,各国对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人才质量的要求不仅在于人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于人的全面素质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作者:陈林 来源:大东方 2016年1期
下一篇:基于教育现代化视角的地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