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社区教育项目化运行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06-16 09:53

  转变社区教育方式,已成为当前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项目化运行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本土教育资源,通过各种与项目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广泛开展不同类型人群的教育培训活动,以求实现项目预定的目标。本文拟从项目化运行入手,分析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作用。

 

  一、项目、社区教育项目及项目化运行概论

 

为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在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项目管理、项目化运行开始进入社区教育领域。项目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系列投入及活动。

 

依据管理学科相关解释,项目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目标确定性。任务明确且具体,资源与预期结果相对清晰;其结果只可能是一种期望的产品,也可能是一种希望得到的服务。当项目目标发生实质性变动时,它不再是原来的项目,而是一个新的项目,因此项目的目标是确定性的。

 

  2.成本约束性。每一项目都需要运用各种资源实施,即资源是有限的。过程实践性。项目是人类认识自然、发现事物发展规律主动性实践过程,不论项目的大与小都涉及到计划、设计、实施、结果、产出等生产的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

 

  3.价值复制性。项目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而实施,具有价值性。同样,项目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活动,在事实的背后可以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得以启示影响人类社会后续活动,具有可借鉴性。

 

  二、保税区(金港镇)社区教育开展项目化运行的具体实践

 

  1.紧扣需求,确保项目立项精、准、实

 

项目围绕社区教育工作,贴近居民需求,做到按照需求的全面性调查、服务的个性化标准、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原则,坚持项目创新与工作创优相结合,夯实基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对探索性、创新性项目,优先立项。

 社区教育项目化运行的实践与思考

前期经过摸底调查,将社区居民急需的服务项目、可为居民服务的人员、可利用的服务设施进行梳理,分类建档,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20163月,保税区(金港镇)颁发了保社教【20156号《关于开展社区教育公益服务项目征集的通知》,面向村(社区)、社会组织征集社区教育项目,共计收到村(社区)、社会组织上报的项目41项,经过专家组评议审核,确定了15个入选项目,内容涵盖青少年教育、成年人教育、老年人教育和新市民教育。

 

  2 .落实责任,务求项目推进重实效、出成果。

 

确定项目以后,每一个项目都要求确定实施方案,成立推进小组,要求做到五个明确,即明确预期目标、明确推进计划、明确责任人员、明确工作措施、明确时限要求。为保证项目运行质量,区镇召开了工作推进会,交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建议和存在的问题,研讨下一步的打算。

 

同时邀请上级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对具体项目进行现场指导。调动项目运行的积极因素,形成项目推动合力,让项目更接地气,有人气。本着吸引、培育、发展的理念,积极制定适合项目实施的社区教育活动方案,为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通过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组织与村(社区)对接,引导社会组织面向广大社区居民开展公益性服务活动,在宣传社会组织的同时,充分展示其在社区教育建设中的价值,提高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对入选项目的德福康团队和心道明团队,区镇多次帮助联系适合的村(社区)和学校,让他们对接,让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同时每个项目都能结合各自村(社区)的实际情况,提炼打造各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

 

如金润社区的快乐星期六教育项目,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传统文化讲座等,致力于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东山村结合本村实际,实施的金色年华未成年人教育项目,通过书法培训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封庄村针对青少年动手能力弱的现状,利用村里的农业基地,开展了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让青少年自己动手栽种蔬菜、花草、水果等,在体验生活乐趣的同时,提高了青少年的劳动积极性和动手实践能力;后塍中心社区依托明德文化志愿团队,实施的公民幸福人生大讲堂项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项目实施以来,直接受教育人数达1000多人次,在居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各个社会组织启动服务项目以来,为辖区居民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

 

  3.完善机制,促进项目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项目实施以来,保税区(金港镇)社区教育中心坚持一手抓项目实施,一手抓成果转化推广,按照创经验、创典型、创品牌的创建路径,努力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实现政府支持,专业团体管理、政府和公众监督、民间组织参与、居民百姓受益

 

一方面可以不断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根据各项目的侧重点,开展教育与培训,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另一方面居民通过一定的组织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对邻里以及社区其他居民的了解,整合具有不同背景和持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合作与互惠。

 

在此条件下更多的人融入到社区教育中来,而这样的教育又不是灌输式的,是建立在共同探讨和质疑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最终将以地缘形式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共同体升华成为以学习和精神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为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作者:葛继良 陆海荣 来源: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5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道德自觉教育的引领作用

下一篇:阅读教学要将情感教育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