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发布时间:2016-06-20 10:14

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是一种前卫的现代教育理念,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巨大而深远的育人力量。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目的是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并渗透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教学做到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关系和谐,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环境。

 

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责无旁贷的大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必须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素质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调控教育环境中各种教育因素,使教育的氛围和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一、构建和谐的人际环境

 

  一个宽容的和接纳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育,而这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又将反过来鼓励他们形成对社会的良好认知、情感和行为,鼓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和充满自信地与外界交往。

 

  首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尤其对学生来说,积极的、健康的人际交往会使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心理障碍得以及时有效地消除,从而也促进了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构建和谐的生生关系。人际环境像一张网,每个人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人们所参与的活动都是与别人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只有生活在群体之中,不断进行感情交流和联络,才能变得乐观、开朗、充满活力,其精力和智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及各类活动。正常的人际交往也是保持人精神与心理健康的基本需要。正如英国著名学者培根所说的当你遭到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朋友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压抑、郁闷会使人得病。

 

  最后,构建和谐的师师关系。这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师师关系包括一个班的搭班老师、整个学校的老师、老师和后勤、领导与老师的关系等。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除了接触自己的同伴,还有老师、学校领导等,成人之间亲切的交谈、真诚的问候,可以直接感染青少年的情感。教师与教师之间,坦诚交流,相互理解,化解矛盾,沟通心灵,形成真诚相待的氛围,不仅有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还会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处世态度。

 

  二、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从教育过程看,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是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适应。这个基本矛盾长期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因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负担过重等问题的产生。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与学生的的和谐水平和层次。教学过程不是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的简单叠加,它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发展需求和发展水平相适应,教学方法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教与学的目标要一致,不仅与学生的发展而且要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试论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首先要树立教学就是服务的新观念。真正和谐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教师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要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

 

  其次,我们要把一切为了孩子落到实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者。为此,我们还应该坚持几个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教育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不轻易否定他们的每一个看似怪异的想法。

 

  坚持平等性原则。我们提倡师生平等,教师与学生在生活上是朋友,学习上是导师和伙伴。过去那种约制人性的、束缚创造力的师生关系应该摒弃。只有师生平等,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

 

  坚持尊重个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同时注意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学生个性的多样化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都应该给予尊重、理解、引导和开发。

 

  三、助建和谐的家庭环境

 

  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和家庭教育热的兴起,家庭的教育功能日益显著,它与学校教育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密切。所以,学校要紧密联系家庭,帮助家庭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

 

  家庭是重要的育人环境,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家庭教育包含着多种因素,诸如家庭居住环境、物质条件、家族情感气氛、家庭社会阶层背景、家长教育观念、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等。家庭教育环境具有较大的教育功能,它通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教养而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环境产生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对子女的影响还具有早期性和启蒙性特点。所以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父母、家庭同学校一样,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管做父母的是否愿意,他们都是教育者,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子女施以教育影响。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现在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多注重子女的营养平衡,却常忽视他的素养水准;多注重生理健康,却常忽视心理健康;多注重文化成绩,却常忽视品德人格。如何处理好学生的生理成熟的超前性与心理成熟的滞后性、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和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之间矛盾,需要学校与家长共同来研究、探讨、协调,并着力形成共识,形成合力。所以我们要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使他们主动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生活态度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和、责任感等积极情感。此外,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之,构建和谐教育环境引领育人方向是成功办学的价值追求。当今学校要通过优化各种教育要素,创建一个合作、自由、协调、开放、统一而又极富个性和特色的育人环境,这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才、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品位提升都是大有碑益的。

 

  作者:袁祖运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69

上一篇:试论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认识

下一篇:论人文关怀在90后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