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教学法在普通气象学课程中的应用
将目标教学法引入气象观测大专《普通气象学》课程中,阐述了该方法的主要实施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选取与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前小任务的布置与完成、课堂小任务讲评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互动教育教学、课后互评与反馈等环节。
实践表明,目标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大专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课堂效率。
一、引言
所谓目标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提出的,它以“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为特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提出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1]。其突出的特点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培养学生,最终使大部分学员有学习的成就感。
《普通气象学》是气象观测大专班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主要是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应用于大气科学研究领域,采用数理方法分析和解释发生在大气中的各个物理过程及现象。课程特点是章节内容多,理论性较强。多年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标准和选用的教材系统性强,教员据此准备的内容自成体系。
但据多年课堂一线教学发现,大部分大专学员不适应这种系统教学,他们在课堂上不能做到学有目标,听有方向,经常抓不住重点,上课感到很茫然。他们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公式类的内容有抵触心理,经常会觉得基础理论“无用”。与本科学员相比,教学效果相差甚远。怎样做到因材施教,怎样切实提高大专学员的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团队思考的问题。气象观测专业技术性强[2],其教育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针对普通气象学这门基础理论课程,除了要求掌握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和强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学员获取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3],具备任职需要的专业素养。实践证明,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大专学员而言,实施目标教学法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员的课堂效率,对打牢专业基础具有现实意义。
二、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目标选取
教学方法与内容密切相关,在目标教学法中,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目标的合适选取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关键。目标教学法要求教员必须在课堂授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凝炼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普通气象学》课程内容涉及较多,需要教员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学员自身特点及气象观测实际,将教材内容精简凝炼,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针对气象观测专业,围绕气象观测中的主要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等为核心,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根据课程学时数将教学内容分为大气概述、辐射与气温、气压与风、大气热力过程与静力稳定度、云雾与降水五大模块。每个模块或每个模块中的章节,结合观测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比如针对气压与风模块中的气压这一节,制定的目标有:说出气压的确切定义,能够准确读出水银气压计的读数;找出气压随高度变化规律及原因;气象观测中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的区别与联系;海平面气压订正原理等。在制定每个模块的具体教学目标时,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理论“够用”,只要求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二是理论“能用”,尽量将理论贴近实际。
三、目标教学法的实施
在普通气象学中引入目标教学法,主要包括:在课前,教员精心设计学员自主学习的内容、课堂上展示教学目标并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互动讲解、课后及时反馈调整等环节。课前主要让学员完成教员布置的小任务;课堂讲评小任务并展示教学目标进一步互动教学;课堂小测评及课后互评是反馈环节。为了便于学员在课堂上小组讨论,课外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首先将学员分为若干小组,尽量保证各组成员实力相当。下面以讲解气压与风模块中气压这一小节为例说明目标教学法的具体实施。主要的实施步骤包括:
1.课前任务的布置。课前布置的小任务尽量简单可行,主要目的是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对教学内容起到“启发、导入”的作用。课前两周教员布置任务:“查找并记录五个不同地区(南京、成都、兰州、西宁、拉萨)至少一周不同时段(08、12、16、20、22时)的气压值;根据这些数值分析以下问题:五个站点一周的平均气压有何差异?可做图表分析。”教员建议:实行各组组长负责制,可进行分工合作。除了记录气压外,还可以查询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并做记录。同时查找相应地区的海拔高度。学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数据并作简要分析。培养学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上,展示教学目标,检验任务,围绕目标互动教学。首先,展示目标,然后通过对小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讲评引入到目标教学中。本讲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气压的定义、标准大气压的含义、掌握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及原因。气象观测中的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的区别。各组代表简要汇报气压及其他气象要素的数值记录完成情况。各组交流讨论他们对各站数据的分析结果。
3.小组交流讨论后,教员结合学员的实际分析,肯定学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并针对在任务完成过程及交流讨论中存在的疑惑点逐一探讨讲解。在任务讲评中可以发现,学员们能定性得出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基本规律,但是呈现规律的真正原因总结得比较模糊。这就说明学员还没有完全理解气压的确切定义。教员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让学员感受气压的存在,讲清气压的确切定义。只要真正理解气压的定义,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时刻不同高度处的气压存在差异,也就能发现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可以找到影响气压变化的因子。在气象观测中海平面气压订正的原因也就容易找到。海平面气压与本站气压的区别也能很好地理解。
综上,根据教员选取的任务为切入点,可以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基本都能掌握,既满足了学员的好奇心,又轻松完成学习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启发式”、“互动讲授”、“探究式”与目标教学法相结合。主要以问题为驱动,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热情,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提高学员的学习成就感和积极性。
3.互评与反馈。课堂小测评、课后作业、学员与教员互评都是检验学员目标掌握程度、评价教员授课质量的手段,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每次课的最后几分钟,在学员具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小测评,及时检验知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巩固、检查学习效果。对理解困难的知识点,通过答疑辅导进行解决。教员对学员的我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帮助学员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课后学员对教员的授课方式及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评价,帮助教员提升授课能力。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互评是目标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四、总结与思考
目标教学法在普通气象学课程的应用,主要通过课前学员完成小任务,课堂上教员以小任务为切入点采取各种教学手段互动教学,课后及时的反馈与互评等环节来实现。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与小任务的合理选择是关键,课堂与课外的互相配合是基础。始终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让绝大部分学员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学中的每一个模块或者每一次课,都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任务、有测评,能让学员主动参与学习,思考解决相关问题,学起来更具有针对性、不再茫然,确保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但在实施目标教学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是并不是所有学员都参与到小任务中。通过课堂交流发现在小组作业中,有些任务只由少数人完成,其他组员敷衍了事,或存在不参与任务的现象;二是小测评及作业的真实有效性有待提高;三是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程度有待提升。由于人数原因,教员对各个学员的了解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今后需逐步完善目标教学法实施的各个步骤。将教学目标与专业任职特色紧密结合,任务布置得更加具体、细化,更贴近任职实际,小组成员需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确保任务高质量完成;反馈的方法和手段更趋于合理,使得教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员学习动态,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学员与教员之间建立更广的交流平台,课堂课后无障碍沟通,教员对每名学员的了解程度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做到以学员为本。
作者:金赛花 张瑜 王桂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