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数电和模电课程教改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29 11:39

  本文结合本学院的特点,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对《数字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这两门课程进行教改研究,首先从教改目标出发提出相关教改内容,最后在理论和实践中提出教改方法

 

  一、引言

 

《数字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是我院计算机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等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电路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两门课又名为《电子技术基础(上、下)》。根据学院立足闽南,面向海西、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侨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总体规划,建立并完善动态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和评估机制,构建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各种专门人才需求的专业结构体系。

 

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等的具体要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提高课程质量,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根据学科特点,坚持创新综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教改,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

 

  二、教改目标和教改内容

 

本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要求分析和设计电路的能力,为专业课程如《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和《EDA技术》等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1]。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要结合已学习过的课程构建综合的电子系统设计概念。作为本课程的重要补充,同时开展《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使学生动手实践,培养电子系统设计与实际制作能力。本课程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是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网络信息工程专业树立工程概念,课程讲授过程中强调知识的应用性,提供翔实的应用实例。通过电子系统的设计、制作、调试等,培养学生的初步工程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应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根据学科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和内容上进行整体优化,对于电子专业必须掌握所有的知识,增加设计部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光信或网工等专业进行适当调整,结合各自的专业进行不同的设计,能够把不同的学科结合在一起,突出专业的特点。试点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改是一项比较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试点中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先进、可行的理论为支撑,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工作。同时,又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适于课程改革的基本方法,形成和发展课程改革的理论成果。(2)以点代面、重点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教学改革实验是一个复杂的、持久的系统工程,我们以试点专业作为支点来带动整个教学改革的全面进行。结合我院实际,确立研究重点,走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以当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综合应用人才为目标,结合我院实际,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优化配置我校的教育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走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目标包含以下几点:(1)通过试点,有效实施新的教学标准和实验改革,探索使用新标准、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验证新课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试用并验证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新教改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3)试点经评估合格后推广到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促进、配合我院学分制的实施。

 

教改内容包含以下几点:(1)课堂教学实验:试用和评价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明确新教学的内容,领会教改的实质;运用新课程标准的内容选取实验教材;通过试用,对相应的实验教材做出评价,提出修改、完善和发展建议;通过对实验教材的试教,验证实验教材的科学性与实用性。(2)实验教学实验:修改实验内容,增加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数量;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明确后续改进的方面及应增加的具体措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进行校校合作、校企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3)评价研究:教改实验中要深刻理解新教学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新课程体系,明确教学活动中的目的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实验实践与课堂教学,广泛进行本课程的教育教学研究。

 

  我院的建立要立足闽南,面向海西、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侨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总体规划,立足于社会区域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将科研、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基础学科及专业学科中。进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各种优质教学资源的方式方法,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更好地推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转变教学方式,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改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修改,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以教促研,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数电和模电课程教改研究

  三、改革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单纯传授知识的观念,有意识地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除了传授已有的知识体系,还应融入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前复习、课后总结,对学生进行启发,相互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师可就某一部分内容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回答,然后再逐个加以分析,提出解决办法。(3)针对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讲授教材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对某些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加以重点介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新技术,扩大知识面,培养工程意识。(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模数电课程中,有些章节内容较抽象难理解,比如数字部分逻辑门电路的特性分析,组合和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模拟部分放大电路的几种形式,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23],在课程上要多讲解相关习题,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基础知识。每堂课制作相关章节的动画演示课件,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设备结构等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2.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传统的数模电实验教学环节基本依附于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项目也基本上以配合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必须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进行全面改革,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实验内容应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结合本课程课时安排、学生基础和实验条件,有计划地更新实验内容,由验证型实验向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转换,特别是在应用模块部分开展与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实验项目,让学生感觉课程的作用和意义,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引导。通常做实验的时候,以教师讲解、辅导为主,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步骤进行实验,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利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的改变这种方式,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对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只提供一个作为参考的电路图,实验任务不做统一要求,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对实验进行改革尝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综合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电路,为学生提供器件,提高动手能力,而不只是基础理论实验。

 

(4)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组织各类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由选择相应的实验题目,根据实验室安排实验时间,选做一些实验,自己设计、调试、完成。当然,教师也要做一些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5)校企合作,电类专业可进行参观学习,进行校外实践活动。

 

  作者:江华丽 冯志斌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20

上一篇:医学院校实施网络在线考试的探讨

下一篇:主持人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