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师生互动教学:问题及改进

发布时间:2016-07-11 10:40

当前我国师生互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互动主体失调、比例不合理,注重形式、忽视实质,偏向教师、忽略学生。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树立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引导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建立共生性对话等方面进行改进。

 

  一、师生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师生互动教学主体失调,比例不合理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主要围绕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学生练习。这样的互动方式使得部分学生产生惰性心理,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引起老师的重视,互动的积极性不高。

 

教师和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只能顾及到个别学生,如果在有效的时间内过多地使用这种形式,则会影响整个教学的进度。

 

生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中尚未进一步开发的重要资源。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曾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它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1]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生生互动的频度和强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2]因此,在教学互动中,要充分加强生生互动,为课堂增加活力。

 

  ()师生互动教学注重形式,忽视实质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能触碰到学生的心灵,引起师生间认知结构的改变和思维的发展。由于教师对互动的本质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入,认为互动就是把学生进行分组,对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越激烈互动的效果就越好,这样的互动其实是教师用这种方式把学生引向提前预定好的标准答案,淹没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减少了学生上课思考的时间、能力,是一种热闹虚假的互动

 师生互动教学:问题及改进

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提问主要以识记和认知为主,而很少涉及应用、分析等的提问。教师常以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这类问题对学生进行一连串的提问,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好、行之类的词。这种互动教师很少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启发,学生也很少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思考,课堂互动只是流于形式。

 

  ()师生互动教学偏向教师,忽略学生

 

我国的师生互动仍然是教师主导说,教师主导着课堂对话的全过程,这种主导与被主导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中心与边缘、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在互动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权威性,学生害怕老师,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敢表达,这种披着互动教学的外衣对学生进行思想控制与禁锢,不利于真正互动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互动成为教师满足个人发展的途径,教师在标准答案中获得自豪感,在对表现差的学生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互动只是一种提问、一种概念、一种形式,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任务的辅助品。教师控制着教学的内容、方式、节奏,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又有什么区别呢?

 

  二、师生互动教学的改进

 

  ()树立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1.树立多维互动的教学目标理念。应秉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课程目标理念,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要让学生重视知识的动态发展过程,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法,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熏陶。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源于学生经验但又高于学生经验的情境,并根据经验谈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提取信息、获取信息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2.建立多元化互动的教学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互动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求教师的评价不仅局限于结果的评价,更要依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形成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公平公正的,因此对优秀学生的评价要求要稍高于其他同学,对后进生要尽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并把这种阶段性的评价记录到他们个人的档案中,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来。

 

  ()引导师生互动教学从形式走向实质

 

  1.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学科知识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的特点,搜集相应的教学资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精辟的分析把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课前准备不仅仅针对教师,也针对学生。为了使互动教学更有成效,学生也应进行课前预习,不懂的问题可以查资料,与家长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提高课堂互动效率。

 

  2.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在课堂互动中设置一些质量高、有深度、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问题的面不宜过大,开放性不宜过强,在此过程中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指引。正如卢梭所说你提出他能理解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答,要做到他们知道的东西,不是由于你的告诉,则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3]另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问题的关键进行提问,提出深刻的问题与教师、学生进行探讨。

 

  ()建立共生性对话教学

 

  1.以学生为中心。共生性对话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本出发点,从柏拉图的和谐教育到卢梭的自然教育,从孔子的启发教学到孟子的深造自得都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探索,维持学习的动机,这是课堂互动得以持续发展的核心。同时还应打破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性,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只有将学生还原到课堂互动中来,课堂才不会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教学评估手段,才能使学生真正成长。

 

  2.以合作为方式。小组合作是共生性对话的基本教学形态。研究发现,当学生关注小组是如何运作更有利于获得小组成就时,小组成绩更为理想,而在小组成员没有机会参与决定小组进程时,成绩相对要逊色。这就阐明了小组合作中有效的互动是如何呈现并如何产生积极效果的。”[4]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切实地体会到主人翁的意识,与小组和集体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并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培养良好的品格。

 

  作者:张丽菊 来源:亚太教育 201620

上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变革初探

下一篇:高效课堂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