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功能探究

发布时间:2016-07-13 15:11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与交流平台,在校园应用的生活化、大众化、便捷性、以及大学生群体对微信的高粘度性,使得以微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平台成为必然要求,有效地运用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传播导向、渗透强化、隐形教育等功能,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

 

  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发展要求日益多元化,微信作为自媒体时代最受大学生青睐的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带来深刻的影响,这势必要求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微信平台建设智慧校园、数字校园,挖掘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教学中功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占领微信阵地,更好的发挥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功能。

 

  一.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传播导向功能

 

任何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在意识形态领域都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途径。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1]微信的应用与发展,既推动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也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平台,意识形态教育同微信的结合,就是同新的认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相结合,也就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在微信平台,信息传递不再是传统的单向式的传播方式,而是多对多的交互式的沟通模式。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受众——大学生群体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信息接受者、提供者、传播者多重身份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2]当今,意识形态的竞争十分激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多个不同的领域全面展开,而微信不可避免地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平台。面对这样的局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突出意识形态教育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对西方集权主义的文化渗透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唤醒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提升学生在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领域的鉴别力和抵制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学生自觉的价值追求。

 

高校辅导员要努力做好疏导和转化工作,要做到尊重个性、包容差异,宣传和散播社会正能量,培养学生的自主认识能力和辨析能力,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去抵制错误和消极思想的影响,倡导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素养,为广大学生筑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防线。网络时代,网络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占领。”[3]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发言人必须把握时机,占领微信阵地,充分利用组织传播和结构化传播等手段为大学生不断输入正能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可以把微信平台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根据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捕捉和报导令他们关注的、对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并敏锐地分析社会舆情,及时准确得进行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努力使大学生自觉学习、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自觉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功能探究

  .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渗透强化功能

 

我国正处在利益格局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文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转型社会中。阿尔文·托夫勒在其著作《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中指出精明的政治,要对使用某些技术加以限制,而对另外一些技术大力扶持,鼓励发展。这样不仅有可能预防出现技术法西斯主义,而且还能把民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4]微信平台学生用户多且活跃度高、自由开放、使用便捷等特点,微信具有短小易读、凝练生动的讯息风格。微电影、微阅读、微支付、微店……”等一些列事物正无不至,微媒体的说法也逐渐被更多的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加以使用,并延伸至学术研究领域的前沿。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国内、国际热点话题的引导和教育,微信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充分利用微信信息的强覆盖性,有意识的输出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大学生在无意识中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识和观念,避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因此,微信能够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一个活跃、高效、易于接受的信息传播模式,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知的深入度。面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好微信平台的特点和影响力,强化意识形态的教育。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认真筛选教育内容,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以抵御外来敌对思想意识的侵袭和影响,将文字与声音、图像、动画结合,形成集成性、同步性、交互性和形象性的教育内容,加强意识形态的感染力;由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的快速实时连接、空间广阔,信息几乎无时不在、无所不有地渗透于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渗透功能。

 

充分利用微信的渗透功能,精心构建潜移默化教育模式,将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高校可以根据每年的重大纪念节日举办各种论坛活动,如用微梦,筑我中国梦”“用微言,说抗日精神等形式,把党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微信内置的转发、评论、点等功能传播给大学生群体,使大学生能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交流,实现网络和现实的和谐互动,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感,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础,强化意识形态在高校微信平台的地位。

 

  .微信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隐形教育功能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党和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我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高校是塑造广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当今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他们不喜欢严肃、呆板、生硬的说教,不喜欢冗长、枯燥、乏味的灌输,不喜欢老套、正规、标准的表达,因此创新话语体系是增强思想教育魅力的有效方法。[5]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微信的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改进以往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而是在微信上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教育。

 

有些大学生不愿意与老师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更希望通过一种相对隐匿的方式听取意见和建议,微信背对脸的交互方式为此提供了平台,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坚持正确引导,唱响主旋律,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从而学生可以接受老师的教育。微信灵活快捷的信息传播速度,可以丰富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并关注大学生具体生活,大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订阅自己喜爱的公众号,主动学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知识。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要基于微信,追求创新,及时发布与学生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通过微信阅读、写作、接收老师和同学的指导信息时,微信能及时反馈他人对自己微信的评价,促使学生看帖回复,形成二次学习,让朋友圈成为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无形之中提高教育效果。微信丰富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改进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还大学生主体性地位,创新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手段,增强了大学生对意识形态教育的可接受性和认同感。

 

  微信虽小,但功能齐全,微信平台传播主体的平等性和大众化,内容的碎片化和即时性,方式的裂变性和多样性,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性。高校应充分发挥微信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传播导向、渗透强化、隐形教育的功能,让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最终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目标。

 

  作者:孙鲜艳 来源:文学教育 20167

上一篇:闽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

下一篇:翻转课堂应用于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的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