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发布时间:2016-07-15 16:21

社会变革必然引起人们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中学德育工作也要随之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工作未能彻底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面临一定的风险,比如德育目标理想化、片面化;德育内容滞后性、运动化;德育过程简单化、形式化;德育方式单一化、封闭化。

 

我国中学德育存在机遇和风险,对如何进一步改进我国中学德育有如下几点对策:以行为习惯为突破口,抓养成教育;四自为目标,抓观念教育。

 

  1.我国中学德育风险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在道德观念上越来越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冲击,主要依靠直接灌输的传统道德教育教学方式在面临社会实践的挑战时显得十分苍白无力。我国中学都一定程度上存在德育风险。

 

  1.1德育目标的理想化、片面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制定和表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时,一直存在理想化和片面政治化的倾向。首先,德育目标标杆过高,没有考虑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及现阶段全体国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现实情况,试图把学生的思想道德一下子提高到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培养成为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者,突出共性,淡化个性,而忽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和现实性。

 

  1.2德育内容的滞后性、运动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强调利益导向和竞争效益的经济伦理与以奉献利他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伦理发生激烈碰撞。过去学校德育灌输的绝对社会本位思想,如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理想,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只能要求社会成员中的少数先进分子,而用它要求社会全体成员则缺乏充分的社会基础。

 

  1.3德育过程的简单化、形式化。

 

  我国学校德育活动中的形式主义十分明显,组织和设计德育活动时,无视学生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不顾学生兴趣需要,统一时间,统一内容。安排德育活动时,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为了应付检查,突击办展览,搞竞赛,制造声势,而对活动能给青少年的心灵塑造起到什么作用却关注较少。在德育活动的检查评估中,重形式不重效果,以工作量代替效果,着眼于搞了几次竞赛,有过几次活动,至于学生在知、情、意、性、行方面是否发生变化则无人问津。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1.4德育方式的单一化、封闭化。

 

  由于缺乏正确而理智的价值引导,忽视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当学校倡导的价值观与大众媒体、家庭及校外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倡导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学生往往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甚至因价值体系缺乏而表现出冷漠、绝望、玩世不恭等心态。由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配合,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冲突,造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最终导致学校德育低效与失败。

 

  2.我国中学德育的建设对策

 

  2.1明确常规要求,规范日常行为。

 

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纲,普遍持久地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并制定与《守则》和《规范》相配套的一系列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在新生入校报到之后,开展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内容包括:组织新生参观校史展览,了解学校的发展史;

 

召开新生大会,宣讲学校各方面的管理要求;观看《中学生文明礼貌教育》录像片,教给学生正确的礼貌行为;召开第一次主题班会,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介绍他们的成长历程;参观高年级班级,请高年级同学介绍班级管理经验;参加好第一次开学式,明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办好第一期班级板报;集中学习广播操,参加建校劳动,上好第一节课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新生了解学校、热爱学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狠抓体育、美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是抓普及、抓经常、抓高效,一是抓好两操,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课间操和做眼保健操;二是上好体育课;三是坚持开展体育活动课,坚决杜绝拖堂现象,利用课间十分钟开展体育活动,要求以班为单位开展校外体育活动;四是把学生体育竞赛纳入学校计划之中,计划规定,每学期举办广播体操、队列、篮球、越野跑、跳绳等比赛各一次。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除通过常规学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外,我们还特别注重从校园生活中挖掘一些潜在的美,使学生形成审美技能和习惯。

 

  2.3降低重心,突出做的主旨。

 

  德育工作目标应首先放在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上。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既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又能适应新世纪需求的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努力培养未成年人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及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中学生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造,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4分层次推进,确立不同目标。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不同条件学生,确立不同塑造目标,采用不同教育形式。对起点高的学生,要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发展,对起点低的学生,则实行家校同教、严管严教。具体做法是:依据《中学德育大纲》、《守则》和《规范》制定出学生身心健康达标标准和考核方案。先将学生分层次定位,然后分阶段考核、分层次推进,对进步者予以表彰和必要的奖励。

 

  作者:张天匀 来源:考试周刊 201651

上一篇:纳爱教育理念下网络德育有效性的研究

下一篇:浅论中学教育中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