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AD三维》教学中竞争意识的应用
目前,部分中专生厌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们更愿意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看小说等;或者不但自己不听课,还影响其他同学;更有甚者我们连人影都找不到直接旷课了……种种现象,不胜枚举。
而又因他们个性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过度自尊,面子观念重,老师找谈话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像以往一样达到预期效果,只能不断探索更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担任课程《CAD三维造型》时,本以为效果强烈的学习任务图会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学习积极性应该是高涨的。
但是,开学第一周我就发现,学习情况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学得快的学生早早把作业交完了事,而跟不上的学生在第三个作业时已经有放弃的念头,这两部分学生就会宁愿捧起手机,整个课堂纪律难以控制。为此,我尝试把竞争意识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开展合理的、积极的竞争。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要求班级学生按学号入座,按顺序分成五到六组,一组十人左右。由于所用教材是根据任务驱动编写的,因此一开始,就布置和分析本节课的任务,先由学生探索学习。积极的学生会根据课本所提到的方法,自主完成任务,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时,我会要求他们摘要下来,等待我的演示;他们在我巡查结束前可以帮助同组基础较差的同学完成基本操作。
在演示过程中,我会着重讲解巡查时所发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跳过基本操作。在课程后半部分,学生基本能同步完成任务,学习较快的学生则可以继续练习任务后的习题,而进度较慢的可以跟同学相互讨论,或者求助于老师。
在整个课程中,保证任务的充足,每人有事可做,组内合作。而我所提到的竞争,则是在下一次课程一开始,会把这次的作业汇总,其中任务作业是常规记录成绩,而练习题则能作为个人的加分项,用EXCEL文档公布大家的成绩,这样就能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小组内的排名,我所订立的机制就是,最后能排在前三组的小组内,可以有一位同学在期末成绩中加10分。
一个学期下来,现在就此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需要谨慎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竞争对手
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学生往往会选择班级最优秀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由于差距大,加之学生自制力低,竞争往往是半途而废。针对这种情况,我希望能做到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不要过大。所以我会提前跟班里的学习委员进行沟通,把学习基础较差和学习惰性较强的同学分到每个组里,安排班干部起到帮带作用。
同时我也在考虑,如何能让成绩中游的学生能产生更大动力,或许我下次会建议这部分学生来一个叫板式的竞争,也就是一个公开与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比赛,可以是一个任务的结合,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里的成绩总结。
二、帮学生找到竞争的优势
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有力量和能力实现所追求的正确目标。相信自我,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竞争意识”,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学生,根本上失去了和别人竞争的能力,他必然不会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甚至干任何事情都体验不到一种“把握感和成功感”。
鼓励学生建立自信,敢于面对竞争。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有长处也有短处。要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优点,不断强化,使学生走出自卑的困扰而变得自信起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和长处是克服害怕竞争的良方。
小张本是一个成绩中下的学生,但我发现他对计算机的操作特别熟悉,而且读图能力也比较强,所以我曾有意在全班公开表扬过他,其他同学还为此质疑,说他在宿舍里基本也就是玩网游过日子的人。为此,我对他说,要不可以把另外一个组的学习委员当成独立的竞争对象试试,腼腆的他没有答话,但从他后面的学习态度看,我知道那句话让他心动了,而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小张的正确率和加分果然都比学委要高。
三、竞争能促进同学间的团结互助
刚开始宣布竞争的时候,有学生为了让自己组的分数更好,会直接复制完成度高的同学的作业提交,我当场没有说穿,而是在下一次课成绩公布的时候告诉他们,无论是复制还是被复制,两位学生的成绩将不被登记。也有比较优秀的同学一味追求自己的加分题能做得足够多,而不愿意帮助别人。
我适时引导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的,大家生活在一起本身就需要互相扶持,共同进步才是最大的进步,整体完成作业的分数才是占比最大的。至今我还记得有个班的学生督促同组同学,“让你上课玩手机不听课,等一下你问我一次我打你一次”。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创造发展这个世界不仅要有竞争,还要有合作,要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唯有竞争没有合作只能造成孤立,带来同学关系的紧张,给自己平添许多烦恼。
同时,指出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得与失。成功了,不骄傲,不自封,居安思危,想到今后还会出现新的竞争;失败了,不灰心,更不嫉妒成功者,愉快地接受他人先于自己成功的事实,对别人的进步、成就和功劳,要有发自内心的羡慕、佩服。
每次上课我只要合理安排好,组织公平竞争,学生在竞争中找到快乐和信心,开心地完成每项工作,每人有事可做,每人有事想做,学生能主动学习了,这样低头族也就少了。
作者:杨程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51期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
下一篇:浅谈生物课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