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如何搞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创意。同时,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技术课课时开设不足、教学硬件落后及学生起点不一等主要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搞好新时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进行了总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沟通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且还要成为教学方法的创新者和反思者、教学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没有哪个学科的教师能够像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这样,面临着如此复杂多变的处境以及如此巨大的挑战。有压力才有动力,那么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与时俱进, 搞好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呢?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
1.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将学生进行分层,具体方法比如说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直接询问学生个人,甚至可以通过考试来分层,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层,可以分为A、B、C三层。然后根据这三层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计划,但需要记住这个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学期都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2.教学目标分层
既然已经将学生进行分层,那么教学目标自然也需要分层,我们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毕竟学生本身基础的不同导致了他们的教学目标不同。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已经形成的学生分层将教学目标分层,如A层的学生一开始就要求能够达到基本水平,完成基本任务就好;而C层就要求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还要自我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B层的学生教学目标居中就好。
3.备课讲课分层
教师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后,就需要采取措施来践行分层教学的理念。教师要想成功教学,首先需要备好课,通过认真研究教学大纲,阅读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备课。教师需要将对于A、B、C层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案制定出来,如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要怎么做才能够既符合A层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让A层学生学习到新的信息技术的课程。其次,讲课时教师需根据自己的备课内容分层授课,在课堂上可以对于C层的学生尽可能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对于A组学生则需要多加关注,必要时可以进行单独辅导,以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二、应用学案导学法
1.选择内容进行导学
学案导学法的应用最关键的一环在于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在展开教学以前必须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进行了解,编写学案,根据内容的设置确定导学目标。在导学内容设计中,要明确章节学习的难点与重点,提前全面地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并准确详细地在学案中注释。开展学案导学的过程,即是学生引发思考、促进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利用问题展开引导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运用能力,因此开展学案导学法教学,有助于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前编写学案以后,可以将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以便进入课堂后跟上教师的操作速度与教学节奏,并扎实掌握操作应用技能。而在未接触相关知识前,学生势必会遭遇各种技术性问题,教师以提问形式为学生的预习工作找准方向,让学生在预习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找到重点,将问题带入课堂并与教师和学生交流和探讨。比如在学习Excel时,如果学生对表格中各项数据的加工方法存在疑问,那么在预习阶段就可以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从书本的理论教学中找答案,如果因为实践理论的抽象性而一时无法解决,那么可以在集体操作或课堂提问环节进行交流。学案导学法以明确的重点学习只是方向为学生尽快发现问题而提供线索,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快发现知识断层,提高学习能力,并进行系统科学的整合,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作用。
3.适时指导解答难题
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引导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自学探究、讨论交流等,但在遇到疑难解决难题时都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学案导学法较显著的特征,就在于通过系统整理的学案,一步步清晰地发现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及时反馈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在学案本身的规划与编写中及时为学生解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并将出现在导学设计中的问题大胆提出,与教师共同讨论并解决,这个过程能够大大激发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并在难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
1.准确叙述任务要求
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在应用过程中遵循的步骤很多,第一步就是创设情境。而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个重要的第一步,将重点放在了分配学生学习任务和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步骤上。实际上,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当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心放在创设情景上,将为学生设计的学习任务用明确、详尽的语言叙述出来,让学生知道每节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目标是什么,每一步都要如何完成。教师只有完整叙述设计的任务,才能让学生有条理有目标的去完成任务。
2.选择有趣有效的任务
虽然信息技术课意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但信息技术本身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存在于高中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实践,也可以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另外,我们还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帮扶作用,积极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让他们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作者:李龙鹏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上一篇: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研究
下一篇: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电工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