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加强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5 10:29

  

  一、引言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是学前教育的核心课程,但目前,许多高校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不符合当前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内在需求。若要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人才就必须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基本理念、内在规律做详细探究,不断地革新教学方法、完善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教学、充分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判断。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下,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门课程的评价多采用测验、考试等形式,这种评价手段不仅单一僵化,而且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因此,应当不断革新“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门课程的考核评价方法,采取更加客观、合理的评价手段,让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充分提高学生的保育能力,将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在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曰常学习情况、课堂表现、自学情况、课堂考勤等方面综合考察,并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同时还要从学生的实习情况、实践计划、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察。此外,在评价过程中除了教师评价,还应当引入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评价,让学生通过小组互评、自我评价增加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同时,还应当采用动态考核模式,根据小组互动、实训学习、师生互动、项目完成等情况进行互动能力考查,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丰富考察手段,提高学生的保育能力。目前,随着各个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前教育专业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专业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的难度,致使教学评价多停留在校园教学活动中,因此,若要增强“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评价的科学性,高校还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三、注意加强情感教育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和细心。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幼儿保育工作较为繁琐和复杂,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充足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对幼儿的身心进行悉心呵护。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质需要逐步培养,因此,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师德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促使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四、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基础与核心,当前,部分高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建设中存在较多不足,依据目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应当实施打破学科体系,增强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代性。比如,在学习“幼儿的膳食和营养”这部分内容时,就不能单纯地考虑营养学知识,而应当根据幼儿膳食的特点在食材配置和选择方面加强设计,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


  自觉调查和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除此之外,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基础理论教学中不应过于深入和拓展,实践教学方面则要增强实用性。比如,在教学内容选取和安排时,应如何指引学生自觉完成幼儿园需要的卫生保健实践项目,如何考核学生的学习结果等。再如,应当在这门课程学习将要结束时安排学生进行保育员实习,以增强基础理论和实践的衔接性。而在学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这部分内容之前,则要组织学生学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的基础知识。


  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前告知学生教学安排,比如,学生需要思考的具体问题,课前需要准备的材料,自主完成哪些实践项目,阅读哪些材料等。这些课前准备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学前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时间,加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巧的讲解。只有让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尽可能地细化预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阻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与教师沟通交流,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率。


  作者:谭文(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策划建筑材料检测的教学实训实施方案

下一篇:分析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