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逐年扩大,绝大部分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过万,甚至达到数万人,院(系)达到十多个乃至几十个,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就传统教学管理手段而言,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已经接近“天花板”,因此,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需要。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落后显然不利于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专业和学科种类、丰富培养层次是高校提升综合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的普遍做法,这些必须要有优质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作支撑,传统的教学管理方法显然难以做到,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
2.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整合优化高校教育资源的需要。近年来,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很大,但总的来看,教育资源人均拥有量与高校快速增长的学生数量并不相适应。针对这一实际,高校需要加快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技术手段,对教学场地和设备、实验室、教师等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谋划、科学调配、合理使用,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
3.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需要。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学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可以让教学管理者从原来的繁重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地投入教学和科研管理;可以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和师生互动平台,既能丰富和提升教师素质,也能促进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部分高校尤其是校级领导对教学管理信息化重视不够,缺乏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具体表现为“三重三轻”,即重教学硬件建设,轻管理软件建设;重教学环节的信息技术投入,轻管理环节的信息技术投入;重使用传统方法手段进行信息交流,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沟通共享。
2.信息不能联通共享。目前,虽然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建起了校务信息大平台,但平台内教务、人事、学生管理、院(系)等网络各自为政,包括有的软件重复开发,数据管理分散,而且不准确、不规范,有的部门单位独立建设,人为形成信息孤岛等,导致网络与网络之间信息资源不能联通共享。在教学管理上,多数高校没有制定信息化标准,导致各个系统和模块之间数据格式不能兼容,教学管理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不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3.软件系统研发难。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高校有这方面的人才优势,也具备开发软件系统的能力,但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等现实难题。当然,就教学管理系统而言,市场上基本都有成熟的软件,高校可以回避研发难题,但还会遇到二次开发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相对容易得多。
4.管理人员素质跟不上。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其中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紧缺。多数人员只能承担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和制作报表任务。既能熟练运用系统,又能有效维护系统运行的人员凤毛麟角,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在教学管理实际中,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和应用。
三、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如果说“互联网+”是当前经济发展新方向的话,那么“信息技术+”将是教学管理新趋势。高校应牢固树立没有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没有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念,增强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加快椎进,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促进高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优质教学管理服务。
2.扩大经费投入。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经费投入是保障。高校应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按照硬件改善、软件跟进的要求,多渠道筹措建设投入资金。通过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着力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益。
3.整合信息资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建一个懂业务、懂技术的专门团队,开发一款高效、安全、适用的教学管理系统。不具备条件的高校,可以购买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由学校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学校的特殊要求。无论是开发还是二次开发,高校应与国家标准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管理的规范相匹配,应充分考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校际之间信息联通,尽量避免分散开发、技术水平低、标准不统一等现象。同时,还要注意系统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安全性,实现高校教务、教学、学生之间良性互动。
4.加强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是关键。针对目前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的实际,高校应坚持内培和外引“两条腿”走路,逐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作者:刘琳(天津师范大学教务处)
上一篇:提高教学管理的服务质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