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分析影响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因素

发布时间:2023-12-09 00:3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职业教育特别是作为发展重点的中等职业教育彳以下简称中职教育>更需要审时度势,居安思危,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可持续发展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整体性、科学性、公平性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描述,并对阻碍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因素进行分析,试图勾勒出中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这种源于环保的理念已经成为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全新发展观念。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培养公民获得维护和改善生存发展必需的价值观、责任感,以及相关的知识、技术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是关注社会、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教育。它囊括了从幼儿到老年教育的全部人生教育,并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可以传播和创造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观念、态度、价值和知识,使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自觉参与和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二,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政治进步和文化繁荣,推动社会朝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与时倶进的方向发展。第三,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持续发展。由此来看,教育已成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教育的一个新的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客观上也要求中等职业教在改革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在计划经济年代,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除了学历比大学低一些之外,仍有工作不愁的优越感,但近些年来,中等职业院校在经历辉煌发展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招生的逐年走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内涵到外延、从形式到内容不断演变的过程,因此,应该基于全人类生存发展的背景,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加以探析。


中等职业院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笔者认为,所谓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是指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构建和谐的发展运行机制,走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二、影响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一五期间“普及、发展、提高”等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新的战略部署。高中阶段教育包含了两个大方面: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职业教育也应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统筹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如果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必将影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


(一)办学总投入不足,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经费来源渠道狭窄造成职业教育,特别是许多中职院校不具备举办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造成中职教育院校的办学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相当一部分中等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场地不足,设备陈旧,不适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需要,由于僵化、封闭的管理体制客观上造成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脱节,没有达到“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二)国人思想观念落后,社会舆论价值贬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家长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比其他高校毕业生低一等,众多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时过度强调高学历,也使得这种唯学历论英雄的人才观在社会上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国内各类媒体对于高文凭的吹捧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火爆的各地公务员招考90%以上职位对于考生的报考资格都是第一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上,这无疑堵住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向行政管理部门流动的出路,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选择职校时的真实心态是无可奈何的,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动写照。


(三)生源素质滑坡,就业率较低。近十年来,在社会用人单位选择标准的误导下,高校持续扩招,加之中国家长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选择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少之又少,最终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锐减,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学习自觉性差,缺乏学习热情,在理论课学习时,缺课现象十分严重,即使来听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害怕做课题,对考试无动于衷。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当部分用人单位也不从工作实际出发,盲目地录用高学历人才,拒绝接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致使初中毕业生不愿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从而明显地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这也是摆在中等职业学校面前最棘手、最尖锐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衡量人才的标准是“效益”而不是文凭,高学历并不等同于高素质。


(四)师资质量略差,缺乏实践经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缺乏,且多数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不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适应新的职业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其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不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只会纸上谈兵,不能使理论和实践不能紧密结合起来,总体来说,形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教学局面,很难做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不能满足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要求。教学中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坐班制,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培训,从而制约着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效果,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总处于被动学习中,死记硬背基本概念和理论,无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职教育缓慢发展。


(五)盲目追求办学规模,特色发挥不够。部分中等职业院校不顾自身实际的办学条件,一味追求规模效应,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新生录取审批也只看名册,不问学校办学的硬软件。学校评选先进或晋升等级均以招生数量为首要条件。此外,中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只是盲目扩大规模,忽视了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忽视了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发挥,其培养方式无就业优势,这都是影响招生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标准一再降低,生源质量过差,反馈到教学上,出现“学生厌学、教师无心”的现象,致使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如此形成的恶性循环,对中等职业学校新生源又起到了负反馈作用,这正是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重要原因。


三、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我国的中职教育正处于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作为一名中职教育者必须明白,中职教育不能盲目扩招,必须要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今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第一,全面解读国家的教育政策,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可,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提高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切实做好职业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以促使职业教育从外延发展向内涵提高的转变,注重功能的拓展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优化中职教育的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整体效益,要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不能片面理解可持续发展就是量的扩大,我们要在调整中更加注重布局结构调整,以确保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增加中职教育的投入,促进中职教育的统筹管理。当前的中职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了其科学发展,温家宝总理提到:“要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改变职业院校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况。要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其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能力。”[4]政府在经费的投入不应忽视职业教育,对中职教育应与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一视同仁,在保证正常人员经费的同时,逐步增加专项经费的投入,使国家的财政扶持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三,稳定招生规模,提高培养质量。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规范、教育目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学生思维上都与中职教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中职学校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分析,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适量招生,抓好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把握学生的就业市场,必须根据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抓好学生就业,“要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着力建设一支适应形势需要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引导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四,以教师为本,建设师德为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职业教育要想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用人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圆满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其他行政部门,应该让专业内行人事进行管理,必须要明白在教职工队伍的建设中,必须以教师为本,加强师资培养,重点放在技能教学上。“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教育老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师德建设是师资建设的基础,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这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涵,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不得歧视学生,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基础,提升中职院校的发展力。


第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导向型的办学方向的显著特点在于,就是以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市场为导向,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然而,中职教育除了为社会和企业培养输送应用型合格人才,还应开展相应的职业培训,拓宽中职教育的社会培训市场,这就要求中职教育与社会和企业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范式不仅能为构建完善的职教体系打好基础,又能凸现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利用双方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来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以中级技能为主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范式,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要取向。


总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职教育肩负着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光荣使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职教育的发展关键在立足于中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必须正确面对社会需求,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出路。这样才能保证中职教育科学的、持续的、稳定的发展,才能又好又快地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吴青云(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

上一篇:中职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分析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