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融入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然后对立德树人的内涵进行解读,提出将立德树人融入现代汉语教学的必要性,最后说明将现代汉语教学融入立德树人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学;立德树人;教育
一、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在教育教学当中什么最重要,教学质量最重要。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是教育事业中自始至终的目标。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教育教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要传授现代汉语言理论的基础,还传授者现代汉语言的基本知识。对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它在教育教学当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位置,但是因为近几年教学方法的不得当,教学效果的不显著,导致了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的这种尴尬局面。同时由于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只重视成绩、不看重德育的现象在现代汉语教学也非常突出,导致出现学生的分数上去了,文化水平上去了,但个人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因此将立德树人融入现代汉语教学将是必然的趋势,将会产生好的影响,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解读
“立德树人”包括“立德”和“树人”两个方面。“立德”即树立德行,语出战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立德”是第一位的,无德则无以立功、立言。“树人”一词出自西汉《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寓意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尽管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却都将立德树人作为共同的教育理念。英国教育家纽曼的核心思想――大学的使命是培养独立人格、高尚情操和强烈责任感的人。孔子育人的“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文学、事政”,更是将“德行”放在首位。
十八大报告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发展,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仅要坚守这一传统教育理念,更要以全新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应当看到,立德树人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正所谓立德先要立师;同时,面对信息海量化的新环境,要将“立德树人”深入人心,还需营造良好的高校环境,使学生承担新的教育规范和要求。
三、现代汉语教学中立德树人的融入之道
要成才,先成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答“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时,是这样回答的,“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将是汉语教学的必由之路,如何做到,具体包括一下几个途径。
1.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
教育要“立德树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首先,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准。其次,要将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要与时俱进,要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不能与社会脱节。最后,教育要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首要追求。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爱学生、善待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可言传,德行需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
(2)强化教师的笃学意识。古语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造力的源头是学习,也是教师获取知识的必要途径。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和科技一体化進程不断加快,高校教师就必须通过刻苦钻研、强化笃学意识,才能在高校教学创新中做好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新知识探索,拓宽视野,创新教学思维。
(3)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教学理念为新的教学方向,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完善教育制度、发展教育理论、更新教学手段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以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制订具有科学性的教育方案,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
3.创新教学方法,培育合格接班人
(1)关联引申法。即利用教材某一语言理论知识和德育在某一角度的同一性或者关联性,巧妙地加以引申,由语言知识到品德素养,在语言课中融入德育教育。比如,在现代汉语教材中谈到:“词汇和词的关系就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教师便可以由此引申出“没有个体也就无所谓集体,个体要在集体中才能凸显其独特的作用”的道理,进而让学生明白个体和集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对学生的“尊重个体”和“集体意识”的教育。
(2)比喻领悟法。即把抽象的语言理论知识用生活中鲜活生动的事例作比,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和道理来理解深奥难懂语言知识,又可以通过这些具有象征性、教育性的例子来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3)语例感染法。即在教学中要精心选择语言实例,所选例子既是语言知识的典型代表,又能兼顾到语句内在的思想教育意义,能给学生以人生启迪。
四、结束语
语言和品德、语言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就如同一张纸的正反面一般彼此依存、互相促进,语言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契机;好的品德的养成又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多角度的教育和影响;现代汉语课程会自始至终伴随着学生们的大学生涯,如果方法运用得好、结合的妙,现代汉语课程终会成为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周如东,张东,李晓静.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内涵和理论基石解析[J].前沿,2013(21)
[2]蒋承勇.“立德树人”与大学使命[N].光明日报,2013-11-13
作者:邵晶
上一篇:以教研三部曲推动教师自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