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意义结合本科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10 01:45

 

 第1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策略浅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在小学语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阅读是促进学生心智能力发展的必要过程


  阅读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多种心智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特别是思维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由于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作用,每个儿童会形成他自己的认知结构,当原有认知结构可以包容外界信息时,主体就把新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当原有认知结构不能包容外界的信息,主体就会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以此来适应新的情境。阅读过程是儿童的认知结构适应外部世界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能获取相应的知识,发挥相应的才能。


  二、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它显著的特征是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化。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已经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由书面语言组成的阅读材料在信息的传递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大量吸收外界的信息,使人的视野开阔了千万倍。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得自然、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尊重世界各国的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从而从一个“生物的人”成长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三、阅读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材大多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文心雕龙》中有一段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而是作者感情激荡、喷涌而出之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透过文字,领略到作品的意境美、人性美以及语言美、结构美,情有所动,理有所悟,道德感、理智感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阅读是作文和口语交际的重要环节


  阅读是吸收和内化的过程,作文和口语交际则是语言运用和外化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能掌握大量词汇、各种句式和表达方式,同时通过阅读扩充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获得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就能自如地驾驭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各种素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有以下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设身处地,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的内心情感,理解与转化文本展现出来的见解和智慧,最终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要使学生有感悟,教师自己必须先有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必须先有心灵的震撼。只有教师深入文本,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使文本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才能在阅读教学中以自己的激情和热情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思绪翻飞、情意激扬,使阅读教学成为一条心灵碰撞、精神交汇的生命之河,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但是,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课本中所选择的文章是名家名作,对其表达的感情或观点很少有异议。更严重的是个别教师迷信教学参考书,将参考书中关于中心思想、段落结构等分析,在课堂上“转嫁”给学生。试想,教师自己都没有与教材充分对话,有可能把阅读课上得生动形象吗?


  二、平等交流,求同存异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价值体现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交流过程,必须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为前提,应该是学生个体与文本直接的、自然的、亲密的接触。而目前小学的语文课堂,或多或少地存在教师的“话语霸权”,小学生或者是只听讲不说话,或者是只会说与教师一样的话,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事实上,学生在阅读了文本以后,必然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关于文本的交流,应当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师要真诚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启发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同时注意价值取向。需要注意的是,一问一答不叫交流,教师和少数尖子生唱独角戏也不是交流。交流应该是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应该是相互评价、相互赞赏、相互批判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对学生在感受、认识上的不同,教师在处理时要注意三点:第一,关注、鼓励学生的个体感受。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促进学生进行个性阅读,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见解,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交流才有意义;第二,鼓励学生有不同观点、不同感悟进行交流、碰撞,通过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建构知识体系;第三,允许求同存异。语文阅读很多时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教师大可不必给学生做裁判、分对错,只要没有原则性、知识性的错误,就让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这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一种观念:解决问题的答案不会只有一个,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可以走。这对小学生的人生肯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精略结合,整体把握


  一篇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句、段、篇的结构和恰当的表达方法来显露的。在实施语文新课程中,要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总体感受,以及对语言的积累和表达方法的借鉴。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对文本进行通篇略读,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张志公先生在《怎样锻炼思路》一文中说:“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种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换言之,就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构思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其次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布局。如果说,材料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解决了“言之有理”的问题,那么,结构布局则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材料犹人之“血肉”,主题似人之“灵魂”,结构布局像人之“骨骼”。没有坚实健壮的“骨骼”、血肉,灵魂就无所依附、寄托,没有完整、匀称的结构,文章就不能动人生辉。因此,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所以,在实施“整体把握”时,必须多方兼顾,充分利用教材潜在因素,精心设计,促进课文内容、思想与结构“三维”的整体把握和有机融合。


  在对作者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布局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再进行精读。这里说的精读是仔细地读。通过精读可对文本有比较深入的理解。精读应当揣摩探究,有时还要咬文嚼字,并通過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和思想,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我们要摒弃传统阅读教学中对内容过于烦琐的分析,缺乏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肢解课文;不用“字词教学、逐段分析、归纳中心”的程式化教学套路。


  四、多读感悟,积累运用


  阅读教学中大量的活动无疑应是学生自己的读,因为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实现。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的时间,课堂上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过多,而要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在课堂上要形成一种氛围,让学生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同时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提高读的水平。小学生年龄小,对反复阅读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朗读、默读、诵读穿插;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交替;引读、听读、品读、分角色读变换。通过教师示范、同学评议、必要的技巧指点等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要加强读写结合。一方面,让学生从读学写,读中悟写,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写加深对文本思想内涵的领悟和对表达方法的掌握。在运用中,建议加强综合运用,减少单项训练。因为语言总是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纯粹的训练不符合语言运用的实际。至于在运用练习中要根据学段的不同特点,突出运用的重点,这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马喜珠

  第2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的策略


  语文的各项学习内容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能力大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也与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对外界的见识多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使他们在阅读中领悟的感情得到升华,还可以积累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有一种很强烈的语感。提升这种能力可以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鉴赏文学作品,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另一方面还可以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


  一、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现状分析


  (1)教师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阅读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都会将自己备课时已经融入的感情和理解提前传递给学生,这样的讲课方式使得学生失去了第一阅读,对文章没有自己最初的见解,而是在理解之前就已经加入了老师的想法,这未免会使学生自认为已经读懂文章内涵,导致对文章的阅读、欣赏、品味都没有做到位,只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显而易见与新课程改革是不符的,虽然看起来课程进展很顺利,但是实际上就是学生跟着老师走,并没有自己主动去阅读、去思考。


  (2)教师没有体现出“读”,都是以讲带读按照教学规定中的条例,一节阅读课上学生们的阅读时间是要不少于十分钟的。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分钟,却并没有几个老师可以做到,大多数老师都觉得给学生们阅读时间是没用的,属于浪费时间。受到现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做得最多的就是文章分析和语句训练,已经听不到所谓的朗朗读书声了,即便有时有读书的机会多数也是在普通话比较标准的学生中。长久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但不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降低,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理解能力。


  (3)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自主性根据对长时间教学模式的了解可知,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加快教学进度,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注意学生的自主性。老师讲课的流程无非就是手中拿着教科书,首先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简介,然后将文章的大体段落分层写出来,对段落的大意进行讲解,最后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一节课结束后老师只是生硬的将文章进行解读,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去了解去记忆。而并不是学生自己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这样的情况不仅限制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而且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改善小学语文阅读质量的方法策略


  (1)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每个孩子都抵抗不了故事的诱惑,老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例如在阅读的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给同学听,这样既可以把同学们听故事的兴趣调动起来,又可以让不善言辞的学生有机会锻炼自己。学生们也会被故事所吸引,老师就要趁热打铁对讲故事的学生进行表扬,并且引导学生们一起讨论理解这个故事,也要通过这种方式向同学们推荐讲故事同学获得故事的来源,引导学生回家后多看书和有教育意义的节目。这样学生就会由对故事的喜爱去翻阅故事书,就会得到更多的知识,也提高了阅读能力。


  (2)老师要对学生加强阅读指导教师要将“浏览型阅读”、“精读”、“咀嚼式读书”等方式多传授于学生。做到这几点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也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得到更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习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让学生自主的领略到更多学习的规律。用阅读的学习促进写作、又以写作的积累提高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①浏览型阅读在阅读中浏览型阅读就是要用较快的速度了解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这就要求阅读人在此过程中既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又有可以快速获取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而小学生还做不到这样,他们阅读能力有限,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做到一目十行,也不能精准的把握住文章大意,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文章主题内容的把控能力。②精读精读与浏览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还要着重的对某些片段与细节进行精读,完整的理解它的意思,这也是阅读中存在的一种能力。精读既可以帮助阅读人对文章有更深层的把握,又可以提高对文章字句品读的能力。


  三、多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抓住閱读重点和要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抓重点阅读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阅读方式。每篇文章的课后都有思考习题,老师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进行阅读,并在思考题中找出文章的重点训练要点、难点设计。当学生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时,也就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主阅读和训练阅读学习中,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但是学生的自主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学习中才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用自己的能力使阅读得到升华。


  (3)分组讨论和交流在分组讨论和交流中,同学之间不同的想法相互交流碰撞,让他们之间擦出火花,得到新的理解。新课标中就是这样规定的,用这种方式将多个人的思想融合在一起,让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对于一篇文章的不同见解,通过分享得到更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何雪萍

  第3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方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方式受到越老越多教师们的欢迎,其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氛围,充分的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教师们要积极探索此方法的具体运用,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教学目的


  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主要目的即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阅读积累相关的作文素材,提升学生的视野,让其写起文章来能够运用自如。良好的结合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思维,能够主观的发挥创造力进行创造语句,使学生的文学造诣更上一层楼。其次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功底,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捕捉生活细节的眼睛,比如在描写小金鱼的时,“缸里的小金鱼在看到我手上的美味食物之后,都摆动着曼妙的身姿,张大了嘴巴,用渴望的眼神向我凝望着”,通过这样的描述,教师可以清晰的发现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知识融会贯通。因此,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文化水平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的原则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了,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小学生处于爱玩阶段,教师要在授课之外对小学生进行管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了能够将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教师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不断积累阅读素材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本着先阅读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积累好的素材,这样才能写出具有感染力的好文章。首先,学生必须具备从阅读积累素材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精读文章,记录文章精美的段落,古人云:“熟读四书五经,不会作文也会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好文章不是靠短期突击所能写出来的,而是要日积月累的练习。所以,教师平时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掌握良好的语感,阅读名著后要写下读后感,逐步的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功底。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探索一条可操作性强的思维结构,加强教育的创新,从而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1]。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教师要科学的将二者结合,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很多知识点的理解需要一个漫长的渗透过程,小学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理解的,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在阅读技巧传授的时候还要渗透一些写作知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2]。


  三、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方法


  (1)改进阅读方法,打开学生思路只有改进阅读的方法才能彻底的打开学生思路,写出别样风格的文章。比如,很多教师都会打印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因为这是写作中很好的素材,很多学生都会把其中的事迹和人物背下来,直接运用到作文中,导致学生的作文有些雷同,没有新意,在写作前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一段段的素材阅读和分析来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老师应该讲解清楚这段材料可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除此之外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都是采用教师阅读全班学生的作文,这样费时费力,教师工作压力大的同时也没有达到效率,想要优化作文教学就要从教育方式去改变,在作文批改当中,要发挥全班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全班批改,轮流批改,这样也是变相的进行了阅读教学,因此教师要大胆的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让同学之间有更多的交流[3]。


  (2)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就是读写结合,这样可以充分的将阅读知识转变成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后的感想大胆的写出来,并记录下阅读中的优美词句。例如在阅读《草原》时,教师让学生阅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学生通过这样的阅读训练,在生动优美的语言作用下,極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出读后感,确保阅读和写作良好的结合在一起[4]。


  综上,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了小学语文教育中,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应用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密的将阅读和习作结合到一起,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能够获取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其今后语文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房赞谊

  第4篇:基于个性化教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张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应用性文本阅读等等,就是作文也需要大量的阅读作为铺垫才能写得好。阅读很重要,但学生们的阅读往往存在很多盲区,这需要老师的引导。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必要性


  早在30多年前,教育界就已经认识到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更加离不开大量的阅读。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读书》里认为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傅彩,可以长才。就目前的教育来看,大量的阅读对语文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书读得多了,自然就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对于写作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素材。从个人的发展来看,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提高人的个人修养,也能提高人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书读得多了,就好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自然能看得远、看得深。所以,在小学时,如果教师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益的。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面临的困境


  个性化阅读虽好,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个性化阅读还面临着困境。很多小学生对阅读没什么兴趣,课余的时间不是献给了游戏,就是捐给了动画片。家长给孩子买的很多课外书被束之高阁,老师在课堂上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学生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就算有的学生知道要阅读,也在课余的时间看了书,有的可能看了许多书,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思考,阅读只是个认字的过程,字认完了不知道书里讲了什么,更不知道作品有什么深刻的内涵。这样只不过是把阅读当做任务,阅读的怡情、长才功能完全没有体现。这只是在做无用功。有的学生看书没有选择性,这样反而会将学生引入歧途。这些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都会遇到,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又能够对症下药。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


  (一)教师要了解自己学生的需求。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每个学生的需求是不一样。所以教师给班上的孩子开的参考书目也应该是个性化的,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有的小学生比较活跃,爱冒险,那么可以给孩子推荐《鲁宾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之类的书。有的小学生喜欢科幻,凡尔纳的科幻三部曲就是和好的选择。有的小学生从小就喜欢古典诗词,那么让孩子读一读唐诗宋词,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给学生们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的书籍,他们自然会乐意去看。与其每学期强迫全班同学看那么几本固定的书,不如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不是不爱读书,他只是有自己的兴趣。


  (二)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教师一直让孩子多读书,家长们也在孩子的身后念叨让孩子多看书。但我们也要反思一下,在让孩子看书之前,我们有没有教孩子该怎样看书。有的孩子看完一本书后,获益匪浅,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也积累了很多知识。有的孩子看完一本书后可能不知所言。阅读的方法很重要。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很多孩子拿着一本书读,心却在书之外。读书一定要静下心来。然后,要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甚至可以想一想如果是我,我会怎样写。对于书中的一些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积累素材。看到一些有共鸣之处,可以在旁批注,随笔写一些感想。这样读书,自然会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一些学生读书前是盲目的,沒有目的,那么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容易分心,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在读书前,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那么学生在读书时,就会有所注重,有所思考。虽然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但这样下来,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不至于掉进云里雾里。培养学生这种习惯,也是在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四)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书学生们只会读一遍,过几个月也许学生就忘了。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以后不断地复习自己的读书笔记,也是对书中内容的回顾,久而久之,就能够真正记住,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孩子是有一定的惰性,教师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克服惰性,勤动笔。读和写是有密切联系的,在看完一本书后,教师鼓励学生写一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提高。


  (五)多加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需要合作,需要交流。一个人闭门读一本书,那么他就只知道这一本书的知识。如果学生们能够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那么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更多的知识。有的学生通过听同学的介绍,也许还会拓展自己的兴趣范围,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这种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让学生们爱上阅读,让知识之水更加灵动。


  四、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突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对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一方面需要把握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展开过程中需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同时还要尊重文本意义与文本语言的形式。这对培养学生个性阅读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董丽云

上一篇:汉语语音教学改革对策思路研究论文(共5篇)

下一篇: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意义结合本科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