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7篇)
第1篇:论汉语言文学教育在成人教育中遇到问题
成人教育和普通的全日制教育有所不同,它不限制性别和年龄,其主要面对的人群是在职的从业人员,最要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学历或者对他们的专业进行培养。汉语言作为成人教育的基础课程,不仅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上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为培养综合型人才,和实施终身学习的计划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现在的成人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汉语言在成人教育中的问题
(一)傳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存在的矛盾
就成人教育的主体来讲,成人教育的主要人群来源于社会的在职人员,这使得他们在选择学习方式的时候,大都是选择业余的时间去学习或者函授学习,这就造成了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通过老师讲授,后者手把手的指导和练习为主,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和学生的理解能力等及时的做出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而且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问老师。但是在业余或者函授学习时,每年也只能抽出很少的时间使得老师能当面给学生授课,所以在学习的模式上,主要是应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比如计算机网络或者多媒体方式等。但是在这样既没有老师,也没有课堂的教育下,没有老师的指导和监督,好多学生都处在一种迷茫的状态,不知道学些什么。而且在学生学习时思想上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因为一些学生本身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就大,学习时间紧张或者不能进行连贯的学习等,这样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缺乏监督机制
虽然在成人教育中,主要是由成人的自学为主,但是要是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教育的质量。比如会出现以各种的理由请假或者无故旷课等各种现象。老师也对此不加追问。而考核的要求很低,学生只要临阵磨枪就可以顺利通过各种考核,毕业论文只要东拼西凑点满足论文的一定要求就能通过等各种情况。这样就很难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也无法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最终只是混得了一纸成人的文凭,有何作用?
二、改善汉语言在成人教育中的方式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话应用在何时都不会有错,所以在成人的汉语言教育中,首先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参与和相互交流,以及可以在师生之间相互质疑,共同探讨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在文学教育中,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知识文化水平不同,审美的能力也不同,所以在同一篇文学作品中,他们所得出的看法或者观点也大不相同。这是老师不应只是以为的否定,而是应该肯定学生刻苦的学习,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言,相互的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这样交流的方式不但可以相互协助学习,讨论,而且也满足了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从而也提高了他们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二)要很好的把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结合
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样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所以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尽量的避免其教学的内容和网络上的内容重复。主要讲解一下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一一的回答,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在历史的教学方面,记忆的东西有很多,老师在教育中可以不必细讲,只指出其中的重点即可。然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找出答案,最后老师进行一定的指导就行了。
(三)努力改革各种考核的方式和制度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所以老师对于考试的态度,不应该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而给他们在考试之前划出重点,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拿到好成绩。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考核的时候,应该多创设一些钻研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试题等,不需要有固定答案的考试,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掌握的方法、情感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考察。试题必须要有一定的宽度和难度,而且一定要有淘汰率,成人教育也是教学,并不是为了给谁一个面子,让其轻易的通过。毕竟人们可以相互彼此的给个面子,但是当你真的遇到不会的问题时,知识可是一点也不会给你面子。所以在考核时,要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促进他们认真学习为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成人有关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时候,要以成人为中心,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性为主。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研究课程的体系设置,比如对课程时间的安排和专业课的安排等,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强对他们学习管理和监督机制,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李焕平
第2篇:汉语言文学教育探究
在我国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中,新课程理念首先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从思想根于认识到教育权威性的转变,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着与教授者,而是要努力尝试作为学生个体成长与综合素质提升的指導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索与研究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深刻的认识,并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切实转变自身所具备的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基本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科技整体进步的综合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立足于专业知识的强化,构建扎实的学科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二是通过稳固的基础知识,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框架,同时开展深入浅出的教学创新工作,提高学生对于学科间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着眼于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创建和谐的教学体系。
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学科理论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学科知识论,其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职业能力即知识的运用,所以知识的传授要先行,知识要有系统性、完整性,实践课是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实习)分别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讲授。在学习过程中,先学枯燥、抽象的理论,然后开展具体的实践,对实践的理论思考在前,作为思考对象的实践在后,这脱离了职业活动的过程。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尤其是对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迫切。传统学科中心化的专业结构设置,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系列体系化的理论和知识谱系,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讲授,且讲授的知识也就作为考试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势必导致培养能坐而论道,不能起而行之的人才。这些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就业。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特点
新课程背景下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不同于以往
汉语言文学教学更多得将听、说、读、写作为终极目标,在汉语言文学新课程标准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增加了新的内涵,而且凸现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它不仅体现了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更回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基本素质的需要。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求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发生彻底转变,就要求汉语言文学教师首先要发生重大转变和完善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出文学作品中展示的艺术境界
一般来说,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审美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这种特质来引导学生发现作品本身美的魅力,产生深切的情感体验,进而逐渐形成审美感受、审美意向与审美品位。所以,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美进行鉴赏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注意其外部结构的表现形式和内部结构的情感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3、汉语言文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有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
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改变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的措施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在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转变的指导中,不但要求教师积极寻求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且要注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在现代化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置与合理的安排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才能实现将课堂转变为学生活动主阵地的教学目标。
2、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
强化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变换思想练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新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中,不但要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彻底的革新与完善,而且要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强化,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在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练习是课堂活动的基础部分之一,在习题中教师要摈弃传统的观念,在练习中引导学生不断变换思想,不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结语:
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出发点是为了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但随着就业环境的日渐复杂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这就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必须进行一场教学革命,在建立好学生的道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汉语言文学的实用价值,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长城
第3篇:浅析关于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
1文言文学的思路拓展
语言文学的学习,在内容上必须是具体全面的,所有现实生活、精神虚拟、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内容都应当成为语文语言学习的内容,而教材只是语文空间的一隅。举例来说,如果整个世界是语文知识的海洋,那么教材只能算是学习的港湾,学生如果想将汉语言文学熟练的掌握好,建设好港湾是必须的过程,但是也应当从港湾中走出去,去生活与世界的大海里航行,以发现更多更丰富的宝藏。基础教学的任务就是可以打破陈旧有教学思维的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将历史、现实与将来整合在一起,把世界历史遗产和广阔的自然社会环境整合在一起,给与学生门更多了解人文科技前沿动态的机会。应当注意和处理好以下两组对应关系:其一是处理好无限信息与有限选择间的联系,在进行教学活动组织时,我们能够获得大量的资料,但是对于某个具体的教学程序而言,可以选择为我所用的内容是有限的,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全部有关信息都带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信息的最优化控制,寻找出切实可行的信息筛选措施和方案。其二是典型教学与复杂问题间的问题。当确定语文教学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界限以后,各种必然发生的与偶然发生的问题都会出现,形成教学过程的问题复杂性,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均应当重视此种问题复杂性特点,尽可能使学生可以重视每一个问题。可是重视所有的问题,并不表明使教学活动被复杂问题所扰,教学活动变成一团乱麻的状态,反之,应当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集中精力,处理典型问题。这便要求课堂教学在目标的指引下前行,同时又不被目标所限,一方面时刻关注主题,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看起来属于主题外的内容。
2汉字语言文学的内容创新
人类在进行思考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语言和文字。汉字和汉语根源悠久,历史遥远,起到维系文明和国家命运的重要职责,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应用到汉语言文字时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偏差。所以,非常有必要对这些课程进行全面的内容改革创新,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优化,使每门课程都能够加入本领域全新的知识。
3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途径
3.1从兴趣爱好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同时,如果语文教师一味的给学生讲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学生会因为觉得这些知识太枯燥而不愿意继续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兴趣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兴趣爱好方面着手,使学生在了解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语文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会愿意自主的吸收汉语言文学知识。
3.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部分学生大多是受到耳闻目睹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而这些传统文化当中蕴涵了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如果语文教师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生就能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深厚的汉语言文化,他们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能够成为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力量。
3.3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知识着手。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没有用处的感觉。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汉语言文学习的重要性,汉语言教师就要从实践的角度着手,使学生能够把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起来,使小学生理解到自己学好汉语言文学知识,达到提高语文应用的水平的作用。
4语言文学教学创新的方法
4.1从教学主体上创新。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喜欢以“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非常排斥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为了让学生愿意自主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可以从教学主体上创新,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不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主题。
4.2从教学方法上创新。在传统的汉语言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习惯给学生讲述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这使学生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非常枯燥。为了让学生改变这种教学认知,小学语文教师要从教学方法上创新。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汉语言知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享受到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汉语言文学很枯燥。
4.3从教学平台上创新。在传统的汉语言教学中,汉语言教师不太注重创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己的成果。实际上,给学生一个展现的平台,这个平台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
结束语:汉语言文化方面的创新与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够急于求成,突然冒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科类的重要专业,在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引下,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实践,出现问题和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我们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资源,因地制宜的针对不同的情况,结合可持续发展开放教育的原则,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努力探索,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在以后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寻求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方法,完善现有的教育模式,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奠定基石。
作者:杨正芹
第4篇:浅论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之间的相关性
语文教育是围绕语言教学而展开的一门学科,是一种语言文学,广义的语文教育便包含了汉语言文学教育[1]。两者之间存在较多的相关性,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相关性
1、相同的教育目的。从教育目的上看,汉语言文学教育跟语文教育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优秀人才。汉语言文学教育属于语文教育,二者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都存在相应的互通性[2]。汉语言文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强调人文关怀。不管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语文教育,都需要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它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出文学的渲染与洗涤作用,能够使文学真正走入学生心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进而展现人文与理性的光辉[3]。在这一方面,二者都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专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关性的措施
1、实现教育理念的对接。要想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相关性,首先需要实现二者之间教育理念的对接。这就需要在实际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不仅需要重视学生传承中华文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学进行创新发展,进而以更加开拓的眼光去看待我国当代的汉语言文学,从而完善与充实语文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具体实施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合理融入相关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内容。在一些高等院校内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时,也要注重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从而实现了二者之间教育理念的对接。
2、创新思维上的对接。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目标都是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一批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拥有了较强的文学品读与鉴赏能力。我们在提升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相关性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上的对接,在丰富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现代技术指导的对接。目前来讲,我国有许多学校都拥有了一定的现代教学设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技术具有较强的教学优势,教学质量比以往的传统教学也明显提升了。多媒体现代技术教学包括了设计网页、制作课件、实施系统操作等等,自动化程度较高。我们为了有效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在现代教学技术上的对接,就需要逐步组织起开放式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应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现实基础。
4、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的对接。要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相关性,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涵养。教师还可以围绕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更多符合学生个性特点与教材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就会连接得更加紧密。
5、学生实践能力的对接。无论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语文教育,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实践课程,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二者之间的共同目标。汉语言文学教育要想与语文教育完美对接在一起,就需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二者的内容与理论都是围绕着汉语教学而展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能够积极应用创新型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潜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二者之间的合理衔接。
三、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之符合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了提高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二者之间的互通交流,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合理对接。
作者:李连君
第5篇: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及创新
一.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招生质量、师资力量、社会风气及学科本身的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水平不容乐观。如今,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生源质量越来越得不到保证。一方面,不多的师资力量被名校垄断;另一方面,许多学校招不到学生,教师又面临着无课可上的窘境,继而无法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导致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授课水平持续下降,其表现主要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
1.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由于汉语言文学教育强烈的文科性质,使得阅读在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对大量的文字资料照本宣科,使得教学过程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教师存在的必要性产生质疑。许多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首先阅读著作,导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都在日复一日地阅读。这样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地会产生问题,这样的教学是不可能有效的。
2.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材多年以来始终缺乏变化,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甚至是几十年前编订的。部分教师以为文学史和文学理论都是已经确定的,不会再发生什么变化,只要照着书本研究前辈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成果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对于国际文学界的变革毫不清楚。相比于语言学教育,文艺学尤其是最应该与时俱进的文学理论更加落后。不少学校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模型,对国际文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没有涉及,不利于具有理论研究能力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学生找不到接触新鲜世界的窗口。
3.教学过程缺乏交流。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本就倡导开放性、灵活性,要让大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地方学习,但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现状则是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与中学语文教师没有区别,甚至还不如中学教师上课生动有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上学生发言很不积极,许多教师甚至不给学生提问和发言的机会。这种情况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
1.教育理念的创新。要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首先要先做到理念的创新。汉语言文学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学生也不是靠背课文和背知识点就能被培养为人才。要做到教育理念的创新,首先要致力于培养和提升中文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文化素养是区别一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和未受过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的主要方法。对于有家学渊源的学生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教育可通过家庭教育完成。对于大多数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来说,不可能所有人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完成了文学启蒙。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接受教育的学生不仅包括文学爱好者,也包括文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必须要兼顾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给予他们各自合适的教学资源,推荐阅读各类经典和流行作品,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其次,要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核心加以把握。授课教师必须要想明白中文系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希望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得到什么样的知识、能力或技巧。中文系的教育理念应当是在培养具有较高读写能力的应用人才的同时,寻找有理论研究能力的人才,这二者缺一不可。
2.教学手段的创新。汉语言文学在教学手段创新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文学艺术本就是一门具有魅力的学科,只要让学生初步领略其魅力,就算达成教学目标后,接下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继续探索。而劣势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充满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要想获得足够的阅读量,必须静下心来阅读,对于缺乏定力的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未免太过枯燥乏味。创新教学手段可以从脱离书本开始,甚至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课堂,要营造多面立体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手段上多想多试,总结经验和教训,力求营造一个生动有活力的课堂。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理论十分抽象,想要了解它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如在讲解小说时,试图让学生模仿作家的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创作,这就能使学生对这位作家的风格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以余华的“零度叙事”为例,可以让学生亲身实践零度叙事的写作技巧,以便对作家的水平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分组探讨,提高课堂活力。
总之,汉语言教育身负前承中华传统文化、后接时代文明成果的重大任务,必须要尽快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目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面临着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缺乏交流的严重问题。要想进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创新入手,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表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革新是必要的,这个专业在革新的过程中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身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正确地认识教育现状,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作者:谭书琼
第6篇: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推广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导致教学边沿化,教育职业化脱节的问题频现。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1.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日趋边沿化
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在职业教育的夹缝之中生存,成为了继续教育改革的专业项目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很多进行职业学习的学生和家长认为,汉语言文学的相关内容与职业的专业化教育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因此在专业选择上就及其忽视,再加上长期以来汉语言文学教育走着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课的开设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教材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知道怎样进行课程内容的有效转变和课程形式的有效改革,只有墨守成规,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例如:对于语言基础的相关知识教学,还是延续了小学、中学的字词练习等内容,学生感觉到了很没用趣味性,甚至觉得所学的知识是无用的,进而厌学的思想严重,加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属于高考的失利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知道怎样转变,让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日趋边沿化,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表现在不少大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对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严重低下等。这些情况必然会影响高职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空间,无法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也无法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
1.2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专业需求相脱离
职业教育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理应紧紧追随行业发展的需求,但长期以来,我国不仅高校本专科的专业设置、专业标准与实际的职业门类、岗位工种存在脱节,即便是直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操作员工的中职学校,其专业设置也存在较严重的滞后现象。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专业需求相脱离,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理应紧紧追随行业发展的需求,但长期以来,我国不仅高校本专科的专业设置、专业标准与实际的职业门类、岗位工种存在脱节,即便是直接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操作员工的中职学校,其专业设置也存在较严重的滞后现象。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很多教材内容与高中、高校的教材内容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评价内容也没有差异,这就导致了很多高职专业设计的要求变成了空谈。虽然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对内容有所选择增删,但不能否认教材依然是高职教师上课时候的主要依据媒介,而且对教材的灵活使用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这也无形之中对教师的才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也是教材问题必须直接带动的其他教育问题。另外,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未来各种不同职业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一入学就有着对职业发展的全新要求,但是教材滞后就导致了很多高职通用类教材注重的是语文学科的共性,是各个职业人群所共同需要的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忽略了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特征,脱离了不同专业学生对语文学科内容的不同需求,其结果必然影响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成果,因此,必须想到办法尽快转变问题。
2.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解决对策
2.1推行多元化汉语言文学教育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日趋边沿化的问题,必须尽快在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之中推行多元化教育。首先,教师要推广当代的文化教育因素。高职语文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方式将当代文学名人引入高职语文教学中,如文字与图片、影视资料、多媒体等。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到当代文学名人的相关情况,还能够让学生对文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学资源,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今社会学生离不开网络资源,在网络资源的影响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当代文化名人进行网络沟通,然后善于利用网络文学资源,激发高职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兴趣和信心。在高职教育开设文学课程,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网络文学作品进行点评,通过与网络上万千读者的互动,互动增强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另外,要采用更多的实践活动来激发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地位,通过演讲竞赛、辩论比赛等形式来进行文学理论的推广。
2.2迎合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需要必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之中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够抓住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抓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加强对职业知识技能的渗透,探讨职业技能知识和语文基础知识的共同点,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出具有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首先,教师要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引进创新式的教学课堂,加大实践课堂的比例。我们说职业学校既教育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知识素质。因此,教师需要将日常生活与教学能够结合起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次,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重视顶岗实习工作,并在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以及人力物力的保障工作上要做好,建立多向管理模式。实行顶岗实习单位的管理、学校的指导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多向管理,保证对顶岗实习实施全过程控制,让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重要性。总之,汉语言文学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之与当今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并为之服务。
综上所述,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必须推行多元化汉语言文学教育,迎合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需要,让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效果更为理想,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
作者:王沫
第7篇:试论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调查发现,汉语言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就必须优化汉语言教学,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解决策略,全面提高汉语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目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汉语言课程的教育理念认识不足
在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将汉语言文学只是作为一门专业来进行讲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够深刻。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是在传授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汉语言的实际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其人文知识和应用价值的渗透,尽管我国教育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在教学可行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教师没有认真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理解与运用,只有在明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1.2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提升
由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性质,文学的讲授主要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疲惫感,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具体的调查中,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缺乏对教学实际的探究等。在课堂上,有的教师一味注重对知识的讲解,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缺乏对知识的应用,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降低等。
1.3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的设置,往往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就业,但在教学实际中,汉语言课程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在保证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对汉语言文学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知识能力。目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目标逐渐向实用化发展,对知识的讲授当成一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化自身的人文精神,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多元化,建立完善的汉语言课程结构,使课程优化与实用性目标相结合。
2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应对策略
根据以上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对此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以此来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
2.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学的指导和依据,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首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准确把握汉语言教学的目的及意义,并在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同时,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根据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方向把握教育的本质特点,有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
2.2健全和完善汉语言文学的结构体系
在高校进行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设置时,要根据新课改和时代发展的潮流,把握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方向,设置合理科学的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的设置应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课程的实用价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等。在课程设置的同时优化课程结构的体系,使结构的内部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不断实践中加强理论的理解与学习。另外,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设置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2.3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定轻松、积极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上,不断发现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发现学习能力。最后,转变教师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和权威者,在新的理念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
2.4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另外,在进行语言知识点的讲解时,应渗透相关人文知识与背景文化的讲解,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更加全面化。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创造相关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促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3总结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中总结和探究教学方法,充分展现汉语言文学的独特之处,使中国的汉语言文学得到一定的发展。
作者:林伟灵
热门论文
- 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7篇)
-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对策思考论文(共5篇)
- 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对策本科毕业论文(共5篇)
- 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问题应用策略探究论文(共7篇)
- 理想教育现状问题看法与对策研究论文(共7篇)
-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
- 广告语言技巧与创新差异研究论文(共7篇)
- 汉语国际教育实践问题策略与创新硕士论文(共5篇)
- 企业管理创新问题对策分析及思路改革研究论文(共7篇)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7篇)
- 汉语语音教学改革对策思路研究论文(共5篇)
- 语言教学实践培养本质研究论文(共7篇)
-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分析论文(共7篇)
- 浅谈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小学体育教学问题对策应用研究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