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教育实践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第1篇:MBA教育培养模式现存问题及优化研究
MBA教育在我国的起步相对其他发达国家相对比较晚,尽管我国给予MBA教育的重视在不断增加,但是现阶段我国存在的MBA教育在具体的培养模式上还存在有一些问题,限制了MBA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有效展开。
教育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1.1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符合社会需求
不论是国外MBA教育还是国内MBA教育,最终的培养目标就是可以培养出高级的实践应用型管理人才,该人才具备有良好的品行以及影响力,可以将各项专业知识在实际中展开有效应用的能力,管理实践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丰富理论知识,然而尤其我国MBA教育中并不具备有完善的评估体系以及培养效果评价体系,同时也没有形成市场化的科学的MBA办学机制,导致很多MBA院校培养出来的学院并不符合社会用人需求,不能满足社会用人要求,造成MBA教育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目标形成较大的偏差。
1.2缺乏灵活性
现阶段一些MBA院校在对学员展开教学时,培养方式还比较传统,更多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并没有给予实战能力培养。总是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尽管专业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是真实的实践管理能力却相对比较弱。另外,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方式也比较枯燥单一,多以理论知识展开讲述,并没有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导致实际的案例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保证。
1.3缺乏本土案例以及教材
现阶段在我国的MBA教育中选用的教材大多来自于国外的一些国家,即使有些教材是由中国作者进行编写,但是其中的教育理念和西方观点以及教育理论如出一辙,具体的案例也是国外一些企业的案例,放在我国的MBA教育中难免会存在“水土不服”现象。
教育培养模式的优化研究
2.1以MBA能力需求作为基础进行培养目标的建立
MBA教育需要将企业以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因此在进行MBA教育目标的设计时需要和社会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可以将未来他们会从事的工作对他们提出的实践能力以及管理技能要求作为MBA教育培养的核心,主要从提升以下四项能力做起,管理实践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全面的理论知识以及各人影响力,结合具体的培养方案展开课程结构的设置,从而可以培养出高级管理人才。在对课程展开设置时,需要给予商业基础课程一定的重视,从而使学员的管理技能以及知识技能能够得到提升,同时需要根据企业的一些实际情况是学生的职场生活能力得以提升。
2.2使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得足够灵活
其一,弹性学制,我国现阶段存在的MBA生源大多都是来自在职人员,同时这些需要兼顾工作以及学习,因此这就需要MBA教育院校和实际的情况进行结合,可以进行学分制的实行,修业年限可以限制在2年到5年。另外,还需要对教学安排进行灵活的设置,需要允许非脱产制,半脱产制以及全日制等多种方式并存。其二,需求式的学习。因为MBA学院大多数都具备有一定的实践经历以及教育经历,因此在展开MBA教育时可以根据每一个人的需求以及能力缺失情况展开有针对的教学,即可以展开具有一定偏重性的学习,同时教师需要采用实践模拟,谈论,讲授等多种方式展开授课,通过教学方式的灵活以及丰富来使学员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1]。
2.3实践能力的提升
很大一部分MBA教师虽然具备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可能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导致他们无法更好的展开MBA教育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学院给予团队实践能力一定的重视,提高教师团队的实践水平,具体的做法如下,其一,可以进行实践平台的建立,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去展开各种参观以及学习,同时还行可以让教师展开顶岗锻炼。其二,可以借助兼职方式来使教师队伍得到丰富。其三,需要在教师中实行资源共享机制,增加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使他们的教学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2]。
2.4借助反思式的案例来进行本土教材或者是案例的开发
在进行MBA教育时需要对和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相对应的本土教材进行开发,从而使MBA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得到更好的时间。在进行本土化教材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和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以及国外的优秀案例以及理论进行结合,从而成功编写出和我国企业管理相符合的教材[3]。
综上所述,MBA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可以为企业以及社会提供高级的管理人才,然而现阶段在MBA教育培养模式中还存在有一些问题,限制了MBA教育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对MBA教育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从而使MBA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更好的得到实现。
作者:王海峰
第2篇:MBA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近年來,随着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MBA教育必须要增强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促进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有紧密联系,因此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教育改革和探索对MBA的发展。文章以浙江工业大学MBA项目的教育改革为研究,深入分析基于区域经济的MBA教育发展。
一、建立适合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培养目标
结合对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我们认为浙江工业大学MBA项目的办学使命是培养具有“东方智慧、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社会责任”的商界精英。为实现上述目标,浙江工业大学在MBA培养过程中,必须结合浙江区域经济的特点,突出中小企业成长的需要,注重前瞻性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系统知识学习和实战经验提升相结合,课堂教学研讨和企业考察剖析相结合,师生教与学互动与班级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相结合,国内学习与海外访学相结合。
1.通过浙江工业大学MBA阶段在战略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能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自己已有的管理经验,并能胜任不同管理岗位的领导和变革角色。
2.浙江工业大学地处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和企业最具活力的浙江省,浙江工业大学在创业管理方向有很强的实力,设立了创业MBA项目。通过定期组织MBA学生参加各类管理竞赛、创业大赛、专家讲座、企业家演讲、创业沙龙、参观考察本地知名企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感受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心得,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
3.浙江工业大学聘请国外知名教授、跨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浙江本土企业家进行演讲或参与课程教学,每年提供海外参访等方式,增强全球视野。
4.浙江工业大学MBA教育项目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浙江区域经济案例讨论、课堂演讲、企业经营决策模拟、拓展等活动,从中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5.浙江工业大学MBA项目采取整合类课程的方式,提供多层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整合、链接知识能力、综合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陈述表达答辩沟通的能力。
6.浙江工业大学MBA鼓励学生的终身学习,并持续为个人发展提供机会。每月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面向学生和校友,通报各种信息,开展联谊活动,与校之间进行产学研的合作,与校友共同促进项目的发展。
7.浙江工业大学MBA培养过程强调对学员社会责任的教育,专门开设了企业伦理和社会责任课程,并要求在有关课程中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
二、进行系统的课程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培养目标,MBA项目进行了课程改革,通过对这些管理课程的系统学习和训练,MBA学生能将不同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结合区域经济特色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将自己已有的管理经验和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分析和解决各种不同的管理问题。
学位课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地学习MBA应掌握的工商管理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
公共选修课强调拓宽MBA学生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管理技巧,尤其是充分融合东方管理智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方向选修课模块强调各研究方向的深度教学,增强MBA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每个方向模块由5-6门课程组成,强调实务、微观、深入的研究,各课程之间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必修环节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个人能力极限的突破,感受企业家的管理心得和创业精神,参与对管理实践的调研并提出解决办法,做好学位论文的选题。
5.学位论文要求MBA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管理实践问题。毕业论文是一次综合的专题研究,一般要求写学生所在单位的管理与经营问题,论文形式多样,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可以是企业发展研究报告、企业诊断研究报告、市场预测研究报告、案例与分析报告、投资研究报告等。通过毕业论文的专题式研究,提高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认识,整合知识,链接管理方法,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每门课程落实体现使命的教学内容,MBA课程组不定期讨论课程大纲,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三、创新项目建设分类
为了更好地培养MBA学生,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职业发展,浙江工业大学MBA项目对培养方向进行了分类,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培养。
(一)职业精英MBA项目方向
精英MBA项目采用统一的培养方案,尤其是统一的专业核心学位课,确保了MBA项目以通才性作为基础。核心学位课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MBA应掌握的工商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现MBA培养复合性、综合性和宽泛的特点。MBA方向模块课则体现专业化,每个方向模块课将多门课程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增强MBA在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MBA方向模块课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具体某一职能/业务而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此课程的职业特点明确。
在保持MBA项目通才性的基础上,注重专业领域的技能提升,并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设置了三个人才培养方向:战略与营销管理、金融与投资管理、国际化经营。每个方向设有5-6门选修课,供学生选修。
(二)创业MBA项目方向
浙江工业大学地处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和企业最具活力的浙江省,凭借多年在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方向所积累的学科优势,设立创业MBA项目。该项目优选正处于创业阶段或准备创业的学生选择这一特色项目,教学内容贴近创业型企业的特征和要求,教学方法更灵活,大量引入创业界的实践型讲师参与课堂教学,更多地走出去与创业型企业交流学习,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更多地安排专家讲座和企业家演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技能。
(三)项目设计特点
MBA项目在设计思路和教学内容安排上,遵循为浙江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商界精英和创业英才的要求进行,具体表现在:
1.根据职业精英人才和创业人才的不同特点,形成两种不同的培养路径,设置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2.在课程选择上以培养高级职业经理人和创业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为目标,既要保证工商管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具实用针对性,在基础理论与实际管理知识方面进行平衡,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培养要求。
课程采用混合授课方式,课程由教师讲授、外聘专家讲授、企业参访、案例讨论、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组成。要求实际问题导向,避免单调的理论讲授。每门MBA课程均需以实际管理问题为对象,完成相应篇幅的课程作业或课程论文报告。
4.培养方案中整合信息、生物、化工、机械等工科优质师资主讲工程技术前沿专题,把浙江工业大学工科的优势融入到MBA教学中。
5.专门设立强调实践导向的MBA整合类课程,整合类课程以实际管理问题为对象,将多部分内容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课程要求完成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整合类课程“经营模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为一个企业所需要开展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一系列分析与决策工作,从而培养学生整合性的管理技能。
6.海外访学和海外著名企业考察将进一步延伸与真实管理世界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海外访学一般是事先准备,根据学生的要求,双方商定讲座内容与形式,企业考察内容与讨论话题,然后再进行,从而确保海外访学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7.重视用人单位在课程发展中的参与,通过聘请校外导师,邀请企業家讲座、到企业参访、建立企业实习基地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丰富MBA培养模式。每年每个班有数次走出学校,到企业现场进行移动课堂教学,参观考察企业,邀请当地企业家讲座与座谈,从而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期望,又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社会与实际管理问题。MBA项目每周至少举行一次各种类型的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接近商业的新知识和新思想的机会。
8.要求MBA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专题调研。MBA同学可以从这些实际工作中实践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强调创新创业精神,注重基于互联网的经营思维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互联网意识。
作者:徐振浩
第3篇: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MBA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中国自1991年首批授权8所院校开展MBA教育以来,经过25年的发展,MBA教育在招生单位的数量与学员规模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MBA教育培养单位由最初的8所扩大到现在的237所,MBA的招生人数也从1991年的84人猛增到2010年的接近4万人。随后,在报考人数仍呈不断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录取人数开始出现不升反降的拐点。总结其原因,一方面是各院校开始从重视招生数量开始向注重培养质量转变,另一方面专业学位多元化的趋势,使得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因此,各MBA培养单位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提升MBA教育质量势在必行。
一、我国MBA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随着MBA培养单位的不断扩招,使得MBA教育由高端教育逐步转化为大众教育。从生源上看,主要体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MBA学员入学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5年的调查数据,46%的MBA学生入学年龄为27-30岁,30%的学生入学年龄为31—34岁,35岁以上的学生占17%,23—26岁的学生群体占7%。与此相对应,MBA学员的工作年限也呈下降趋势。二是MBA学生职位下滑。除年龄因素之外,生源职位结构也影响着商学院MBA学员的生源质量。在中国MBA教育起步的前10年,重点高校的生源多为具有丰富经验与发展潜质的商业人才。但如今MBA学生的职位呈现下滑趋势。浙江财经大学MBA学员中,部门主管、经理和普通职员职位占比例最高,均为38%;总经理、总监级别仅占8%。上海对外经贸大学MBA学员入学前工作职位中部门经理的占比最大,为39%;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分别占21%和19%;总经理、总监级别仅占9%。
2.培养目标针对性差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不招收本科应届毕业生,要求报考对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就需要培养单位在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MBA学员在培养目标上加以区分。目前,MBA培养单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多为: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对两类教育背景、经历和学习目的不同的研究生群体进行明确而实质的区分,或者二者在语言表述上有所区别,但实际培养过程中却无明显差别。
3.师资力量薄弱
MBA教育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但MBA培养单位师资力量中仍然缺少具有实际工作背景的专家和教授,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目前,MBA培养单位专职的师资队伍中缺少有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这就使部分指导教师在指导实践性强的MBA学位论文时无从下手。一些培养单位为了突出MBA教育的实践性,弥补本单位实践师资的不足,聘请校外从事管理工作的兼职教师授课,对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等措施,但由于管理模式与资源的限制,兼职教师与企业导师并未真正融入学校的教学与论文指导工作,有的兼职教师在MBA教育中的作用仅限于每年做一两场报告,企业论文导师也没有与学校学术导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MBA学员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因此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4.学位论文学术水平不高
MBA学位论文要求必须结合实际工作,因此绝大多数学位论文的选题符合专业要求,但由于MBA的学员本身的工作就很忙,能抽出学习的时间比较少,对毕业论文的撰写也很难全力以赴,加上许多学员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获取毕业文凭的手段,未对学位论文的撰写给与足够的重视,因此尽管学位论文选题来自实践,但在理论上很难有所建树。
5.质量管理体系执行不力
调研数据表明,大多数MBA培养单位都有书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但在质量保障中多数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MBA招生市场的激烈竞争。目前,237家培养单位的竞争呈现出如下特点: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位列第一梯队的院校,聚合了国内最优质的工商管理教育资源,报考人数十分集中,尽管报录比率低,但仍挡不住考生对名校的热情。与此同时,二线院校竞争激烈、三线院校吃不饱、四线院校几乎无人问津。这导致MBA院校因发展速度过快使得培养质量良莠不齐,部分二三线商学院在招生、调剂、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为了抢夺生源扰乱MBA市场的做法,使得MBA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执行不力,有些甚至形同虚设。
二、我国MBA教育引入卓越绩效模式的必要性
“卓越绩效模式”源自始于1987年的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是一种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其本质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具体化。卓越绩效模式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图1)。
1.引入卓越绩效模式是提高我国MBA教育服务质量的内在要求
引入卓越绩效模式,有助于构建较完善的MBA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发现并解决MBA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促进培养单位持续导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2.引入卓越绩效模式是提高MBA教育服务满意度的需要
教学服务质量与MBA学员满意度显著正相关,引入卓越绩效模式以作为顾客的MBA学员为中心,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以学员满意度为经营成果的衡量指标,有力提升MBA教育服务的满意度。
3.引入卓越绩效模式是实现MBA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引入卓越绩效模式,一方面能够提升MBA学员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MBA教育质量和绩效水平,有利于塑造MBA教育品牌,培育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MBA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为保证MBA学生培养的质量,长春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在2009获得MBA培养授权之时就构建了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MBA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包括MBA教学质量管理理念与目标、文件体系、组织体系、监督与评估体系。
教学质量管理的理念与目标
(1)MBA教学质量管理的理念
按照国家MBA教指委的要求、MBA项目专项评估的思想与方法,结合卓越绩效模式的要素,中心建立了以MBA学员为中心、突出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强化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持续性改进的质量管理理念。
(2)MBA教学质量管理目标
中心把促进MBA学员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标准。培养有相当文化知识,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技术应用型中高级管理人才。此目标一方面反映MBA教育的普遍目标,另一方面结合长春理工大学的优势与特色学科背景,提出技术应用型的特色培养目标。
教学质量管理的文件体系
我校MBA教育中心制定了一系列MBA管理制度,并将其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都以文件的形式,形成质量管理文件体系。质量文件体系共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纲领性指导性文件;第二层次是规范通用性文件,包括技术、管理规范和程序;第三层次是方案措施性文件,包括计划方案和措施;第四层次是记录鉴证性文件。文件包括了MBA教育质量管理从招生到入学后教务管理、毕业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的全过程管理文件。
教学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
质量管理组织系统包括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科、经济管理学院MBA教学督导和专业教研室。组织系统具体包括教学质量目标值、教学管理标准化、教学流程控制点、教学监控信息网五项关键内容。
教育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覆盖MBA教育招生、教学、毕业论文的全过程。
(1)招生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招生环节,我们尤为关注生源的教育背景、个人特质和职业发展潜力,具体内容见表1。
(2)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
中心根据MBA专项评估的要求与我校MBA培养的目标,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和科学分析,借鉴教学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制定了系列化的教学评估方案。评估体系包括日常教学评估、专项教学评估、学生教学评估、督导教学评估、同行教学评估、社会评估五个方面。
上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实现MBA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
(3)毕业论文阶段的质量控制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MBA学员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管理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中心对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文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等关键环节实施严格监控,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四、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MBA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取得的成效
经过六年的实践,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MBA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学员满意度高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电话访谈等形式了解学员对我校MBA教育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6份,收回166份。调研结果表明:两届毕业生对MBA教育满意度为100%,其中非常满意的学员占90%以上(表2)。
另外,从学生学习MBA的目的看,多数毕业生攻读MBA的目的是希望通过MBA的学习,能够在原有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提升。从调研数据看,攻读MBA后,就读MBA前在单位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比例为由59人上升为93人,所占比例由35.54%变为了56.03%,在单位为普通员工的比例由40.36%下降为14.45%,高层管理人员比例由6.02%上升到了14.46%。管理岗位人员比例提升或中高级管理岗位人员比例的增大,虽然有人员工作年限增长和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带来的正常晋升和提拔的原因,但也很直观的反应了攻读MBA对管理者管理技能的提升,尤其是对其职位的提升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2.学位论文质量较高
MBA教育的性质,决定了MBA学位论文应是运用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经营问题。学校MBA学位论文从论文选题、导师选择、过程管理、格式规范等方面均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如:导师“双向选择制”、论文指导“双导师制”,论文选题“结合本人工作或单位管理实践”等,要求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尤其是吉林省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实际,对论文创作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从而提高了学生系统进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在已答辩的146名毕业论文中,均结合学生本人工作实际进行选题,实践性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3.用人单位认可度较高
在对中国一汽-大众汽车公司、东北工业集团公司、中东集团、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永新集团、大陆汽车电子(长春)公司、中国联通吉林省四平市分公司等数十家MBA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调查,工作单位认为我校MBA毕业生大多数表现优秀,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良好评价。用人单位认为,学校MBA毕业生在其单位工作认真务实,业绩出色,得到重用;学校培养和输送的在职MBA人才复合型和应用型特点明显,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能依据产业转型的需求,结合学校学科特长,培养了一大批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体现了我校MBA教育的成效显著。
研究与实践表明,卓越绩效模式为我国MBA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指导思想与实践路径,是提高MBA教育质量与绩效的有力保障。
作者:陈丽霞
第4篇:地方高校MBA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探索
自20世纪初MBA项目创办以来,MBA和商学院教育的普及成为推动现代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MBA学位被认为是获得“高薪、高职”的直通车。然而,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MBA项目面临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窘境。国内学者多从品牌战略角度提出MBA项目的改革出路。MBA项目品牌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教育质量,只有切实提升了MBA的教育质量,MBA的品牌建设与树立才不致成为摆设[1]。无论是一流商学院还是普通商学院,MBA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商学院教育品牌的树立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品牌树立的前期,各高校应当以改善MBA项目的教育质量为出发点与立足点,切实打好品牌大楼的“地基”。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MBA教育也蓬勃发展,至2013年,全国培养院校达237所,其中124所高校是地方性大学。然而现阶段我国MBA教育同质化严重,地方性高校在教育模式、培养方案的设定上盲从“985”、“211”院校,缺乏自身特色,不具有竞争优势。地方性高校MBA教育的影响力主要在本地,其教育项目应主要扎根于本地,通过服务社区提升项目竞争力。因此,地方高校在提升MBA项目的教育质量时应当结合当地发展需求,定位强势领域,实施差异化的课程体系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项目的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分析MBA项目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方向,希望能为其他地方院校在提升MBA项目的教育质量方面提供思路。
一、地方高校MBA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MBA项目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并有力地促进了其他专业学位的制度创新,同时MBA项目为校企合作寻觅到了更便捷的方式。MBA项目的繁荣发展吸引了诸多高校,截止2013年底,中国拥有MBA招生和培养资格的院校达237所,与1991年相比,扩张了26倍,招生人数扩张了383倍。如此大规模的扩招不禁让人质疑高校教育质量是否能够跟进。近些年屡见不鲜的企业丑闻让社会和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高管诚信的指责指向了培养企业高管的商学院。基于种种,MBA项目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应对MBA教育激烈竞争的需要
目前,MBA培养院校的同轨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培养院校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2]。世界贸易组织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将教育服务列为教育组织的产品,MBA潜在学员及现有学员十分注重这一产品的光环效应,地方高校没有“985”“211”的光环,在这场大浪淘沙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地方高校商学院须摆脱“985”“211”的影子,在差异化中找寻自己的位置,提升MBA项目的教育质量。
随着国内教育市场逐步开放,欧美等发达国家的MBA教育正大力向国内教育市场渗透,财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也开始自己办学,更具针对性地培养工商管理人才[3]。地方院校不仅受到国内一流商学院的挑战,同时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威胁,这种竞争格局使得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地方院校必须准确定位服务范围与教育特色,实现社区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完美融合,切实提升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雇主、学员对MBA教育质量的重视
目前,MBA雇主面临着适用的中高层管理者不足的困境,MBA学员遭遇理想工作难找,收入缩水的窘境。究其根本,在于“所需”与“所学”的偏离。雇主需要能够从理论上分析问题,从实际上解决问题的实干人才,而高校培养出来的往往是理论功底不深,实际能力不强的MBA毕业生。无论是考虑雇主的实际需求,还是顾及学员的切实利益,MBA项目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是必要的。高质量的MBA教育,对学员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与选择,更高的薪资待遇;对雇主来说,意味着优质的人才与丰厚的利润。
高明辉等(2014)在对全国前18名商学院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品牌对于MBA教育项目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他指出,教学质量是MBA项目品牌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即表明优质的教育质量对MBA项目十分重要。因此,在对MBA学员的培养过程中,地方商学院应当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差别化的教育特色来保持自身优势,吸引优质学员,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地方高校MBA教育质量提升的实践
目前,全国MBA培养院校当中有124所是地方性高校,占全国培养院校的一半以上,其对MBA教育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当然,其中不乏教育资质深的地方性高校,然由于其办学历史已久并已经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对时下处于改革浪潮的地方性高校借鉴意义不大。正因如此,本文选取具有时代发展特色,并拥有地方性高校共性的湖南工业大学作为典例,希望给正处于改革当中的地方性高校些许启发。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地方性大学,地处非省会城市——株洲市。在MBA教育项目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中,长沙市各高校商学院对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形成高压态势,使其招生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项目通过不断的努力,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质量评价体系等多维度入手,探索各种途径来大力改进MBA项目的教育质量,赢得了学员的信赖与社会的认可。
(一)独具特色的MBA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的MBA教育基本上被看作是研究生教育,因此基本上还是沿袭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4]。但是,MBA教育有别于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它从学生来源、课程设计到质量评价体系都有自身特色;因此,要使MBA教育还原于本色首先就得对教育理念进行革新。地方性高校MBA教育服务于地方,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根据“立足株洲,面向省内,放眼全国”的总原则,不断挖掘与发挥社区化特色,以株洲市市场对人才的诉求为着手点革新教育理念。
MBA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人才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力、技能和品格的培养与训练[5]。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项目根据市场的需求,运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培养新型的适应社会需求的MBA人才。“产—学—研—用”体现的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知识传递为基础,以项目研究为抓手,以实际应用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教育根据学校地理位置特点,突出了“社区MBA”的培养特色,以株洲为主要生源地和服务对象。在学位论文的选题上,要求学员以株洲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所学服务株洲经济社会发展。
(二)科学化的MBA课程体系
MBA学员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课程设计,科学化的课程设计既能吸引学员兴趣,又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国际化与本土化如何融合的大环境中,地方性高校应当考虑社区化、本土化与国际化三者的紧密结合,在课程设计中应当融入社区化因素。
目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项目的课程囊括两大类: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在遵循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对MBA课程设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色开设了10门专业课、3门公共课和5门选修课等理论课程。专业课中80%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学员的管理能力与分析能力;公共课主要体现的是国际化因素,由于地方性高校在与国际MBA教育接轨方面存在诸多客观因素的阻碍,所以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欠缺;选修课体现的是对学员软技能、品格的培养,帮助学员领会领导的艺术性与魅力所在。在理论课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本土化的案例教学。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项目所招收的学员中,约91%的学员来自于株洲市的企业、高校、政府机关和其他非营利组织,为了让学员能切实把所学运用于所需,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组织教师编写本土案例,开展本土化的案例教学。实践课程方面,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建立了三个MBA实践培训基地,并与株洲市本地企业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同时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实践沙龙”,提升学员所学与所需的结合能力,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
(三)优秀的MBA师资队伍
管理精英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力量,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在教师的选拔、聘用与培训方面都注入了大量的心血,以保证优质的师资队伍。
1.严把教师选拔关,保证优质的师资源头。师资是提升MBA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配备,建立了师资选聘标准和程序,所有任课教师均是从院内外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中进行公开选拔,经过自愿报名、商学院审核、公开示范课评价等过程后,最终确定课程任课教师。
2.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国各高校商学院的师资队伍呈现的是理论强、实践弱的态势。为保证MBA项目的教育质量,须解决师资队伍中的短板问题。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广聘在株洲地区享有盛名的“实干家”担任MBA任课教师,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在读MBA学员搭建实践导师平台,把实际问题带入课堂,把学员引入企业,切实增强学员的能力与素质。其次,聘请国内集“实战”经验与理论修养于一身的专家承担一些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
3.持续性的教师培训。知识经济日新月异,师资力量的保持离不开对培训的投入。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除每年选派任课教师参加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外,还根据自身需求每年选派2—4名任课教师到省内湖南大学或省外其他高校进行培训,保证师资队伍的持续性优势。响应MBA项目的国际化需求,近几年,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采用评选制推选出教师到国外学习,保证与国际教育的接轨。
(四)质量评价体系
MBA项目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反馈机制以不断修正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通过构建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反馈MBA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螺旋上升体,使得MBA项目的教育质量处于持续优化的状态。
湖南工业大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不断提升MBA项目的教育质量为核心思想,以毕业生质量、课堂教学、MBA项目的组织管理为指标维度,以雇主、学员为评价主体,坚持可测性、公正性与完整性的评价原则。湖南工业大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每个评价模块对应一种评价形式,当评价形式反映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时,则根据切实需要改善对应的评价模块的质量或对整个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修正。目前,质量评价体系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块已处于完善阶段,毕业生质量与MBA的组织管理尚处完善中。
图1质量评价体系图
三、地方高校MBA未来的发展方向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MBA教育形成了其独有的理念与特色,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MBA项目的教育质量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这些不足恰巧为湖南工业大学MBA教育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方向。
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首先,湖南工业大学的理论课程注重的是学员管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未来风险预测能力、领导力与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存在不足,后续阶段会补充该方面的课程。其次,学员在受教的过程中不仅追求知识积累与能力的提升,也注重个性化的课程满足感,因此商学院应当根据学员需求开设个性化的公共课或选修课,培养出既有经济头脑又极具个性的新时代管理精英。
2.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当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追求的是“社区MBA”,主要满足株洲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管市场局限于哪个区域,经济的全球化要求管理人才必须具有全球化的眼光与思维,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除了选派教师到国内进行培训外,还应当引进国外优秀师资力量,满足市场对具有全球化眼光的人才的诉求。
3.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指标。质量评价体系在整个MBA项目的教育质量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才能促使MBA项目不断优化。目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只是初步构建MBA项目评价体系,各个模块的指标尚不清晰,在未来的MBA项目教育质量的提升工作中应当细化评价指标,并且将整个评价体系置于动态修正过程中,使得教育质量与质量评价体系处于双向优化中。
MBA教育是培养企业管理精英的摇篮,为国家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在竞争激烈与MBA教育质量受到质疑的当下,各高校商学院都在进行一场关乎性命的质量革新。地方高校商学院作为全国MBA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获得发展,应当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突出自身特色,从追随者走向引领者。
作者:郑贵华
第5篇:我国MBA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工商管理硕士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教育于2世纪90年代初期在我国开始兴办。在不到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MBA教育快速发展,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我们在充分肯定我国MBA教育发展所取成绩的同时,也应清楚看到当前MBA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以应用型为核心的MBA教育模式尚未完全形成,“本土化”案例教学建设滞后等。从促进我国MBA教育更健康发展的愿望出发,笔者对此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二、当前我国MBA教育的主要成就
1.定位明确
开展MBA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从开办之初,我国就将MBA教育明确定位为一种“专业学位”,并提出明确要求:第一,MBA教育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招生来源主要是在企业或其他主管部门工作过几年、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包括有各种专业背景并有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实际,加强实践环节,采用培养过程与企业密切联系或与企业联合培养、毕业后回到企业中去的培养模式;第二,MBA学员应具有广博而全面的知识,通过结合企业管理的各种职能(如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决策管理、营战略等)学习多门课程,基本达到具有广博知识与较强管理能力的培养目标;第三,MBA教育强调培养学员组织和指挥生产过程的能力,要求MBA学员具有战略眼光和敏锐观察力,具有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能联系群众和组织指挥生产的应变、判断和决策能力。
2.招生规模稳步提升
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社会对MBA教育褒贬不一,但是从10来年的发展过程看,报考MBA学位的人数稳据所有专业学位的首位。
我国MBA教育始于1991年,首批9所高校试办,招生一百多人,截至2004年:累计招生95000人(包括在职),教育部授权的MBA学校有96所,15年来,MBA教育在中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飞跃发展,成绩是显著的。
图我国历年MBA招生与报考人数(人)
数据来源:吴世农等,中国MBA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0~11
3.基础性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MBA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目标完全不同于其它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实际上是研究生教育思想的一次大转变。经过多年的实践,综合类、工科类、财经类型的院校在共同研究、合作的基础上,已在MBA教育的总体思路上形成了共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1)原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协作小组编写的《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是我们办MBA教育的“蓝皮书”。它既是各类院校、广大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的结晶,也是各类院校开展MBA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更是我们评估各个学校MBA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之一。
(2)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我国指导MBA教育的专业性组织,在MBA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信息沟通、师资培训、教材建设、评估、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国外MBA教育的发展经验,这种专业性的中介组织对MBA教育的发展作用很大。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促进MBA教育的健康发展。
(3)有了一批合格的师资队伍、出版了一批MBA教材、积累了一些优秀案例,在教学方法、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经验。优秀的师资、优秀的教材、优秀的案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优秀MBA人才的必要保证。
(4)考试制度作了比较大的改革。每年全国组织的MBA培养院校GRK联考,是MBA试点工作的重大改革,也是保证生源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它适应了MBA数量迅速发展和选拔合格MBA生源的需要。
三、我国MBA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MBA教育的发展历史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其历史短暂,却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1.生源质量令人担忧
我国目前的MBA入学联考基本上仍是选拔性考试,只有上线考生才有可能被录取,而复试分数线根据当年的联考成绩和全国计划招生总人数来划定,这就造成了院校通过复试选拔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的空间较小。一方面,在企业界有许多有管理经验的学员由于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而无暇准备考试,在以考试成绩作为是否有机会获得学员资格的条件,使这部分人员处于劣势,许多学生的选择录取分数较低的学校。另一方面许多大学毕业不久,根本就没有真正工作过,缺乏对企业真实了解,但善于考试的人,却得到了自己理想的教学资源。这就造成优势的教学资源难以配置到优势的学生身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再次,在录取体制上,我国的MBA录取制度仍然以书面成绩为准,学员主流逐渐异化为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学生,而且近年来更为明显,而长期在企业从事管理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毕业时间长,业务忙,无暇顾及复习考试而笔试成绩较差而被拒之门外,成了与MBA教育主旨背道而驰的现象。再加上一些院校从经济利益出发盲目扩招,为了保证招生人数甚至在录取中降低标准,使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功底差、综合素质低、不具有管理经验的生源进入到MBA的群体中来,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我国MBA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将极为不利。
2.先进教育方式和“软”课程缺乏
与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学院相比,中国多数MBA培养院校在MBA教育方式上尚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存在着传授知识多,启发智慧少;课堂教学多,课外环节少;研究学术多,分享经验少;理论分析多,联系实际少;继承引进多,开拓创新少;关注教学多,提供服务少等现象。案例教学虽已经普遍开展,但多数学校案例教学比重偏小,适用的教学案例资源不足。在教学内容上,许多院校比较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而对培训MBA学生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所需的“软”课程和整合性课程开发不够。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讲,也就是许多参加MBA训练的人来说,他们有很多的背景经验,通常有自己突出的专长,比如行销、会计、金融或者是生产,他们往往更需要的是有领导力,知道如何来经营他们的公司。所以MBA教育的重点应放在计划、策略与管理技能方面。
3.师资力量不足
MBA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决定了其对从事MBA教学的教师的基本要求要高于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师资队伍要求,作为从事MBA教学的教师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按这一要求或标准,从事MBA教学的教师应该是接受过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学习,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具有企业管理经验。我国MBA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就全国而言,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同时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熟悉MBA教学特点,熟练掌握MBA教学方法的高水平教师仍然缺乏。可能过去一个很受本科生、研究生欢迎的教授,在MBA的讲堂上不会受欢迎。因为MBA更重视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课程内容要和现实问题紧密联系。因而要求老师有非常好的理论功底和对现实的敏感,我们过去的老师可能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但对现实却知之甚少,这样他讲的东西可能对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很适用,但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就会不适用。
4.国际商务沟通能力较差
由于受教学设施、师资、教材等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中国MBA学生在国际商务沟通能力方面与国外MBA有较大差距。多数学校的MBA外语教学仍沿用公共外语教学的教材与教学方法,没有突出MBA教育特色。
教育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些试点院校在管理体制上没有完全理顺,难以在MBA教育中发挥整个学校或学科群的优势,管理中存在着某些漏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BA培养质量。一些未获得MBA学位授权的学校或单位滥用MBA名义办各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班,国外或境外办学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招收MBA学生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MBA教育秩序,影响了我国MBA教育的声誉。
培养体制方面
按照现行的MBA“委托培养”体制,名义上是学校受用人单位委托培养MBA,学生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实际上随着中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这种方式基本上名存实亡,相当大比例的MBA学生是“借壳上市”,委托单位只是出一纸证明,学费要学生自己出,工作要自己找。然而,由于形式上学生与委托单位签有委托培养协议,学校在为MBA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时就有法律障碍。另外,许多MBA培养院校在MBA教育中缺乏服务意识,多数学校缺乏系统而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
四、发展对策
1.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MB师资队伍教师是MBA教育的主体力量,MBA教育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数量
师资队伍建设要多管齐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与国外MBA品牌学校建立校际联系,定期选派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进行短期培训或聘请国外有经验的MBA师资来校进行观摩教学,使教师对MBA的教育思想、培养模式、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有更全面。
(2)积极参与教育部和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师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加强与国内MBA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3)创造条件,让MBA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以解决教师管理实践经验少的问题。各院校应鼓励MBA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或参与企业的管理咨询工作。
(4)在MBA教师队伍中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并逐步加大流动性,同时加快MBA后备师资力量的培养,给积极努力并有潜力的年轻教师更多的机会加大对教师的评估和竞争上岗的力度,逐步加大流动性,优化MBA师资队伍。
2.要在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的同时,注意把国外的MBA计划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MBA是一个非常西方化的课程,引入中国不过十多年。根据我国已往的MBA教学课程实践,我们可以体会到现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都是外国的、或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如何进入不发达国家市场的案例,而非常缺乏如何运作中国企业、如何使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案例。当然MBA课程中所用的案例本土化固然重要,但并不能说明西方的案例在中国的经济实践中不会成功,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功运作就是证明。然而,我们要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注重研究中国问题,扬弃西方理论。特别是在教材中引进外国企业现代案例的分析方法时,要注意用先进的方法做中国的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当然这个问题和企业的实践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得到解决。
3.对MBA教育进行改革,不断提高MBA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操作水平
MBA注重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尤其要在学习中重视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以便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众所周知,MBA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职业经理人,而硕士学位某种程度上只不过是其附带的一张“纸质证明”。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MBA教育还存在着“贴金教育”的陋习,即偏重学位教育,忽视工商管理教学内容和训练过程,从而使综合管理素质得不到提高。我们的许多工商院校过分地重视了这一纸质证明,培养方式和目的都是冲着它去的。MBA初入中国时被译为“工商管理硕士”,许多人把目光盯在了“硕士”这两个字上,而“职业经理人”的概念似乎是最近才开始凸显出来的,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所以,我们的MBA教育应当把受教育的机会从追求“装潢门面”的人手中要回来,还给那些立志做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家。我们的MBA教育要注重吸收西方的MBA教学的优点,让学生从已经定型的“死”知识中走出来,变课堂上灌输为实践中研讨,变背条条框框为案例剖析总结,从激发兴趣和意识入手,不断提高MBA学生的知识素养和管理企业的能力。
4.逐步进入MBA品牌时代
这与国外商学院的发展是相似的,它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MBA教育这一产业本身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作为客户的学生选择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商学院,品牌做得好,提供的质量好,口碑就更佳,也就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市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优胜劣汰,这些名牌商学院将成为整个产业的领跑者。它们在教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出色经营也会起到良好的市场示范作用。在美国,像沃顿(WhartonSchool)、凯洛格(Kellogg)等一大批名牌商学院的名气已经远远超过它们所在的综合大学。国内各商学院还未形成商学院本身的独立品牌,但从商学院迅猛的发展势头看,这一天并不遥远。
作者:黄梅芳
第6篇:MBA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
近年来,国内创业潮流兴起,培养创业型人才成为MBA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如何甄选优质教师以成功培养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对MBA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内涵界定。将胜任力模型理论应用到MBA教育教师胜任力中,依据教师工作内容特点将其分为课程教学教师、学生导师和专题讲座教师三种类型,并以课程教学教师为评价对象,采用调研和行为事件访谈等法得出其胜任特征因素。考虑到实际评价时有些使用的评语具有模糊性,将AHP在模糊环境下加以扩展即得到FAHP,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增强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1MBA创业教育教师及其胜任力
1.1MBA创业教育教师
前期研究得出,创业型人才指这样两类人才:(1)正在创业、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人员,包括创业领头人和创业团队人员。(2)具有创业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但尚未开始创业的人员。
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包括三个维度:(1)心理素质。主要指:独立,自信,坚毅,有冒险精神,高成就倾向,自我控制力强。富有激情,诚实守信,乐于分享。(2)能力素质。主要指:信息搜集与决策,机会寻求与把握,系统性规划与监测,认真履行职责,说服和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变革能力,领导能力,适应能力。(3)知识素质。包括企业管理的综合知识、特定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建一套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生源评价到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性教学活动、培养评价等方面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指导教育实践,以开发和提高MBA学员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素质。
MBA创业教育教师就是适应创业型人才培养要求的MBA教师。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下,MBA教师的职能和角色应做相应的调整:MBA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创业教育理念和创业文化的引领者、创业实践的践行者和指导者、创业思维的启发者,需更注重教学实效。
1.2MBA创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结构模型
胜任力(Competency)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如图1所示,胜任力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外显胜任力,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等,是对胜任者基本素质的要求,但它不能把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准确区别开来;二是内隐胜任力,主要包括价值观、态度、自我概念、动机、特质等,通过它才能区分优异者和平平者。
教师胜任力(teachingcompetence)指教师个体所具备且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根据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要求,本文将MBA创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定义为能够适应创业型人才培养所具备的人格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见图2。
2MBA创业教育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总体思路
本文采取分类评价思想,根据MBA创业教育教师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差别,将其分为课程教学教师、学生导师和专题讲座教师三种类型:
课程教学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企业管理“双师型”教师,全面负责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MBA课程改革和教学组织实施。
学生导师主要来源于课程教学教师,由督导组评价结合学员推荐产生,全面负责MBA学员的企业实践、研究报告开题、资料搜集、论文撰写的指导工作。
专题讲座教师主要来源于企业界、政府界、培训界、社会界的专家,负责配合学院要求为MBA学员实施讲座教学。
据此分类,对照MBA创业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分别构建各类教师的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使教师甄选工作更加全面且有针对性。
本文仅以课程教学教师为评价对象,构建其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2.2课程教学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从MBA创业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的四个结构维度出发,依据课程教学教师的工作描述和职位要求,通过对创业MBA学员的开放式调查,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安徽某MBA学院30名优秀教师和部分省内知名教授、教育专家的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后,获得了课程教学教师的八个胜任特征因素: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师资格、复合型知识结构、组织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创业实践能力、人格特质,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建立评价模型
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nalyticHierarchyProcess,FAHP)将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引入了层次分析法中,是一些学者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更加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同普通层次分析法主要有两点区别:首先,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矩阵和模糊层次分析法中的模糊一致矩阵是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其次,用判断矩阵求各因素权重的方法和用模糊一致矩阵求各因素权重的方法不同。以下介绍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确定评价指标集F和评定集E
评价指标集即评价指标的集合,一般有F={f1,f2,…,fm}。
评定集是评价者对评价指标可能作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V={V1,V2,…,Vn}。本文中,V={V1,V2,V3,V4}={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相应的分值E=(95,80,70,55)。
(2)建立指标权重集W
权重集是一个表示各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的集合。这里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课程教学教师评价的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专家对不同指标进行两两重要性的比较,分层建立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
采用专家评价法,最终给出一个模糊互补判断矩阵,用最小方差法求得的排序向量满足:
按照表2所示的教师胜任力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利用上述算法,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专家评价法确定各因素层的因素对目标层的影响权重及各指标对评价目标的最终合成的权重。
(3)确定单因素评价矩阵R
仅从一项指标出发进行评价,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指标的隶属程度。设评委成员数为N,对评价指标中第i项评价指标,如有ni个人选中第j个评语,则有:;式中,为评价指标数;为评价等级数。rij表示用第i项评价指标衡量评价对象后,属于第j种评价等级的可能程度。由此得到某项因素由各项评价指标隶属程度组成的矩阵:
,此矩阵称为单因素评价矩阵。
(4)计算综合评定向量S和综合得分μ
课程教学教师的评定向量为S=WR,综合得分μ=EST。
(5)择优
A.根据评定向量,对所有评价对象进行等级评定。
B.按μ值从大到小排列,则可见所有评价对象的优劣次序。
4实例研究
选取某一位课程教学教师,并邀请5位专家结合建立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评价,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按照上文所述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所以,此课程教学教师的评价等级为优秀,评价综合得分为91.314分,予以聘任。
5结束语
在对MBA创业教育教师及其胜任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创业教育教师胜任能力进行评价。该指标体系体现了创业型MBA培养的特点,与我国创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吻合;评价中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教师能力评价过程中不能定量处理的因素与评价指标的权重制定不科学的问题,可以得到较客观的评价结果,可以运用到MBA创业教育教师甄选工作实际中,对MBA院校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对MBA创业教育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探索是初步的,部分指标略显粗略,需继续提炼。由于本文的综合评价用于甄选教师,因此评价人数相对较少,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较易计算出评价结果,在评价人数较多时,此法显得费时费力,需利用EXCEL其强大的VBA编程计算功能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王庆军
热门论文
- MBA教育实践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 中国应试教育发展实践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 农村养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调查研究论文(共6篇)
- 人口老龄化现状规划应对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 羽毛球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 网络自制剧传播发展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论文(共6篇)
- 农民培训现状实践问题对策启示研究论文(共4篇)
- 教育管理现状问题及策略发展价值论文(共7篇)
- 电子政务现状及对策发展研究论文(共5篇)
- 网球教学应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共5篇)
- 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共4篇)
- 医疗保障机制发展问题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 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 mba企业社会责任现状问题对策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