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远程教育发展应用对策研究论文(共5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19:56

  

第1篇: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的二次开发与应用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故此,我区也率先启动和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项目”建设,并相继开通番禺区本地学科资源库。这个项目对于农村教育来说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尝试对项目进行管理、使用。现浅谈笔者这几年在远程教育应用方面的一些心得,以和大家共享。


  一、强化师资培训,是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前提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充分有效的应用的关键是教师,不断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应用好远程教育资源的重要保证,是促进远程教育应用可持续发展,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推進农村教育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关键。


  1.现代教育信息的基本操作能力


  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必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


  2.多媒体运用能力


  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素材。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使远程教育资源得到二次开发和充分利用。


  3.网络基本应用能力


  网络时代的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当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进行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QQ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自己制作的网站(页)、博客发布自己的观点。


  4.课程整合能力


  农村小学教师要努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具备把教育资源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及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能根据教学目标高效地收集与之相关的各种教学数据与信息;平时能对与学科知识关联较紧密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索、在线交流等方法获取信息。


  (2)合理地鉴别吸收、归纳存储的能力。能对获取的信息按学科教学和课程整合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分析、去粗取精,达到为我所用。


  (3)创造、生成、交流和输出能力。能把收集到的“含金量”较高的信息巧妙整合于学科教学实践,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创造、输出新信息。


  (4)全面、客观地评价信息的能力。面对繁杂的信息,能结合网络知识和传统知识体系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能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二、完善资源库建设,是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保障


  远程教育资源,是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和广大教师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远程教育资源在源源不断地下载和更新,如果我们不建设教育资源库,收集、整理有价值的资源,就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宝贵的资源被无情覆盖和删除。而且随着教育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信息资源的功能和内容应该不断地完善和更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完善资源库的建设,是开发和应用资源的保障。


  1.确定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


  确定教育资源库的范围(小学、初中、高中等)、年级、科目,按课程标准和课程章节目录的顺序划分各学科要建设的详细内容。


  2.教育资源的内容分类


  根据国家教育部现代教育办公室公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规范》,远程教育资源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媒体素材、题库、网络课件库、文献数据库、网络课程、软件。


  3.资源的收集整理


  教育资源每周发送一次,回放一次,一期是一周的课程,接收在指定的盘符上。盘符上,接收软件会自动创建三个档夹,即小学频道xxpd、新闻频道xwpd、中学频道zxpd。教育资源根据根目录,分类存档。而为了便于管理,可根据年级/学科/内容进行存盘。


  4.资源的刻录


  教育资源每天都在更新,而且容量大,而每台计算机的硬盘容量是有限的,为了不使已整理好而且较有价值的资源流失,可将其刻录到光盘中,使资源库得到充实,为资源得到有效的应用及二次开发储好“粮”。


  三、合理应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能


  1.转变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角色


  在应用教育资源中,教师的角色必须是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必须为学习者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多元化学习、“会话”学习提供多媒体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充分享受这些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效用。同时,教师必须结合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当前所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组织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进程进行引导,使之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知识。


  2.走出使用的误区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每个学科的每一节课基本上都具备了完整“教学案例”、“教学习题”、“典型例题”、“示范课”、“扩展数据”等资源。要合理地使用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误区:(1)可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2)可以取代板书;(3)可以取代其他教学手段。


  四、二次开发,使教育资源更能优化课堂


  教师只有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才能使资源更完善,更贴切教情、学情,这样才能使远程教育资源实实在在地为农村教育服务。


  1.组合素材,促使资源符合教情学情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供了大量的媒体素材,“网络课件库”、“媒体素材中心图片”、音频、视频等档均为独立的个体,几乎是随手就可以用上。“网络课件库”中课件分两种:一种是PPT成品课件,另一种是半成品课件。“半成品”都是“成品”的各个部件,用自解压包下载,“成品”课件其意在于展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而“半成品”则是让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设计进行重新组合,使课件符合教情、学情。


  2.设计素材,优化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资源包含了丰富的图画、动画、活动影像等图文并茂的情景,能为课堂创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但要充分利用还须教师将资源库中的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独立的素材加工成教学信息,利用课件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的方法、工具和探索新知的思路,让学生充满信心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通过增、删、换、改等设计出更全面、更实用、更有针对性的课件,启发引导,共同探讨大家所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我学习探索、深度讨论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3.简化素材,提高教学效率


  资源库里的资源丰富,但并非越多越好,应该是能简则简。只要哪一种格式能够达到教学效果,就用哪一种,一个PPT,一段电影,一截动画,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堂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很好的课件。因此,资源“网络课件库”中的“教件”、案例、习题等素材,合理使用应能省去了教师大量的开发时间,事半功倍就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只有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才能使远程教育这一教育手段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地发挥其内容丰富的优势,全面展现其作用,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陈健锋

  第2篇:新疆新闻远程教育发展对策探讨


  新疆的新闻函授教育开办于20世纪80年代,成熟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扩大,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规范学历教育,这对新闻函授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招生人数减少,生源流失,新疆的新闻函授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新闻函授教育能否存在和继续开办就成为每位函授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关键问题。因此,积极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寻求新的办学模式就成为当前新疆新闻函授教育所要解决的难题。


  2006年11月8日,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新疆分院的成立标志着新疆的新闻函授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疆分院改变了以前的隶属关系,由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局直接领导,院长由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局分管领导担任,继续挂靠在新疆广播影视学校,学校的书记和校长分别担任分院副院长。分院下设3个部门:函授部、培训部、远程教育部。中国传媒大学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进行统一管理。分院成立后除保留了原有的函授教育以外,新设立两个新的部门,职能定位和分工更加明确。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在职培训的力度,同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新疆的新闻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2007年教育部发文指出,今后的函授教育将统一转变为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这使得函授教育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这标志着新疆新闻函授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1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一报告中提出,在迅速变革的时代,终身教育应该处于社会的中心位置,终身教育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教育制度正在越来越多地向终身教育的方向迈进。终身教育的发展使得人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不完全和对未来社会的有限适应性,由此从根本上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终身教育要求教育应当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未来成人教育时空的多维性、形式与途径的多样化都将会有新的发展;终身教育强调教育除了满足人的工作和职业的需要外,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每一个人潜在的才干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未来成人教育的功能将由职业需求教育延伸到社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教育,保证人的个性充分发展和自我实现。


  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教育体制必然要进行重新的调整,我国未来的教育体系,应当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新疆,这种教育方式应当具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分工。现有的普通高等学校通过开设新闻学专业以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职业教育应着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现代新闻远程教育则要根据新疆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充分发挥投入少、周期短、学有针对性、用有及时性、见效快、产出显著的优势。可以预见,在今后的新疆新闻教育发展历程中,必然是多種教育方式互为补充,相互存在,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地选择接受教育方式和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从而有助于知识水平、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新疆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的新闻事业和全国的新闻事业同步迅速发展。报纸打破了以往由党报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晚报、都市报和专业性报纸为主的报业格局。广播电视借助于通讯卫星和数字化传输手段,实现无线、有线、调频等全方位的覆盖。在这种情况下,一批批新人加入新疆的新闻宣传队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机器设备的更新,也使从事这一行业十几年、几十年的老职工变得束手无策。在这种新情况要求新、老职工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系统的培训,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新疆新闻工作的发展。仅就新疆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实际,经分析预测,未来十年我区需要广播电视人才8000余人,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及培训任务也十分繁重。从政治的高度来看,新疆与多国毗邻,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的要冲,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新疆与周边国家边贸发展迅速。从广播电视的宣传来看,我国雄厚的广播电视实力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加强新闻宣传队伍的培训建设是弘扬民族文化、扩大对外宣传的需要。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新闻高素质人才,民族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地挖掘和宣传。在宣传设备不断更新,高新科技不断得到利用、宣传覆盖特别是广播影视覆盖面积不断扩大情况下,进一步创造民族素材的优秀影视作品,将新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推向世界已成为新疆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完善我区新闻宣传人才的培训机构,更新陈旧的培训设施,加大新闻宣传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于弘扬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加快新疆走向世界的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新闻远程教育,为新疆的新闻宣传培养优秀人才就显得更为紧迫。


  3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是现代远程教育得以实现的技术保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教育的途径、形式、方法和手段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并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和学习制度与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开发潜能、发展聪明才智的条件和机会,为学习者的终身教育和学习提供更适合人才成长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在这种背景下,现代新闻远程教育应运而生。现代新闻远程教育是对传统新闻函授教育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它保留了传统新闻函授教育的优势,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使得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现代新闻远程教育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了学习者学习进程个性化的需要,学习者可以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自主地安排学习时间,还可以根据个人学习准备、学习速度和学习时间等因素,选择自己合适的学习进程,确保个人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4学员的成份及学员的学习需求变化是现代新闻远程教育发展的内在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志于接受新闻继续教育的人员发生了变化。表现为:由原来的单纯的成人学历教育向为了迎接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目的的学习。学习已经不只是谋生和晋职的手段,而成为人类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更加自主地来安排自己的时间。职业的频繁变动,人们职业选择机会的增多,使今后的新闻教育的发展有了更为广泛的学员来源。学员年龄结构和职业构成更加复杂,学员学习需求差异性日益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新闻教育要彻底改变以往的统一的课程设置,要根据不同学员的需求来安排课程,学员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和需要来合理地安排学习。这样一来,以前那种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授课时间、统一的评价体系必然要遭到淘汰。现代新闻远程教育能够符合学员自主学习的要求,从而逐步取代传统的新闻函授教育。


  作者:孙宇

  第3篇: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一种新型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应运而生。现代远程教育采用多种媒体,综合面授、函授和自学等多种形式承载课程内容,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广播电视大学中的远程教育,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远程教育中,实现教与学的功能,本文简要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一、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


  (一)运用高新技术优化教育结构,构筑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格局


  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改革,还有利于提高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质量。教育技术自身的优化是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教学服务的关键。随着信息時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发展,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根据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以及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找出社会所需的教育资源,运用教育技术提供的方法,科学规划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发展的方向。可以说,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育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会更多地运用高新技术优化教育结构,不断扩大教育规模,以有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将计算机网络教育与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传输网络,构筑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格局。


  (二)扩大远程教育规模,提高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还要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扩大教育教学规模,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时代的特征和能力,满足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扩大教学规模,为更多人提供教育的机会。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更有利于采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运用现代技术开展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影像、画面、视频等方法,展示事物发展的全部过程,使学习者充分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事物的规律,获得最充分的感知,进而快速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在现代和未来的教育中,学校教育只不过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眼光也不仅限于课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育教学更加多元化,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教育的任务不只是面对面地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以适应未来远程教育的发展需求。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获取知识、技能,而且通过其他手段,也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终生的需要。学生不仅要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还要学会加工信息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思想,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终身受益。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对学习者自主学习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建学习环境。作为教学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学生只有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才会更有效地使用信息。(2)采用超文本结构的信息组织形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缺陷。(3)网络化的信息传输功能。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通过网络,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互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良好的沟通界面,不仅使学生学习更灵活、更方便,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沟通更加便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有利于提高知识学习的针对性,提升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


  第4篇:泛在学习环境下军队远程教育对策研究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军队改革要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精尖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支撑。随着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官兵选择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军事技能。远程教育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能够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岗位官兵学习深造的需求,为军队官兵,特别是边疆地区官兵在泛在学习模式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途径。


  一、泛在学习的定义与特征


  泛在学习(U-learning)是指在泛在计算环境下,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使用任何终端获取所需任何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泛在学习环境是一种智能化学习环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它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按需进行学习的目标,且具有移动性、开放性、交互性、兼容性、感知性、及时性、人际性等特性,特别适合驻地分散、专业面广、工学矛盾突出的军队远程教育对象。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允许官兵灵活选择并获取学习资源,从而快速有效掌握知识。首先,当前官兵基本都拥有各类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等设备,而且网络也在军营逐步放开,为泛在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其次,泛在学习环境下提供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支持官兵共同参与创建完善,极大提高了资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泛在学习环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使官兵学习更加人性化,官兵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进度、内容和路径等,而且学习者之间可进行沟通探讨分享信息,促进人际之间的交流。


  二、泛在学习环境下军队远程教育现状剖析


  通过对所在单位报考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的35名军人学员进行问卷调查,35%的人认为教育资源过于陈旧;39%的人认为远程教育模式单一,参与度低;51%的人认为所学内容很难指导实践,不适用单位现有岗位。泛在学习环境下军队远程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军队远程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岗位任职需求


  参加军队远程教育的学员大多是在职官兵,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他们没有获得进入学校坐在课堂学习的机会,但进步与提升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强烈渴求。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来满足岗位任职需求。然而,军队远程教育课程在建设之初,大多是将学历课程进行简单的改造或更新,就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把教师的授课内容变成网络视频、教案变成电子文稿、课程讲稿做成PPT,以网络化的方式呈现学历课程内容,而没有深入研究远程教育学员的真正需求,无形中放大了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学员任职需求的矛盾。这样的远程教育与以往学历教育本质区别不大,失去了对学员的吸引力。


  (二)军队远程教育课程模式单一陈旧


  军队遠程教育课程模式仍然是以教员为中心,与现代远程教育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相悖。当前军队远程教育将预设教学内容数字化,教育者搭建起学习平台,学习者通过专门课堂或登陆到学习平台上进行学习,类似于现实课堂的网络化或数字化。这种模式下,军队远程教育资源是预设的数字化教学内容,采用的是固化、静态的资源聚合模型,实行的“教育者做饭、学习者就餐”的单向供给服务模式,教育资源无法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换,资源产生速度过于缓慢、资源内容过于固化,难以令远程教育学员满意。


  (三)军队远程教育生成性资源欠缺


  生成性资源是一种未经教学设计而产生的动态的新资源,学员既充当学习资源的接收者,又充当学习资源的贡献者。军队远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生成性资源重视不够,再利用、再整合不足。官兵在学习前,对本职岗位已有了足够的认识,当他们带着工作中的疑惑投入到学习中时,会利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来分析判断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从而提出异议或扩展需求,这些都是生成性资源。课程生成性资源为其他官兵提供参考与借鉴,对课程创新发展十分有利。有些军队远程教育课程建成后,忽略了官兵的反馈意见,对课程内容也缺乏实践评估,导致生成性资源欠缺及作用丧失。


  (四)军队远程教育学习服务支持能力不足


  当前,军队远程教育平台仅仅提供有效的学习内容,并不保证必然发生学习活动。有效学习过程需要学习者的自主性,更需要互动支持服务系统的促进。但这一系统建设尚未跟上步伐。当前,军队远程教育侧重教学内容,大多数只是单向提供在线学习或文件下载功能,没有更好的模块服务功能,学员离线学习受限,也无法进行有效互动,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军队远程教育还是采用以往课堂授课方式,教学时间长,而基层官兵抽出大块时间进行学习不切实际,学习效率过低。


  三、泛在学习环境下军队远程教育对策研究


  (一)充分掌握学员需求,加强教育资源建设


  军队远程教育应当根据军事训练大纲和军队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资源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体系。同时,随着泛在学习时代的到来,官兵学习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官兵自己决定,官兵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泛在学习模式下军队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要充分考虑官兵需求,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相应的课程,根据官兵学习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更新教育资源,确保资源的新鲜性和吸引力。


  (二)更新远程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设计


  中国教育大多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在面对远程教育时,课程设计还是依照老套路、老办法,仍然改变不了教员为中心的理念,导致课程内容与官兵需求不匹配。因此,要转变观念,在远程教育课程设计和组织上,应突出以学员为中心,以满足岗位任职需求为目标。注重自主学习过程设计,在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中增加任职情景设立,把理论知识讲解与任职经验分析结合起来,相互贯通。教员应当思考与研究任职教育特点,掌握信息化教学方式,积极参与网络课程的教学互动,为官兵提供启发、解答和引导等帮助,达到最优学习效果。


  (三)重视教学过程,强化课程交互功能


  当前,军队远程教育关注的重点还是教育内容的传授和组织,对学习过程则设计不多。泛在学习环境下的远程教育,学员能够自主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通过网络来学习各种资源。但是,教学信息繁多,官兵需要导航信息进行引导。课程结束后,官兵通过思考对所学内容也会产生一些疑惑,有的能够通过书籍或网络信息自己找到答案,而有的却需要教师的交流互动来帮助解答释义,进而引导课程内容。课程交互可采用电子黑板、即时聊天或视频对话等方式进行在线交流,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留言板和讨论社区等离线形式。交互的对象可以是教员,也可以是学员。通过交流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官兵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习效果。


  (四)利用多种方式,提高支持服务功能


  针对泛在学习模式下学习时间片段化、学习工具智能化、学习地点移动化、学习内容多样化特点和学习交互需求,军队远程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学习支持服务能力。要想方设法为官兵提供多种交互手段并营造互动学习氛围。根据学员学习时间片段化特点,军队远程教育教学单元时间设计不能过长,教学课件应具备学习记录功能;根据官兵学习地点移动化特点,军队远程教育需要为大家提供无线网络支持或营造离线学习环境;根据学习内容多样化特点,学习资源设计应该能够满足各种岗位任职需求;根据学员使用智能工具不一的特点,教学课件应充分考虑系统兼容性和屏幕分别率要求,确保课件能随时随地呈现。


  四、结语


  现代远程教育为军队官兵学习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可以为大家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泛在学习模式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而且兼顾了技能的培养,建立了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保证了学生主休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军队现代远程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泛在模式下远程教育特点,逐步与传统远程教学相融合,形成在实践中和信息技术环境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系。


  作者:苏翩翩等

  第5篇:“先锋慕课”在远程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2014年,浙江省委组织部率先在全国组织系统建设“时代先锋慕课平台”,把“慕课”这种教育模式运用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台州市椒江区直接参与了课件的开发、试点及学用考核评价机制探索。本文结合椒江区“先锋慕课”学用工作的探索实践,对加强“先锋慕课”建设的对策和措施试做分析。


  一、“先锋慕课”学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突出青春属性,抓好课件开发。一是配强开发团队。选择熟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组工干部作为主讲人。同时,组建由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电教中心人员组成的教学辅导和制作团队,精准策划“‘青春党建’先锋慕课”教案、案例和脚本。二是树立精品意识。创新运用虚拟演播室作为主讲人背景,在课程的各个环节穿插播放各个层面群众代表的采访和典型案例VCR,综合运用动漫、Flash演示、虚拟板书等技术丰富表现形式。三是围绕特色选材。立足椒江“青春党建”工作实践,精选全区两新党组织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及应对的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形成一套形象、直观的慕课课件。


  (二)针对受众特点,开展学用活动。一是因人施教,全面覆盖。根据授课对象年龄、职务、工作特点、居住地等实际情况的不同,划分为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两新组织等五个学习群体,区别确定学习标准。二是注重结合,联动推进。将“先锋慕课”学习纳入到基层党组织的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活动中,要求站点建立学习计划、考勤制度等。把“先锋慕课”作为机关党员干部年度必学课程,对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所应用的慕课课程达到80%以上。三是严格管理,以督促学。依托时代先锋网,对“先锋慕课”学习开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每月进行学习情况通报。


  (三)注重以用为本,完善考评体系。一是科学设置分值。将“先锋慕课”学习结果以百分制形式进行量化,分类确定计分办法、换算比例、结果评定等考核指标和内容。二是严格考评程序。以党支部为单位,分别从日常学习情况、学习成果和讲师鉴定三个方面对党员学习进行管理。建立支部党员学习台账,对党员的会议考勤、学习进度、讨论情况等进行登记。运用“时代先锋云课堂”后台数据,对党员开展视频观看、在线讨论和在线考试的量化管理。讲师结合党员的日常学习、讨论和在线考试情况,对个体做出具体评价,由镇街道和区直部门党组织初评,区委组织部终评。三是强化结果运用。把“先锋慕课”学习成果与党员先锋指数管理、党员进出口、村后备干部培养、党员评议工作结合起来,作为党内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先锋慕课”学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先锋慕课”平台功能相对还不够完善。第一,进度统计不够准确。学员在完整观看视频、参与讨论、完成在线作业以后,管理员登录账号,在学习统计栏目中查看时,显示的学员完成进度不准。椒江区大部分学员完成了观看视频、讨论及作业,但在管理员后台均显示未完成,因此在开展学用考核评价时,我们只能通过人工登录学员个人账号依次查看,工作量极大。第二,学员无法领取学分。由于系统功能不完善,学员在个人中心无法领取学分,导致后续学用考核评价工作无法跟进。椒江区首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参加“先锋慕课”学习考试以后,学分等数据是通过华数公司在后台提取的。曾有一名预备党员补考完成后,由于华数公司出于安全性考虑,禁止从后台提取学分,导致这名预备党员的成绩是否达标无法核实,也就无法对其进行考核、转正。第三,学分设置不够合理。慕课的课程学习没有梯度设置,所有学员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即能领取全部学分。学员考多考少一个样,反映不出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在探索学用结果评价工作过程中,只能以慕课后台的成绩为基础,按照百分制再次进行换算。第四,平台学分没有同步。学员在“先锋慕课”平台的学习成绩不能同步计入“时代先锋网”个人账号,给推广带来了一定影响。第五,缺少旁听模式的后台管理,无法准确掌握旁听学员的学习情况。


  (二)“先锋慕课”教学组织方面还存在困难。第一,“先锋慕课”对学员的思想观念、文化程度、计算机操作等有较高要求,这给“先锋慕课”的全面推广带来一定难度。第二,由于“先锋慕课”课程选材于具体工作,与大学的慕课课程相比,知识分布面更广、实践性更强、系统性要求更高,以大学讲师、教授为主的教辅团队还难以适应“先锋慕课”的教学需要。简言之,大学的慕课授课是“一对多”,而“先锋慕课”授课是“多对多”,这给基层组织教学活动带来了相应的困难。第三,平台后台功能设置方面还不够合理,给教学组织带来不便。如教师在改卷时,由于系统无法区分学员的身份、属地等具体情况,当一定数量以上的学员提交作业后,教师无法针对某个区域的学员针对性地改卷。


  (三)“先锋慕课”课程开发还难以满足需求。目前,可供基层学习使用的“先锋慕课”仅《农村工作十法》《新时期做群众工作方法》《农村电子商务》等,课程种类还不够丰富,开展学用活动可选择余地不大。同时,“先锋慕课”开发制作门槛较高,由县级单位自主开发还存在相当难度,这也导致课件开发速度一时难以跟上这一工作发展的进度和脚步。


  三、对“先锋慕课”学用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面对当前“先锋慕课”的发展需求,应在总结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探索实践,不断提升“先锋慕课”的开放性、创新性、有效性。


  (一)进一步提升慕课平台的开放性。一是做好同国内优质慕课平台的对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促进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深刻变化。二是进一步通过师生互动、学员互助、虚拟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运用社交媒体增强在线指导和交流分享知识的能力,使沟通及思维的方式更加开放。三是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社交技术,在手机终端中内嵌“先锋慕课”课程,实现移动慕课在线学习和交流。


  (二)进一步提升“先锋慕课”的创新性。一是探索慕课课程新模式。随着慕课的快速发展,一些在线学习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如超级慕课(不同老师同时教授的慕课)、大众开放在线实验室、分布式开放协作课等形式多样的在线学习方式。党员“先锋慕课”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课程规模,安排合适的慕课形式,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二是探索慕课平台新技术。搭建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学习平台是慕课推广的重要技术支持,应进一步提升带宽、存储等后台保障能力,实现课程快速点播、高密度访问和大规模实时在线学习。三是探索慕课学习新方法。慕课引发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称为“翻转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可以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增强学习实效性。


  (三)进一步提升“先锋慕课”的长效性。一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先锋慕课”经费保障制度,解决音像制品购买、聘请授课老师、视频拍摄及网站制作服务外包等费用的问题。二是建立课程建设机制。把“先锋慕课”体系建设纳入年度规划,明确课程选题、课程规划、课程设计、课程拍摄、录制剪辑、课程上线、在线答疑、在线考试、证书颁发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三是建立学用成效评价机制,把慕课培训纳入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四)進一步提升“先锋慕课”开发及适用的针对性。相对广大农村党员来说,学历层次较高的干部、年轻人占绝大多数的非公企业党员、机关单位党员这些群体,更为适应慕课这种教学模式。因此,在慕课的选题、策划、运用等各个阶段,如能针对特定的党员群体,注重特殊性,而非普遍性,或能取得较好的推广效果。对于广大农村党员,网络公开课及“微课”等单向教育模式则更为适合。


  作者:候逸泰等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建设模式探索与创新方法研究论文(共7篇)

下一篇:养成教育开展研究探索论文(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