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博弈论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微应用

发布时间:2023-12-06 00:09

 如今微博微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行其道,因其交互性强、即时性强等特点而深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大学生成为微博微信的主要热衷群体。有数据显示,微信微博用户群已突破半数国民,其中年龄在24周岁以下的占据多数,年轻人是最为活跃的用户群。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应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入微信、微博等微应用,创新教育模式,以增强教育效果。另外,近年来,高校师生冲突的事件频频发生,在社会对高校师生关系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也对大学就业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运用师生间的博弈论方法对高校就业指导教育进行研究分析,并切合实际提出相应策略。 

  一、在博弈论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可行性 

  1.博弈论的理论性质决定其能应用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分析 

  博弈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博弈现象进而探索解决冲突方法的理论,博弈论广泛地应用在金融学、政治学、军事领域、外交领域等。 

  2.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教育活动基础上的相互之间影响的行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能被当作一种博弈的过程。 

  作为博弈双方,大学生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选择能让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策略,双方之间的相互行为对整个大学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缺乏創新性,教学模式落后陈旧,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迅速蔓延的新形势,急需创建教育新机制以满足当今的时代需求,需要学校领导和教育工作者们拓宽思路,加大创新力度,大胆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就业指导教育内容能够有效融入大学生当中,实现教育环境的改善。对师生间的博弈行为用博弈论进行分析,既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推动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朝着良性方向发展[1]。 

  二、微应用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博弈分析 

  1.微应用下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行为的基本假设 

  首先要进行理性人的假设,即假定大学就业指导教育的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的个人,他们对世界对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具有计算、学习、获取的能力,也具有能在不同情况下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然后是对师生间互动行为的一种假设,即学生的行为是用微应用配合教师以接受教育的行为,老师的行为是用微应用传授学生教育内容的行为[2]。 

  2.师生行为博弈的一般分析 

  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如果采用混合式的教育方式被学生所接受,那么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师生双方都会获得相对高的教育收益。反过来,如果得不到学生认可,那么有可能只是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育,以期待获得高的教育收益,实现心理均衡。相类似,学生也有一个博弈过程,学生如果赞同老师的混合式教育方式,则会积极学习老师教学的内容,在学习中收获乐趣并获得提高,取得比较高的收益,反过来,学生如果不满意教师混合式的教育方法,则会有抵触情绪出现,不配合老师教学,消极应对[3]。 

  3.师生行为博弈模型的建立 

  师生行为的动态博弈均衡,其中动态博弈指的是师生间的行为有先有后,后行动的人可以观察先行动的人的选择,再根据前者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选择,当然前者也会做到这点。假如老师最先选择的是混合式教育方式,多数情况下学生会选择配合老师选择。这个选择会使得教师的收益提高,教师因而会再次增加其投入,这一变化会再次影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在老师那里获得更高的收益。师生间相互的博弈促进了双方的合作,渐渐形成良性的循环博弈。反过来,如果老师选择的是传统教育方法,学生会偏向于不配合,这种选择使得老师收益降低,进而会减少投入,出现的变化又会导致学生收益进一步减少,这就会出现师生双方在较低的效用下达到平衡。因此,老师学生之间博弈均衡呈现动态表现,老师的良性选择给学生带来积极作用,反之亦然;相反,老师的非良性选择给学生带来消极作用,反之亦然。由此可以看出,就业指导教育成效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共同作用。 

  另一种模型是加入师生合作行为下的博弈均衡,通过加入相互合作的方式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博弈均衡最大化。要想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就必须有惩戒制度,即通过加大师生间合作所取得的收益和不合作所付出的代价,进而达到实现师生双方行为博弈均衡的效果。老师通过获得奖励得到满足,进而获得更多收益,相反惩罚则使得教师付出大的代价,对学生来说道理是一样的,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加入合作行为的师生可以达到双方之间效用的最大化均衡[4]。 

  三、师生行为博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微应用的启示 

  1.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齐动 

  在微应用平台上进行的线上就业指导教育跟传统的线下就业指导教育并不存在矛盾,反言之,两者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在当今时代环境下要想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就一定要充分利用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做到相互融合,两者缺一不可,一味偏向传统的线下教育抛开线上教育则会导致教育方式滞后,缺乏创新性,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遭致被摒弃;反过来,过多注重线上教育忽视线下教育的作用,虽说跟紧时代步伐,具备一定的创新意味,但是却少了教育所应该持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失去了传统教育的独特韵味。由此可见,在微应用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应该线上线下相结合,齐头并进,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互配合的教育模式,实现最大的教育效果[5]。

    2.提高大学就业指导教育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显而易见,如果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教育内容太过陈腐落后,即便加入了微博、微信等微应用,学生也不会“照单全收”,这样就会极大削弱就业指导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在使用混合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时,要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站在平等的角度进行沟通交流,更多地关注大学生们在生活、学习、娱乐等方面关注的焦点,在微应用上及时发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正确看待問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乐趣,使之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使师生之间的频繁互动发挥作用,在博弈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 

  3.师生要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就业指导教育中,过分注重老师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上面的师生动态博弈均衡分析中便能看出,在质量较高的就业指导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受到师生双方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者都应该秉持积极的态度,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倾囊相授,并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方面也要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知识,及时作出反馈,而教育工作者根据反馈的内容对教学方法和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从而在就业指导教育过程中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4.成立激励惩罚制度,完善就业指导教育机制 

  为了实现就业指导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必须要建立一整套激励惩罚制度,对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优化教育内容的教师,学校可以相应地给予奖励,包括精神和物质上的。对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给学生以收获的老师则应取消其任教资格。对学生来说可以将他们参加就业指导教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各类评先评优等学生评价体系之中。通过建立激励惩罚机制让老师和学生双方感受到相互合作配合带来的益处,这既有利于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局面的形成,也有利于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杜志宏.博弈论视野下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谢敏,张兰,张杜争.博弈论视野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 

  [3]何碧如,何坚如,叶柏霜,俞林伟.微时代高校网络就业指导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 

  [4]屈红萍,杨在荣.非对称信息下师生教学策略选择的博弈分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3(2). 

  [5]丁宁宁,孙孝文.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非理性博弈分析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66-69.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学院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新时期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