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之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作用
实验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有效的掌握了有关化学知识【1】。但传统单一枯燥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尤为有限,效率也比较为低下。科学创新是实现学科进步的动力所在,将科学创新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化学实验教学作用,使学生在创新的教学方法下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而高质量的人才不仅体现在掌握知识的数量,还体现在学生自我学习与创造知识的能力。在科技创新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实验进行有效的创新性学习,通过自己不断的尝试来深入探究新的知识领域,从而实现自我学识能力的提升。
科技创新能够提升教师的水平素质,也可以提供给教师更好的教学设施,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创新教学模式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具有浓厚创新氛围的学习环境。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的改善整个学校的师资水平,利用科技创新设施来发展创新式教学,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能力。
科技创新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的表现
组合法
该方法是通过对一些相关性较强的化学实验知识的整理,来实现有关联化学实验知识的学习,这种将已存在的化学实验进行有机组合,从而产生新特征和新功能的方法,就是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组合法时,应当注意以下内容。第一,科学的组合并不是对若干实验进行表面连接与统一,它必须能够在原有知识上产生新的特征和功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第二,有效组合不是机械搬移和拼凑,而是在原先实验理论上升级以后形成的有机结合;第三,对实验进行组合时要把握结构简单化、操作明了化的原则,如果课堂中使用大量巨型、繁杂,甚至需自己制作器设备的实验,就会很大程度上弱化学生的学习重点【2】,使他们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仪器与结构的介绍上,最终影响了学生常规知识的学习。
2.模拟法
该方法意在通过一些学生较为熟知的实验器材,来展现学生平时很难感性认识的知化学识。高中化学实验多是切合生活实际的实验,因此,设计一些创新性的实验来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取得优良的效果。例如沼气、温室效应、酒精制作等都可以在试验中来制作完成。
3.逆向法
顾名思义,逆向法就是利用反向思维进行研究教学,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新实验、新方法的提出。
逆向法最常见得使用方式就是功能逆向,从功能的逆向思考去探索新的实验。以稀释浓硫酸为例,该实验要求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的流入水中并同时进行一定搅拌;但是若把水倒入到浓硫酸溶液中,便会引起不良后果【3】。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加强学生们的意识。
结构逆向也是一种有效的逆向方法,即通过逆向结构来探尋新实验的方法。以碳棒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为例,当学生明白其电解原理之后,调换实验中碳棒阴阳极的位置,然后再次实施电解,学生们就会发现之前碳棒阳极的铜逐渐不见了,学生就会对实验原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果逆向是指对实验的因和果进行相互转换,以求得到新的实验。在进行铁的钝化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在实验前告诉学生铁会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但笔者认为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现象,即让钝铁和硫酸铜进行反应,铜不能发生置换,此时学生对知识就会产生困惑。
状态逆向,依照实验属性逆向来进行实验的创新。以制备溴苯为例,把苯和溴放入烧饼并加入铁粉以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化学反应会异常的激烈,引起溴经过导管挥发溢出,最终造成实验的失败【4】。但假如在放入苯和溴之前就加入铁粉,并将苯和溴进行混合分液加入,利用分液漏斗来控制液体流速,就可以很好地达到实验的目的。
科技创新对提升课堂效率的展现
科技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非常的多。上述各种方法可有效的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来:通过组合法可以科学的将众多的实验进行有效组合,实现知识的连接与优化,使学生课堂积极性得到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模拟法将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会使学生更愿意投入注意力到化学实验上来,从而极大地促进有关实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逆向法的使用较为广泛,它利用对实验结构、功能、因果、状态等方面的逆向思考,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思维体系,从而有效的提升其学习效果。
小结
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之源,也是学校实施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优化途径。高中化学实验有其特有的知识属性,广大教师应当积极注重高中化学实验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只有不断实现对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结束语
科技创新对于教育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更为明显。由于笔者能力及文章篇幅的限制,文中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未能进行深入的展开和探讨,希望以上的论述能够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8).
[2]李萍.新课改下对高中化学实验创新教育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3]王锦峰.浅谈新课改下的化学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5(10).
[4]吴昊.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的理念初探[J].才智.2015(10).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9期
作者:张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