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成功“意”为先
任何一个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作文成功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就是说,要想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章,必须讲究立意出采。那么,作文该如何立意呢?总体而言,立意应做到“准、新、深”三个字。
一、“准”,即切题准确,不想当然
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表达思想感情积极健康”,议论文则“观点正确”,即要符合当代社会公德和时代精神,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提倡爱国、诚信、保护环境、无私奉献等,但若不遵从此规则,只想着一鸣惊人,写出的文章肯定会被打入“冷宫”。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神的力量》的作文,文中叙述了自己开始并不相信“神”,有一回,自己生了病,奶奶去拜“神”,结果自己的病没治就好了。这件事以后,自己对“神”的力量半信半疑。这时,父母闹离婚,为了不使家庭破裂,在自己劝解、哭闹无效地情况下,他就偷偷地去拜了“神”,求神保佑,别让父母离婚,结果父母和好如初。通过这件事,使他更坚信了“神”的力量是伟大的。但由于本文立意不够积极健康,尽管小作者文笔不错,但其结果可想而知,只能判为四类作文。
二、“新”,即要有新意,不落俗套
立意仅做到正确是不够的,还应紧扣时代脉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杜牧的名篇《赤壁》,立意就极为新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一反常理,将历史故事大胆推翻加以改造,通过联想让主题出人意料,不同凡响。再如一个学生写家乡的变化,他以“稻草家庭上法庭”的形式,控诉了先是蜂窝煤,后是液化气、电磁炉等挤占原本属于稻草家庭的农村市场的罪恶,文中夹杂着蜂窝煤与液化气、电磁炉的辩护,全文从稻草的“遭遇”中透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其立意让人耳目一新。
三、“深”,即透过表面挖掘其本质内涵
立意深刻,既要做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从日常生活小事中发掘出深刻的含义,又要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却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藤野先生》一文的作者鲁迅通过对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的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救国救民的爱国情感。
那么,要想使文章立意鲜明、深刻,又有哪些技巧呢?结合平时教学所得,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小见大或化大为小,突出主旨
有些作文题目,所引材料非常具体,话题范围很小,若只局限于一事一理之中,我们的眼界就无法开阔,思维就难以拓展。此时,就应放宽眼界,拓展思路,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立意。如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就是一篇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佳作。文章通过对车夫主动承担责任,而我却表现漠然这样一件小事的描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正直无私,剖析了“我”的自私狭隘,从而彰显了重大主题。
有的作文题目,范围比较大,看了让人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这时,又需要我们化大为小,把宽泛的大话题转换成一个个具体的小话题,然后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角度去写,就能彰显主旨。如以“路”为话题的作文,范围宽泛,从本义上讲,可以是泥泞的山间小路,也可以是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从引申义上讲,可以是通向知识殿堂的神圣之路,也可以是走向事业成功的人生之路等,因此,我们需化大为小,写一个与路有关的人与事,义与理,才能突出主旨。
2、化实为虚或化虚为实,凸显主旨
有些作文题目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若据实而写,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平庸泥潭,如果我们能够化实为虚,在立意时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来立意,就能够得心应手,立意高远而深刻。如《送你一轮明月》一题,“明月”是题眼,绝非指宇宙中的月亮,这轮“明月”,既可以是答问胆怯时老师鼓励的微笑,也可以是意志消沉时别人热情的帮助;既可以是失意时亲人真心的祝福和宽慰,也可以是得意时朋友善意的提醒……这一切,何尝不是人生皎洁的“明月”呢?只有化虚为实,深刻而巧妙地挖掘出“明月”的比喻义,我们才能赢得立意的新颖和选材的自由。
3、反弹琵琶,彰显主旨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常规思路去正向立意,可能很难入题或者入题后毫无创新之感,这时,若能反弹琵琶,从反面切入,突出主旨,定会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如《忙》这个题目,如果我们不写“忙”的积极意义,而是反弹琵琶,写“忙”的弊端,写“忙”的危害,那么文章就会更有新意,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综上所述,足见立意对作文创作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得出立意要达到“准、新、深”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运用恰当的创作方法,就一定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作者:鹿群香,本文来自《作文成功之路(上)》杂志
上一篇:师友互助教学策略学习心得
下一篇:成功作文始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