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以实验为导向、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教
分析化学作为医学院校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成熟而又不断发展的课程。从20世纪50年代Kolthoff建立以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为主的分析化学课程体系之后,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不断引入,进而发展和充实了分析化学的内容,如各种光学、光谱、质谱分析方法,电化学和色谱分析方法。所有这些进展,构成了现今的分析化学课程[1]。怎样通过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地位推向主动获取知识的前台,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和自由,让学生以参与者的信念和心态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构建以实验为导向、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真正感知分析化学课程教与学的乐趣。
1 教学做到“一活”“二要”“三统一”
教师的任务是在全部教学活动中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入分析化学之“迷”。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不但要从思想上,而且要在分析化学教学实验、实践活动中逐步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实践证明,教学实践中逐步做到“一活”“二要”“三统一”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活”的要求 “一活”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活起来。分析化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不要被迫地学,要克服“死记硬背”“呆板地照猫画虎”无目的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做到这一点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调动学生各个器官的活动。在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动手(体现实验和实践过程)、动眼(观察和感觉过程)、动脑(积极思维过程)的积极性。为此打破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独特的“角色反串”式教学方法,通过“角色反串”式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分析化学混合碱分析的教学中,让学生抽签选择五个混合碱试样中的一个,拿到混合碱试样的学生自己先制订分析方案,并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简要地陈述自己的分析方法,同学们可以就其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和分析方法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在个人陈述结束后对混合碱试样进行模拟实验分析,并把分析结果以及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方法向老师和同学作详尽的回答。教师要当好“学生”,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特别要将学生讲错、讲漏和讲不清、讲不透的地方认真记录下来,以便后面有的放矢地补充。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发挥“导”的作用,把握课堂的节奏和课堂秩序。
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讲解的具体情况,及时地强调重点,剖析难点,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这一环节是“师生角色反串”的教学高潮,学生此刻听课效率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对学生的讲课作出综合性评价,点评时要强调学生所忽略的内容,补充学生教学知识的欠缺,让学生知道自己教态的优缺点,并且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以培养医药类专业学生对分析化学教学方法的兴趣。
2)教学要民主。分析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的过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作为主体,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对自己的挑战,激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驳与质问。出现矛盾应允许学生讨论或展开辩论,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实验、实践或到生产现场加以解决。这是让学生活起来的关键——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如在分析化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讲解演示、让学生指导答疑、让学生评价分析等灵活的方式组织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些方法的实施中鼓励学生多提问,善于用不同方式组织思考,尽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3)从繁重的作业堆里把师生解放出来。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积极探索优化教学内容、讲授方法、讲课效果,减轻学生负担,指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科研创新和思维创新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做到给学生更多的自学和思考时间和空间,使他们能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学,并在不断解决问题矛盾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自觉、主动地钻研,逐渐体会学习分析化学的乐趣,而且也能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此,周末全天开放分析化学实验室,让学生进行自选操作和验证练习;开展化学信息技术交流和分析化学实验课件制作[2],让学生涉猎更广的新知识、新技能。在这些活动中尽量保证让学生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内容的完善和更新、研究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考虑教法的适用和有效、组织好指导等教学活动上。
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持续下去,分析化学教学中还要多创设“问题和案例”情境,以“问题和案例”带动教学,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会质疑问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进行设计性试验、障碍性试验、制作性试验、综合性试验等,推动体验性教学。对于作业不是不留,但要考虑它是否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是否有利,是否有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同时还应允许学生有选择余地。
“二要”的要求 “二要”就是要在分析化学实验、实践教学中,一要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学生讲教师听、学生问教师答、学生学教师导;二要变教师讲规律学生用规律为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和验证规律。为了充分开展好“二要”教学活动,根据医药类专业自身的特点,自编分析化学实验主教材、分析化学实验指导教材、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录像和课件,建立分析化学虚拟实验室,开通分析化学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利用在线网络
技术和教学平台等形式,合理安排辅导答疑,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常态化、及时化。同时对医药类专业分析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将应用较少的内容进行压缩或删减,增加本学科前沿性、实用性的实验内容。在实验类型的设计上减少基础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使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率高达70%,形成医药类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新的教学体系。在实验分析对象上主要选取与临床检验、疾病诊断、病因调查、新药研制、药品质量控制、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和测定、药物代谢和药学动力学、药物制剂稳定性等方面有关的对象进行分析。
为了及时掌握和了解“二要”教学活动的效果,建立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学生信息反馈体系和分析化学实验设计能力评价方法[3],通过学生有效信息反馈体系和实验能力评价,不断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三统一”的要求 “三统一”就是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与发展智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们是学生学习中相互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必须注意在不同教学阶段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在分析化学开始的学习阶段要着重打好“双基”的基础,并同时注意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发展,随着学习的深入要逐渐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能力和智力促进“双基”的掌握和深化。为此,摒弃以“知识为中心”的框架束缚,采用“模块式”课程教学体系,每个教学模块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整个教学模块群构建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仪器维护保养能力、化学分析技术应用能力、仪器分析技术应用能力、物理常数测定能力、采样和处理样品能力、处理实验数据能力、实验室管理能力、实验室安全及救护能力等十大技能为主线的新教学模块体系,有机地实现分析化学课程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觉悟目标的“三统一”,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
2 教师掌握两个硬功夫
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全面领会教材,在教学大纲的精神指导下掌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 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分析化学同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深浅度及其发展过程,做到教材的掌握要努力达到四通八达的程度,使无机、有机、分析、物化课程的内容衔接自然、层次清晰,避免有关知识的重复学习。教师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课堂艺术,使自身的教学“活”起来。只有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影响下学得“活”。同时教学活动不是静止的,它本身存在很多可变因素。当前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反映在教材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上。这个变化不仅是“人”的变化,伴随着教学过程,学生的思想、知识水平、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及技能技巧的变化。每个教学对象变化程度和变化规律是不同的,总会有新的问题摆在面前需要去解决,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选择适应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不断地修改教学计划,才能解决所面临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做到教学游刃有余,教师必须下硬功夫[4]。
教学过程必须自始至终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教师只有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心理活动、对问题认识的方法和途径、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中的困难和来自各方面的障碍以及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兴奋中心,才能有的放矢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处处做“有心人”,无论是讲课、课堂讨论、批改作业、实验操作、答疑、提问等,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座谈会、课余和学生一起活动和聊天,都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多“活”的真实情况。
教学中做好对学生调查研究的关键是师生关系,只有当学生在实践中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关心、爱护、帮助他们,教师才能得到他们的一些真实情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核实和修改这些情况,使其尽可能地接近真实,保证教学活动有目的、有对象、有方法、有区分、有重点地组织进行。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掌握学生的情况,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这些情况,在实践中运用和验证这些情况,教师必须下硬功夫。
3 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从千变万化的分析化学对象和分析化学理论中总结出学生能接受和认识的东西?最主要的途径是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到生产实践中去观察,对科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一些实物、标本、图表、模型的观察,让他们取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思维,分析并掌握事物变化的本质,进而联系所学知识,并用其解释分析一些基本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真实事物的观察(特别是科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人体解剖标本的观察)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学的运用。
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必须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发现知识规律以及知识的应用,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所以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5],就是对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这个过程既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4 结论
医药类专业分析化学的内容系统性很强,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相互联系的,基础知识的内容随着医药分析对象和分析技术的深化而发展。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中应构建以实验为导向、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过程,引导医药类专业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地位推向主动获取知识的前台,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和自由,让学生以参与者的信念和心态学习,使医药类学生真正感知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樊惠芝,马林.生物医学类专业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的改革[J].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2008(1):97-98.
[2]潘谨,白雁.仪器分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其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0):89-90.
[3]李志富.分析化学实验设计能力评价方法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0):114-115.
[4]刘成坤.实施新课程用好新教材[J].化学教育,2005(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