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移动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

发布时间:2015-07-28 18:3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9-0018-03
  一、引言
  随着无线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的非正式学习——移动学习也应运而生。
  移动学习形式因其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具有便利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学习方式的一些不足,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教材。然而,面对随时随地进行的移动学习,它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能力如何?也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移动学习已经沦落为浅层次学习,具体表现为大多移动学习仅限于学习资源的浏览与下载、课程视频的观看,并且学习者对学习活动参与度不高,师生、生生对话交流的互动性不强等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影响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能力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移动学习能力内涵
  (一)移动学习的内涵
  移动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e-Learning)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推动了移动学习的发展。国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相比国内比较早,移动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他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在2001年,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开始策划和发动移动学习项目,其中,有英国、德国、挪威、瑞典等十多个国家[1]。21世纪初,我们国家才开始接触到移动学习,陆续开始展开研究,在2000年,国际远程教育界的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在上海电视大学建校四十周年学术报告会上做了《d-Learning·e-Learning·m-Learning》的报告[2],首次将“移动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的概念引入中国。之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和一些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开展了相关的研究[3]。与国外相比,我们对移动学习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技术不成熟,水平还相对较低,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移动学习还是一个刚兴起的领域,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国内外还没有达成共识,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移动学习是学习者可以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利用无线技术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
  (二)学习能力的内涵
  学习能力到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定义,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笔者比较赞同毕华林的观点,他认为学习能力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习者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4]。
  (三)移动学习能力的内涵
  移动学习能力是在移动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学习者在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也就是学习者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利用无线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
  三、移动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对于移动学习能力的构成,是在移动学习和学习能力的研究基础上出现的,是学习能力在移动学习这个阶段新有的,它在学习能力之外,具有鲜明的移动学习特点,鉴于这些,笔者认为移动学习能力有以下的特殊要素构成。
  (一)知识的获取能力
  知识的获得能力,即学习者在与知识打交道时所体现出来的策略和技能。移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资源,随着移动网络技术和规模的快速发展,移动资源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也出现了许多冗余信息,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中,能否充分利用移动资源,享受移动网络提供的多元化服务,利用移动网络发展自己是衡量移动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知识的获取能力包括:(1)移动信息技术能力;(2)移动学习资源获取能力;(3)移动学习资源分析能力。
  1.移动信息技术能力
  移动信息技术是进行移动信息访问和交流的核心,是关注的焦点,而信息是客观的,是外在于信息访问者的。技术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使得信息可访问,或使之能被认识到,没有移动信息技术能力的学习者是不可能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获取到学习资源的,移动学习也是没法开展的,这是所有移动学习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
  2.移动学习资源获取能力
  移动学习资源获取能力是指在所有移动学习资源中寻找所需学习资源的能力。移动资源越来越丰富,资源也越来越良莠不齐,能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能做到的,只有在对相关移动学习资源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熟练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才能在众多移动学习资源中检索所需要的资源,这也要求学习者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总结,善于归纳,善于交流。
  3.移动学习资源分析能力
  移动学习资源分析能力指的是通过对移动学习资源的分析,快速地判断出已获信息中哪些与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相关,哪些与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不相关,然后,选取相应的资源学习,这就需要学习者平时多对相关移动资源进行分析学习,然后,构建自己的知识库。相信在认真学习一段时间后,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资源分析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自我监控能力
  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是没有任何外界监督的学习,这就要求学习者自我监督。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即学习者把学习活动本身当作对象在进行计划、监控、评价、调节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策略和技能。
  1.移动学习计划能力
  移动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没有教师帮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只能是自己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有些学习者适合树形的学习,有些学习者适合网状的学习,所以,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对一直都是教师制定计划的学习者来说,最初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会越来越好,因为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计划,适合个性化学习,也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移动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监督是否完成任务,也没有教师监督是否认真听课,更没有教师监督是否预习,所有一切传统学习中该教师监督的工作全都落在学习者自己的身上,所以,学习者要克服自己的惰性积极学习。很多数据说移动学习完成率很低,这跟学习者的自我监控不强有绝对的关系,很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长久下来移动学习就放弃了,这也是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最大障碍。
  3.自我评价能力
  跟传统学习中教师评 价学习结果相比,移动学习需要学习者自己去评价学习结果,这就需要学习者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这个是大部分学习者以前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对于刚接触移动学习的学习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大挑战。学习者需要先了解客观评价的方法,然后,在评价自己的时候也要保持客观的态度,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这也使学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学习的情况,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掌握的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学习资源的管理能力
  学习资源的管理与应用能力,即学习者在管理和应用学习资源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策略和技能。这主要是指学习者如何管理和应用与学习有关的主观资源,如:学习精力、学习动力、学习行为习惯等,和客观资源,如:学习时间、学习环境、信息资源、人际资源等。
  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管理利用程度不同也造成了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差异,学习需要优化配置学习资源,合理利用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是一种随时都能进行的学习,因此,更要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深度的知识适合完整地学习,所以,要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而广度的知识就不一定要安排完整的时间,它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几分钟就可以学习。在选择学习时间的时候,学习者也要兼顾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有些学习者喜欢上午,有些学习者喜欢下午,还有些喜欢在深夜,所以,因人而异,选自己喜欢的学习时间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移动学习也是一种随地都能进行的学习,所以,也要给自己选择一个适合学习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不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影响很大。在选择学习环境的时候尽量要避开嘈杂的地方,选择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移动学习情绪管理。如果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是客观的资源,那么,学习情绪管理则是受学习者主观学习资源的管理和控制。移动学习生活中没有学习伙伴,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感到孤单,长久以往学习者将会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也会打击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面对这些问题学习者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要把自己的学习进步归功于学习努力,调节自己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培养自己的学习自信心,达到最优化的学习。
  四、结束语
  移动学习能力是在移动学习这个特殊阶段才有的一种学习能力,所以,除了其他的学习能力外,它还有鲜明的移动学习特点,对学习者要求更高:要求学习者自己去获取学习资源,这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否则,移动学习无法开展;要求学习者自我安排学习,自我监控学习,自我评价学习,这也是学习者比较薄弱的环节,因为,在之前的学习中几乎没接触过;要求学习者能忍受孤独学习,管理自己的学习情绪,客服学习困难,增加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移动学习能力对学习者是受益良多的,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决定了未来将会是终身学习的,移动学习是终身学习的最佳方式。了解移动学习能力的构成对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着重培养自己的移动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李晶,张班.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 德斯蒙德·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的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4, (6):22-27.
  [3] 张浩,杨凌霞,陈盼.大学习者移动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软件 导刊·教育技术,2010,(1).

上一篇:基于Storyline的非编程交互式网络课件开发方式

下一篇:中职英语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因素对教学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