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促进思品课三维目标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7-28 18:40

 摘 要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教学实效,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实现情感提升,完成德育功能转化,有力地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技术;德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54-02
  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但从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完成对知识要点的简单传递,使得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很容易陷入空洞的说教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师提出建议:“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我们将要去做的那一切,将如何在我们所教育的人们的心灵里折射和反映出来。”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结构优化,增强教学质量及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传统的抽象化说教,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形象而科学的道德认知和情感实践,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建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的,这实际上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过程。
  1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开拓思维、激情引趣
  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像、丰富的影音、简洁的文字示意教材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师生情感上的共鸣,真正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例如,在教学“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时,教材要求学生学会分辨法律规定的各种不良行为,但学生平时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法律知识接触较少,不易消化理解,单纯地照本宣科,会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一知半解,产生枯燥抵触的情绪。这时可以利用逐次展示漫画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漫画中的哪些行为是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最后根据各小组得出的结论,鼓励帮助学生分析不同判断的原因,然后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查找区分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标准,再对漫画中的几种行为进行判断。如此一来,既可以改变初中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意识。
  2 引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情体验、智慧育人
  “课堂小社会,生活大课堂。”情感是思想品德课堂活的灵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置贴身的生活情境,通过寓情于教,寓理于教,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讲授“人不能选择父母”或“难报三春晖”等内容时,通常会围绕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回馈父母这一主题展开。看似浅显易懂的道理在传统教学中并不好阐释,往往缺少学生情感的参与和真诚的体验。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用幻灯片预先进行情境的铺设,通过展示几组照片,让学生挑选最亲切、最富感染力的一组。有了这样的情境预设,能够使学生放松心情,不受束缚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交流。接下来,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学生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感想、惊喜与满足,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在音乐影像中寻找父母的身影,显得异常兴奋,沉浸在家庭温馨和暖暖的爱心之中。此刻,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加深刻,懂得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是可以通过努力奋斗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一系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完成充满爱意的情感体验,切实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3 借用多媒体平台可以扩充容量、提高效率
  教学资源,是指能够改善、促进教学的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和条件,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社会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所蕴含的多种教育资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如何合理高效整合庞杂的教育资源,为思想品德课堂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其实,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搭建好了平台,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较大的信息量传递给学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世界文化之旅”的教学实践中,帮助捕捉到课文中旅游的字眼,以“看奥运,游英国”为切入点,利用投影仪播放了一段2012年英国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像资料,结束放映后请学生查找影片中具有英国特色的东西,他们相继说出白金汉宫、伦敦桥、贝克汉姆、蒸汽机等元素;接着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资料,学生观看后纷纷喊出故宫、水墨画、姚明、活字印刷等特色元素。通过两段风格迥异的视频,学生找出了中英文化的差距,笔者利用投影显示现场和学生共同完成列表比较,得出结论: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代表建筑和人物,尤其是节日。随后,笔者播放了各个国家的代表节日,如圣诞节、春节、感恩节、忏悔节、万圣节等,展示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气息,学生也在感受世界文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最后,通过回放英国奥运会开幕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学生最终发现了中国制造的烟花在英国奥运会的上空绽放,得出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的结论。
  这堂课借助多媒体平台,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整合了不同的教育资源,通过图文结合、前后对比等方式再现了各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了更多的信息量,提高了理解知识的能力,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
  4 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学文悟道、以德育人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程的主要途径。”很显然,新课标把思想品德课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德育功能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例如,在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时,笔者挑选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少年毛泽东与老师发生争执的一段视频,待学生认真投入地看完后,笔者询问:“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处理与老师的关系?”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许多闪光点,也感受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热爱。接下来,笔者利用幻灯片结合全国 优秀课评选制作出的板书,利用动画效果,先从左边呈现了蜡烛和春蚕形象,比喻教师的奉献精神,然后从右边展示了一颗爱心,象征教师的奉献精神,中间用两个双向箭头标注“我爱我师、我知我师”的字样。这种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同时也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生动的事例来源于社会热点透视,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拥有“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摆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局限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塑。比如,在讲解“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引入“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及钓鱼岛争端引发的“暴徒化爱国行为”影像资料,请学生评论这些行为,通过正反言行的对比,使他们学会辨析和面对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念,从而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教学实践证明,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同时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促实现情感提升,实现德育功能的转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遵循适度、有效的原则,不能不分环节、不顾效果,将上课的过程演变为播放课件的过程,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只有合理地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教学方式,认清多媒体教学的必然趋势和辅助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上一篇:信息网络条件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创新

下一篇:推进1+X+Y发展创新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