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资源共享新方式——微课程的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10-01
1 引言
教育资源概括起来讲,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施教手段等,我们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广泛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资源进行开发与优化,其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与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在进行优质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过程中,随着在线学习MOOC的出现,微课程很好的满足了优质教学资源数字化,并进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新需要。
2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拥有更多优势:①处理技术数字化。数字化处理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音频、视频信号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使其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对它进行纠错处理也容易实现。②处理方式多媒体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第一论文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发表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形成的教学资源。③信息传输网络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学生可以在异地任何一台联网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④学习资源系列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由资源管理人员或教学人员对进行系统分类,在教学过程中向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系列的教学信息。⑤使用过程智能化。教学资源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⑥资源建设可操作化。教学资源允许学生和教师运用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师生还可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作业)加入到数字化资源库中。
3 微课程的产生和发展
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首创了“一分钟的微视频”,由此微课程(Microlecture)发展起来。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称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数字化的课程体系。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一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而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程时长在5~15分钟以内,集中说明一个教学问题,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可在移动终端上呈现。微课程主要以简短的视频为呈现形式,并发布至相应的学习平台供学生观看、下载。微课程的发展趋势是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为大众提供灵活自主的移动化网络学习体验。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或混合学习;学习形态可以是正式学习,也可以是非正式学习;教育层次多样,满足社会大众各种学习需求。
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微课程符合建构主义理论,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学习方式;适应了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的需要。
4 微课程的特征
建设源充足、效能高的基于Web的微型视频课程资源是实现微型学习的基础。其内容具备三个特征:短时间融入全学习过程、高度浓缩的小型片件及多媒体个性化展示。因此,开发微型视频课程主要以Flash Lite形式表现,这种微小的学习组块,便于通过学习设备轻易地获取、存储、开发并流通,类似于人体的DNA片段,亦类似于IP数据包,小而全,只凸现一至两个主要的知识点,但需涵盖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导入、学习目标、步进教程、在线测验、学习反馈、学习总结、问题探讨等环节;强调微型片件的首尾带应有承上启下的链接,使知识串联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提出开发的微型课程若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形成知识经济学习平台,其架构应当由带有进度和质量控制的前台学习系统和带有电子商务和开放平台的后台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衔接而成。
5 总结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教育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必经之路。数字化资源的意义不仅在于更好地服务于原先的学习者,更在于任何一个数字化资源第一论文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发表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都具备全世界共享的潜质。在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的过程中,微课程不是万能的。在教育的变革里面从来就没有万能的良方。微课程才刚刚起步,有很多领域需要大家去探索,微课程是一个简单的开始,却有着不简单的未来。
(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3;2.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83;3.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19.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本文选自《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10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