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发布时间:2015-09-28 08:37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成为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创新欲望,这正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萌芽。发展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我们的教育提出的要求,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
  一、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那么如何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性欲望呢?
  利用“学生渴望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的情境,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迅速让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能吸引学生,这样可激发学生的认识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因好奇而产生兴趣,因兴趣而去主动思维,并提出新问题,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次失败,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尽量把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设计中,产生共鸣,使学生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
  二、教师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树立创新性教学原则。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改变那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给学生适当的独立思维学习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想象能力。在班集体中,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的内容质疑,敢于对老师的讲解质疑,而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敢于进行批判性质疑,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要随时体现。 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有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节课都要进行总结,这也可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可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知识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的机会很多。例如总结一个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总结一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等。值得提醒地是每次总结,都要挑选不同的学生发言,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三、提高学生的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它是思维探索的翅膀,是探求知识的一种必要手段,现就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锻炼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发表个人的见解。首先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注意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猜想兴趣,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让学生猜想问题的规律,猜想定理、公式、猜想问题的条件和结果,猜想解题方法等等,其次教师要加强方法意义上的以猜想为内核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怎样猜想, 引导学生整合材料,提出疑问,猜想结果或猜想解决问题的途径;介绍各种实现猜想的途径、步骤,规律、方法。如类比猜想法,归纳猜想法,探索猜想法,仿造猜想法及审美猜想法等。另外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良好的猜想氛围。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对适合自己认知水平的数学事实进行猜想,并且自己验证或证明,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捷性。教学中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变换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克服思维的狭隘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有这样一道几何题:设点B是正三角形内一点,求证点B到三边的距离和等于正三角形的高。我在利用三角形面积分析与论证本题之后,又让学生用作三角形的高得到另一种证明方法。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对原题的条件与结论作以下变换:1.若点B在正三角形的一边上时,结论是否成立?2.点B在正三角形的外部时,结论又如何?3.若将等边三角形改为等腰三角形,结论还成立吗?试证明你的结论。这样层层深入,既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又综合复习和巩固了已学的有关知识,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仅可使学生解题思路开阔,妙法横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方法,发现新知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发展,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上一篇:“ 快乐、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电教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