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教育依附理论视角下教育技术本土化思考

发布时间:2015-10-04 14:49
 论文关键词教育依附理论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本土化
论文摘要我国教育技术自美国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引进以来,总体上的发展趋势是借鉴美国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和实践标准。这样的教育技术是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技术,是否能指导我国的教育教学。
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在教育技术领域进行了很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进行了大量尝试,特别是90年代从美国引进教育技术aect94定义以来,堆我国本土的教育技术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很多都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论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科学关系的依附理论之后,我们可以在这个视角下来论述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本土化问题。
一、我国本土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简述
我国本土的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从早期的的电化教育阶段,一直到90年代到现在的教育技术阶段。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的千字课教学试验就开始使用幻灯机。建国以后,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出现的语言类的广播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也设立了电化教育馆,负责推进基础教育中的电化教育。文革时期,电化教育的发展处于半瘫痪的停滞状态。1978年以后,我国的电化教育重新起步,迅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从1984年起,在30多所高校开办了电教专业,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电教人员培养体系初步构建了一个以七论为内容的理论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了电化教学方法体系。
90年代之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却进入了另一个的阶段。随着西方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以及认知学习理论、学设计原理与方法的引进,特别是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引进,我国的电化教育也更名为教育技术。原来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和框架开始向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体系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问题。从全局来看,这只是教育依附理论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中的一个体现。
二、教育依附理论简析
依附理论是产生于当代发展中国家论述不发达与发达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后来移植到教育研究领域,用来论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教育领域中的关系。
依附理论(dependency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拉美为代表的不发达国家的发展理论家和西方一些激进派批判西方现代化理论时所运用的重要分析框架,其主旨在于为落后国家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导向。
教育依附理论是上世纪70到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它的基本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教育和学术领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依附甚至依赖,这样一种文化和学术领域的“国际格局”短时内不可逆转。
教育依附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阿尔特巴赫运用了依附理论的中心—边缘与新殖民主义的观点对国际高等教育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在教育上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关系,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学术系统中处于边缘地位。他力图以“中心”与“边缘”、“发达”与“不发达”、“工业化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等关系来逢释“两极世界”中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三、我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依附性倾向
我国当前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基本上是从美国的教育技术领域引进和借鉴来的。特别是自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引入以来,堆我国本土的教育技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教育技术的源头来自美国
我国电化教育与美国教育技术产生都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当时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以及国外传人的电影和播音技术进入中国,于是电化教育就这样萌芽了。20世纪初的中国不具备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这些都是从西方特别是美国来的。教育技术思想基础则是当时具有留学背景的有识之士主动引入的,从其萌芽之日起,我国的电化教育就深受美国的影响,这就注定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二者之间仍会相互影响。

虽然我国的教育技术起源于美国,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的这段时期,我国教育技术还是处在初期的本土化自我发展阶段,这可以从这段时期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上得到验证。早期的教育技术的发展还不存在依附现象。
(二)我国当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困惑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引入以后,对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南国农老先生认为,我国的电教界,特别是理论研究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变化是:名称改了,学科名称,由“电化教育”改为“教育技术”。定位变了,学科定位,由一般定位于“教育”变为一般定位于“技术”。研究领域“泛化”了,学科研究领域,变为所有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变得“泛化”了。培养目标模糊了。努力方向没有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引入犹如一支强心针注入了我国的教育技术,然而有些现象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从实际情况来说,“很多教育技术研究者自觉不自觉地认可学科的‘西方中心主义’,呈现一定的主体性迷失”,反映了自我文化殖民的心态,这不仅影响我们的学术自信心,也将对我们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带来长期的消极影响。依附理论的风靡一时,是西方国家有意无意的文化殖民和我们自我文化殖民心态结合的产物。

1.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依附性
从美国引入的教育技术有三个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无论是是教育技术的哪个流派,媒体派也好,学习派也罢,都需要这些理论基础。
传播理论的基本架构不会明显的存在教育依附理论的影子,属于中性的普遍理论。但是如果深入到某个具体的传播模式,我们就会发现里面渗透了西方思维的一些模式。
学习理论中的各种学习论都是植根于西方的社会和人文背景,这跟我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背景是有很大差异的。虽然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社会思想急剧变革的时代,但是我们需要承认,无论是社会形态如何变迁,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是不会在短期内就会改变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动物属性,忽略了人的主观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性。我国本土的学习理论却是倾向于人文的教化作用,通过具体的某个有影响力的任务进行教育活动。同时也兼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所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否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还是有待商榷的。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具体的学习环境引发教学,但是我们在研究某个具体的情境时发现跟我们当前的生活情境是大相径庭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基于人本主义的一种学习理论,过于依靠人的主观学习动机,这跟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和模式是不协调的。我们几千年的儒家文化提倡的是中庸和谐,强调具体典型人物的教化作用,个人的自主化的建构学习是没有合适的发展土壤的。
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其他的理论体系,诸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系统科学理论更是体现了西方的一些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
2.教育技术实践的依附性
我国当前的教育技术实践和应用主要是按照教育技术aect94定义中的框架进行的,忽略了这些框架在我国当前特定的国情下实施的合理性。
目前在我国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中学、小学工作,由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落后,更重要的是理念落后,教育技术实践很难展开或者实践的内容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意义。美国的教育技术实践是基于全国教育系统的高度的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教育信息化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我们在不认真思考的情况下、盲目照搬。
还有在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践中,很多中小学当前的教师体系以中年教师为主,这些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理念不够强,所以缺乏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驱力,很多教育技术培训实践都是被动接受,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有的教师甚至反感这样的培训。
当我们意识到教育技术在教育依附理论的视角下是这样一种发展格局的时候,我们应该警醒。我们不反对从别处引进外来的理论体系,但前提是必须要适合我们的基本国情,需要我们对“拿来”的东西进行创造性的批判反思。

上一篇:浅论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伦理思想之比较

下一篇:浅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