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1
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林崇德教授也提出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教师成长模式,充分说明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反思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体验性的体现程度;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在师生关系上是否和谐,在教学方式上是否做到了民主、平等,与同事是否做到了教学合作。
2、反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案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教学情境中师生是否情感交融,学生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是否得以点燃;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尖刻的问题,教师如何驾驭;教学过程的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反思教学是否运用了启发式和探究性等教学方式。
3、反思教学得失。
对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断详细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将教学片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以使自己在教学中精益求精。对教学瑕疵之处,认真进行回顾、剖析,找出形成原因,分析关键因素,探究解决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4、教学再设计。
这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要通过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要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知识上进行拓展,教学设计趋向合理,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梳理、再发现、再研究、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教学流程来看,教学反思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自觉地进行审视、预测和分析,查漏补缺,能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性和分析能力。
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环节以及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和应变,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得以高质、高效地进行。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情况,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反思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反思课堂整体状况,反思失误,记下闪光片段和困惑,写下执教反思体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
反思可以是教学理念的反思,可以是教学行为的反思,还可以是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能够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臻完美。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
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驱力,一位名师不只是教学经验丰富、善于反思总结,而且会积极改进。教师要通过反思,洞悉具体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应对措施,以求达到教学的更高层次。教师若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无疑是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又推动了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反思是教师构建个人教育理论、实践创新的必要环节。教师是在以先进理论或先进理念指导下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调整教育选择和行动的过程中,渐渐形成包涵着丰富实践性学识的个人教育理论的。教师通过反思成功地将共同理论运用于实践,构建起个人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是创新精神的体现。教师凭借反思能够实现实践创新,并且可能进一步走向理论创新。
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研究,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是教师开展实践性研究的主要方式,也是最切合教师工作实际的研究方式,这类研究都是以实践经验的创造与反思为基础的。所谓行动研究就是由实践者在社会性情境下开展的自我反思的研究。所以说,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研究需要自觉地反思,研究活动需要在反思中推进与完成,并且在反思中提高。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以反思促成长,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效。总之,教学反思能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育理念,逐步改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开创适合自己不断发展的新天地,它对改进工作有独特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反思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体验性的体现程度;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在师生关系上是否和谐,在教学方式上是否做到了民主、平等,与同事是否做到了教学合作。
2、反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案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教学情境中师生是否情感交融,学生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是否得以点燃;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尖刻的问题,教师如何驾驭;教学过程的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反思教学是否运用了启发式和探究性等教学方式。
3、反思教学得失。
对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断详细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将教学片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以使自己在教学中精益求精。对教学瑕疵之处,认真进行回顾、剖析,找出形成原因,分析关键因素,探究解决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4、教学再设计。
这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要通过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要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知识上进行拓展,教学设计趋向合理,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梳理、再发现、再研究、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学反思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教学流程来看,教学反思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自觉地进行审视、预测和分析,查漏补缺,能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性和分析能力。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环节以及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和应变,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得以高质、高效地进行。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情况,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反思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反思课堂整体状况,反思失误,记下闪光片段和困惑,写下执教反思体会,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
反思可以是教学理念的反思,可以是教学行为的反思,还可以是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能够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臻完美。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
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驱力,一位名师不只是教学经验丰富、善于反思总结,而且会积极改进。教师要通过反思,洞悉具体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应对措施,以求达到教学的更高层次。教师若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无疑是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又推动了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反思是教师构建个人教育理论、实践创新的必要环节。教师是在以先进理论或先进理念指导下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调整教育选择和行动的过程中,渐渐形成包涵着丰富实践性学识的个人教育理论的。教师通过反思成功地将共同理论运用于实践,构建起个人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是创新精神的体现。教师凭借反思能够实现实践创新,并且可能进一步走向理论创新。
反思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中小学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实践性研究,行动研究及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是教师开展实践性研究的主要方式,也是最切合教师工作实际的研究方式,这类研究都是以实践经验的创造与反思为基础的。所谓行动研究就是由实践者在社会性情境下开展的自我反思的研究。所以说,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研究需要自觉地反思,研究活动需要在反思中推进与完成,并且在反思中提高。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以反思促成长,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效。总之,教学反思能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育理念,逐步改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开创适合自己不断发展的新天地,它对改进工作有独特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
上一篇: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