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由 重视知识灌输 向 重视学习引导 转变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1
传统的应试课堂基本上是全面的知识灌输,课本知识被分割成一个个知识点,教师按部就班地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识记、理解等,这往往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改则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质就是要求重视学生参与课堂的互动,参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新课改条件下,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仍然是必要的,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思想政治教学如果还是只注重灌输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学生的参与,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亲身体验,忽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学”以及“怎样学”,“学了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这样就无异于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新课改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就必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灌输”向“重视学习引导”转变。笔者认为,作为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要以适应学生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认知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求知欲为基准。比如,在讲“商品”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穿的衣服、使用的书包、文具盒是不是商品”,“你过生日时同学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这两个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急着翻看教材,积极思考,并踊跃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再比如,在上《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课前,我向学生播放一段反映我国二十多年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音像资料。正当学生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祖国带来巨大变化啧啧惊叹时,我赶紧抛出问题:“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特征?”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改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则应是舞台上的主角。“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撒手不管,相反,教师是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职责。
比如,为让学生更好理解消费的相关问题,我布置了一个辩论题目——“超前消费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将学生分成正反方两组,组织课堂辩论。由于双方都做了精心准备,因此课堂辩论十分激烈。最后,我做了总结,并对优胜方给于了奖励。学生在辩论的准备及比赛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辨证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应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教师应该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道共同讨论问题,也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充当老师,把原来静止的、单向的视听教学变为运动的、多向道的、全方位的教学。教师还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这道题老师也有点不理解,谁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你的答案很好,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这样,走下讲台的教师会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一位参与他们学习的合作者,而不是一位板着面孔的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服对教师的敬畏感,产生平等的感觉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良好心理效应。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新教材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因此,新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来统筹课堂教学内容,这也是新课改的显著亮点之一,也折射出《新课标》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候必须尽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比如,在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时,我列举了国家“四大工程”建设、厦门正在建设中的杏林公铁大桥、集美大桥以及本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等事例,通过这些学生身边的生动事例,促使学生对财政的作用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此外,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要把这一点当作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方法来对待。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价值规律,我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到附近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调查某几样商品的价格。让学生结合价值规律谈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可以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真切地感觉到政治其实离自己的生活很近,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而且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也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但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要以适应学生心理状态,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认知的火花,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求知欲为基准。比如,在讲“商品”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向学生抛出问题“你们穿的衣服、使用的书包、文具盒是不是商品”,“你过生日时同学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这两个问题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急着翻看教材,积极思考,并踊跃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再比如,在上《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课前,我向学生播放一段反映我国二十多年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音像资料。正当学生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祖国带来巨大变化啧啧惊叹时,我赶紧抛出问题:“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特征?”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改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可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就是一个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则应是舞台上的主角。“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撒手不管,相反,教师是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职责。
比如,为让学生更好理解消费的相关问题,我布置了一个辩论题目——“超前消费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将学生分成正反方两组,组织课堂辩论。由于双方都做了精心准备,因此课堂辩论十分激烈。最后,我做了总结,并对优胜方给于了奖励。学生在辩论的准备及比赛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辨证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应互教互学,教学相长。教师应该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道共同讨论问题,也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充当老师,把原来静止的、单向的视听教学变为运动的、多向道的、全方位的教学。教师还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这道题老师也有点不理解,谁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你的答案很好,想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答案”。这样,走下讲台的教师会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一位参与他们学习的合作者,而不是一位板着面孔的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服对教师的敬畏感,产生平等的感觉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良好心理效应。
三、要积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新教材不但在整体架构上充分体现了“以生活为基础”,而且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了“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来展示观点。因此,新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来统筹课堂教学内容,这也是新课改的显著亮点之一,也折射出《新课标》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本知识时候必须尽量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比如,在讲“财政的巨大作用”时,我列举了国家“四大工程”建设、厦门正在建设中的杏林公铁大桥、集美大桥以及本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等事例,通过这些学生身边的生动事例,促使学生对财政的作用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此外,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导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要把这一点当作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方法来对待。比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价值规律,我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到附近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调查某几样商品的价格。让学生结合价值规律谈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可以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真切地感觉到政治其实离自己的生活很近,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而且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也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