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导向 新收益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2
新的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教育的“宁静”,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无论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教材处理以及自身角色定位等方面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这其中有实践后的惊喜,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反思和困惑。在教学上,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适应课改要求,我首先细心研读了新课标,这一研读使我豁然开朗,对课标和教材都有了新的领悟,应用于我的教学活动中也有了许多新收益。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我一改以往教师置身于外的做法,而首先考虑的是行为主体——学生,了解学生、分析学情,针对具体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也使目标的确定更合理、更可行。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自我”这一课时,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对学生生活的指导作用,提前做了一个小小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侵害,以及处理方法等,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过程中我也没有生搬教材而是针对问卷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讨论交流,还制定几名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要求学生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处理方法,这样的教学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我保护的技巧。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不但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实现了教材与生活的链接,更好的实现了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营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发现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曾作了这样的尝试,在教授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容”这框时,我先播放了一段投影——《别让眼睛老去》,看完影片后引领学生回归教材,“人生的道路漫长而崎岖,每个人都无法预测将来会有多少困难和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人们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在学习与交往中,我们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是像保罗那样灰心丧气,还是像外祖母所说的那样‘别让眼睛老去’,我们应如何面对困难,走出挫折。”然后分组讨论两个问题:(1)对待困难和挫折,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2)如何战胜困难和挫折?通过讨论,更多的同学都明确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战胜挫折的一般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个向导,更多的是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这样的教学收到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在作业的设计上,传统政治科作业仅仅停留于书面形式,对书本知识进行训练和考查的层次,从形式到内容、从过程到内容都是单一的,这种作业模式已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新课程背景下我尝试了对作业的创新设计。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围绕“国家发展成就”“家乡的变化”“家庭的变化”和“生活中的期待”等主题收集资料,但不同主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可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并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得出结论。然后,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和其他同学一起协作探讨;还可将自己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的疑惑记录下来,请教师给予讲解。这样的分层设计,注重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同层面的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也有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只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了学生能力、情感、价值观的评价。这种评价内容上狭窄片面,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新课标强调结果与过程并重,基于此要求,我在人教七、八年级思品课时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是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的:一、学生的课堂表现;二、家长评价(问卷方式);三、学科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进而更好地实现思品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以上几点是我在研读新课标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一些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感觉效果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对于新课标的研读,使我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教育理念,也有许多顿悟,深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把握新课改动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石,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的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实践,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益。

上一篇:探析独立学院社团管理新思路

下一篇:关于袁隆平的科技伦理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