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在校园网中个性化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5
摘 要: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但个性化教学必须植根在资讯科技非常发达的信息化社会,植根在人们有很强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意识理论上。实现个性化教学,校园网是前提。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素质教育 校园网
顾名思义,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亦即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internet的出现,就象隧道尽头的亮光,为个性化教学成为现实带来了希望。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他的论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完全溶为一体,上班工作、下班学习的界限被打破,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可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通过各种协作式教学策略的运用而实现),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学习者可以在家或是在办公室学习(通过计算机终端),也可以在旅途中学习(通过便携式多功能微机)。……
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今天作为internet子网的校园网热一浪接一浪,作为致力于个性化教学者本应感到欣慰,但这又容易使人们回忆起“大跃进”那一段“发高烧”的日子。不少学校建设校园网,初衷并不是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在他们的观念里恐怕还没有“个性化教学”这个名词,他们建设校园网倒是和阿q对革命的“神往”相似: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实际上并不很清楚校园网是用来干什么的。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大部分设备闲置,大量资金、物力、人力浪费;或者是投资不到位,类似于“烂尾楼”。
这是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建设校园网必须付出的代价。建校园网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总想以新的技术延续旧的模式。
我们前面说过: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但个性化教学必须植根在资讯科技非常发达的信息社会,植根在人们有很强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意识理论上。一些学校建校园网之所以失败,原因是校领导本身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当然老师们也没有;建网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实现符合社会进程的个性化教学,而是要延续他们驾轻就熟的传统教学。结果当然如人们所发现的:投资大、见效小。
北大教授辜鸿铭曾讲过一段名言:我头上的辫子一把剪刀就可以剪掉,你们思想深处的辫子是否可以用一把剪刀剪掉呢?
实现个性化教学,校园网是一个前提,但最多是一个潜在的前提。建一个名符其实的校园网确实要花不少钱,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充足的资金,长则一年、短则半载便可投入使用。但在校园网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了。
首先每个教师都应意识到:教师教学的重点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建设校园网便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评价已不是记忆多少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你孩子的世界不会与从前一样,他们的未来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在这种全新的社会环境中,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这个新时代充满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来说,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世界;而对于那些缺乏这些能力的人来说,当旧工作消失、旧体制崩溃时,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悲惨前景。
其次,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和专家”逐渐变为“协作人员、帮助者,有时是学习者”,同时学生的角色已不在是“听从者和学习者”而是“协作人员,有时是专家”。
总之,只要人们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心态来理解和迎接校园网乃至国际互联网发展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挑战”,个性化教学就能在校园网上实现。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素质教育 校园网
顾名思义,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亦即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internet的出现,就象隧道尽头的亮光,为个性化教学成为现实带来了希望。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他的论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完全溶为一体,上班工作、下班学习的界限被打破,每个人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在这种教育体制下,每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可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通过各种协作式教学策略的运用而实现),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学习者可以在家或是在办公室学习(通过计算机终端),也可以在旅途中学习(通过便携式多功能微机)。……
由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今天作为internet子网的校园网热一浪接一浪,作为致力于个性化教学者本应感到欣慰,但这又容易使人们回忆起“大跃进”那一段“发高烧”的日子。不少学校建设校园网,初衷并不是为了实现个性化教学,在他们的观念里恐怕还没有“个性化教学”这个名词,他们建设校园网倒是和阿q对革命的“神往”相似: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实际上并不很清楚校园网是用来干什么的。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大部分设备闲置,大量资金、物力、人力浪费;或者是投资不到位,类似于“烂尾楼”。
这是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建设校园网必须付出的代价。建校园网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总想以新的技术延续旧的模式。
素质教育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原因是它生长在班级教学的土壤上,所谓“枳生在淮南而为枳,生在淮北而为橘”。
我们前面说过: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但个性化教学必须植根在资讯科技非常发达的信息社会,植根在人们有很强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意识理论上。一些学校建校园网之所以失败,原因是校领导本身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当然老师们也没有;建网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实现符合社会进程的个性化教学,而是要延续他们驾轻就熟的传统教学。结果当然如人们所发现的:投资大、见效小。
北大教授辜鸿铭曾讲过一段名言:我头上的辫子一把剪刀就可以剪掉,你们思想深处的辫子是否可以用一把剪刀剪掉呢?
实现个性化教学,校园网是一个前提,但最多是一个潜在的前提。建一个名符其实的校园网确实要花不少钱,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充足的资金,长则一年、短则半载便可投入使用。但在校园网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了。
首先每个教师都应意识到:教师教学的重点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建设校园网便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评价已不是记忆多少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你孩子的世界不会与从前一样,他们的未来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在这种全新的社会环境中,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的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这个新时代充满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信息时代学习与创新能力的人来说,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世界;而对于那些缺乏这些能力的人来说,当旧工作消失、旧体制崩溃时,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悲惨前景。
其次,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和专家”逐渐变为“协作人员、帮助者,有时是学习者”,同时学生的角色已不在是“听从者和学习者”而是“协作人员,有时是专家”。
总之,只要人们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心态来理解和迎接校园网乃至国际互联网发展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挑战”,个性化教学就能在校园网上实现。
上一篇:浅谈如何进行小学班级管理
下一篇: 大错不犯 小错不断 学生的转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