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育智慧 打造有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7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使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怎样才能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育智慧
“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升智慧,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打造有效课堂的第一步。自2000年起,我校就组织全体教工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活动。我们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读一本专著,写一篇心得。为了促进读书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学校领导干部带头读书。我们围绕“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专题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打造有效课堂”,结合工作实践,撰写读书心得,并最终落脚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不少教师在这次活动中写出了很有见地的文章。读书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文化素养,使老师们能够以新的教育观念审视课堂教学,也使打造有效课堂的实践建立在了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
二、建立质评小组,关注教学细节
我校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经常举办各类学科会议,为教师多元交流、多维思考、提高业务水平搭建平台。同时,注重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监控课堂教学的实效。围绕“打造有效课堂”的主题,我们对质评组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关注课堂教学是否呈现“有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即有趣、灵动、思辨、厚重、创新、实在。这六个基本特征是质评组成员、省特级教师钱军先老师研究归纳的,他的观点在质评组交流后获得认同,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参考标尺。二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况。传统的课堂教学,因为偏重知识传授,也因为赶进度,常常成为“一言堂”,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很累,但效率不高。为此,我们明确要求一节课中教师的讲解时间不可超过50%。同时,师生互动的面要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生积极地“动”起来的课,才会是有效、高效的课。三是质评组要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作诊断。质评组听课之后,必须有面对面的评课与反馈。要分析青年教师的课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课型定位是否准确,学情分析是否精确,课堂预设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是否适宜,学法指导是否得当。
三、开展研讨活动,放大有效效应
为进一步营造关注“有效课堂”的氛围,也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2008年10月,我校与无锡市教研中心联手举办了“用智慧打造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作了精心准备,邀请外校8名知名教师与我校9名骨干教师一起,开设了17节研究课。其中7门14节课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开课的课题相同,但教学方法不同。在选题方面突出平时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求通过研讨真正解决一些实际教学中的难题。我们还为每门学科聘请了专家在听课后当场做评点。精心设计的研讨活动吸引了来自苏锡常等地区近500名教师前来参与,并获得广泛好评。
四、组织专题对话,引导深入研究
2008年12月,我校组织召开教科研大会,以“聚焦有效课堂”为主题,让教师围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两个话题进行对话,交流教学实践中的体验和认识、困惑和思考。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打造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创设情境,使课上得有趣而灵动,让学生在兴奋和成功中学习;有的认为,在平实的课堂教学中善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取舍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上课的效率也是高的;有的认为不可把教案当成不变的预案,一味地照方抓药,而是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有预设善生成;有的老师则以精彩的公开课为例,说明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大会邀请的一批校外专家也都发了言,就“有效课堂”陈述自己的观点。现场对话十分热烈,老师和专家们的发言富有论辩性和启发性。
这次科研大会的最大收获,是让我们认识到,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会后,我们进一步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反思我们对“有效课堂”的初步研究。我们认识到,传统的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教,而新课改要求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要运用现代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对“有效课堂”的深入研究。我们根据专家的建议,引入了深度学习的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学习者将新的观念和概念与其先前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探求其基本原理和模式,而不是把课程材料当作无关的知识片断或模块;要评估新观念及其相关的推论,并将其知识整合到相关联的概念系统中,而不是简单的记忆事实和模仿操作程序,不是独立或游离于系统之外;要理解知识创造过程,批判性地审视其论断的逻辑,加强对自身学习过程和理解的反思,优化学习策略,而不是把实事和程序当作由权威确定的静态知识。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提出了“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的课题,正积极争取在省教科院立项,我们将以这一课题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追求有效和高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把理想境界变为现实。辅仁中学作为一所历史名校,在新世纪的改革发展中,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行之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提升教师智慧,打造有效课堂,为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做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育智慧
“腹有诗书气自华”。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升智慧,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打造有效课堂的第一步。自2000年起,我校就组织全体教工围绕新课程改革,开展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的活动。我们要求教师每学年至少读一本专著,写一篇心得。为了促进读书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学校领导干部带头读书。我们围绕“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专题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打造有效课堂”,结合工作实践,撰写读书心得,并最终落脚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不少教师在这次活动中写出了很有见地的文章。读书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文化素养,使老师们能够以新的教育观念审视课堂教学,也使打造有效课堂的实践建立在了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
二、建立质评小组,关注教学细节
我校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经常举办各类学科会议,为教师多元交流、多维思考、提高业务水平搭建平台。同时,注重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监控课堂教学的实效。围绕“打造有效课堂”的主题,我们对质评组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关注课堂教学是否呈现“有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即有趣、灵动、思辨、厚重、创新、实在。这六个基本特征是质评组成员、省特级教师钱军先老师研究归纳的,他的观点在质评组交流后获得认同,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参考标尺。二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况。传统的课堂教学,因为偏重知识传授,也因为赶进度,常常成为“一言堂”,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很累,但效率不高。为此,我们明确要求一节课中教师的讲解时间不可超过50%。同时,师生互动的面要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生积极地“动”起来的课,才会是有效、高效的课。三是质评组要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作诊断。质评组听课之后,必须有面对面的评课与反馈。要分析青年教师的课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课型定位是否准确,学情分析是否精确,课堂预设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是否适宜,学法指导是否得当。
三、开展研讨活动,放大有效效应
为进一步营造关注“有效课堂”的氛围,也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2008年10月,我校与无锡市教研中心联手举办了“用智慧打造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作了精心准备,邀请外校8名知名教师与我校9名骨干教师一起,开设了17节研究课。其中7门14节课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开课的课题相同,但教学方法不同。在选题方面突出平时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求通过研讨真正解决一些实际教学中的难题。我们还为每门学科聘请了专家在听课后当场做评点。精心设计的研讨活动吸引了来自苏锡常等地区近500名教师前来参与,并获得广泛好评。
活动之后,“有效课堂”一时成为学校中最热门的话题。大家认为这次活动好课精彩纷呈、评课精辟透彻、议论各抒己见、反思发人深省。学校要求各学科教研组对此次开课活动及时做好分析和总结,借鉴研究课的精华,进一步提高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教务处对整个活动做了专题总结。这次活动凝聚起了一些共识:一是精彩的研究课都有精彩的师生互动,这是有效课堂最重要的特征。二是好课各有千秋,如何客观评价不同课型、不同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值得研究。三是加强集体备课与交流,运用集体智慧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这些共识对我们的后续研究很有启发。现在“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各学科一堂好课的标准”已列为2009年各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四、组织专题对话,引导深入研究
2008年12月,我校组织召开教科研大会,以“聚焦有效课堂”为主题,让教师围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两个话题进行对话,交流教学实践中的体验和认识、困惑和思考。会上老师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打造有效课堂,教师应该创设情境,使课上得有趣而灵动,让学生在兴奋和成功中学习;有的认为,在平实的课堂教学中善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取舍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上课的效率也是高的;有的认为不可把教案当成不变的预案,一味地照方抓药,而是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有预设善生成;有的老师则以精彩的公开课为例,说明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大会邀请的一批校外专家也都发了言,就“有效课堂”陈述自己的观点。现场对话十分热烈,老师和专家们的发言富有论辩性和启发性。
这次科研大会的最大收获,是让我们认识到,对“有效课堂”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会后,我们进一步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反思我们对“有效课堂”的初步研究。我们认识到,传统的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教,而新课改要求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要运用现代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对“有效课堂”的深入研究。我们根据专家的建议,引入了深度学习的理论。这一理论要求学习者将新的观念和概念与其先前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探求其基本原理和模式,而不是把课程材料当作无关的知识片断或模块;要评估新观念及其相关的推论,并将其知识整合到相关联的概念系统中,而不是简单的记忆事实和模仿操作程序,不是独立或游离于系统之外;要理解知识创造过程,批判性地审视其论断的逻辑,加强对自身学习过程和理解的反思,优化学习策略,而不是把实事和程序当作由权威确定的静态知识。根据这一理论,我们提出了“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的课题,正积极争取在省教科院立项,我们将以这一课题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追求有效和高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把理想境界变为现实。辅仁中学作为一所历史名校,在新世纪的改革发展中,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行之有效的举措,进一步提升教师智慧,打造有效课堂,为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做出新的贡献。
下一篇:教学管理中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