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8
在教师、学生和课文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失落了应有的主体地位。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学习的伙伴,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1.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不一定按教材安排的春夏秋冬的顺序带领学生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欣赏揣摩。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选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大都将是积极主动的,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由此便把阅读引入课文的重点,使课堂上呈现出一派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活跃气氛。
2.自主选择阅读方法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能手,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背诵积累时,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体会语句叙述的顺序的方法,或抓住关键的词语的方法;感悟语言时也应该还学生以自主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
3.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为了彻底解放学生
教师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除了要经常鼓励学生说:“老师,这句话我读不懂,我想请××同学告诉我。”“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明白,能和××同学一起研究吗?”还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阅读实践。
4.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权威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的“确切”意思。
4.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
4.2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有一篇短文,讲的是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嫁接在自己上面的蟹爪莲,使蟹爪莲花繁叶茂,刺也渐渐少了。学生阅读后对仙人掌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因为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了蟹爪莲,所以蟹爪莲才那么美丽,仙人掌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的却认为,仙人掌这样做并不值得,它牺牲了自己才换来了蟹爪莲的美丽,如果能让自己和蟹爪莲都长得生要勃勃那才好。对于后者的这种独特的思考教师不应扼杀,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
4.3鼓励演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由于学生的兴趣有限、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述……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可爱的草塘》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有的高歌一曲,有的写起了小诗,有的和同桌交流……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
1.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不一定按教材安排的春夏秋冬的顺序带领学生读,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欣赏揣摩。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选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大都将是积极主动的,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由此便把阅读引入课文的重点,使课堂上呈现出一派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活跃气氛。
2.自主选择阅读方法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能手,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背诵积累时,或采用先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方法,或采用体会语句叙述的顺序的方法,或抓住关键的词语的方法;感悟语言时也应该还学生以自主权。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
3.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为了彻底解放学生
教师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讨问题,合作解决问题。除了要经常鼓励学生说:“老师,这句话我读不懂,我想请××同学告诉我。”“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明白,能和××同学一起研究吗?”还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阅读实践。
4.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教师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以权威身份向学生宣布判定课文的“确切”意思。
4.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去阅读。
4.2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如有一篇短文,讲的是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嫁接在自己上面的蟹爪莲,使蟹爪莲花繁叶茂,刺也渐渐少了。学生阅读后对仙人掌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因为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了蟹爪莲,所以蟹爪莲才那么美丽,仙人掌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的却认为,仙人掌这样做并不值得,它牺牲了自己才换来了蟹爪莲的美丽,如果能让自己和蟹爪莲都长得生要勃勃那才好。对于后者的这种独特的思考教师不应扼杀,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
4.3鼓励演用不同形式呈现阅读体验.由于学生的兴趣有限、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述……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阅读了《可爱的草塘》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有的高歌一曲,有的写起了小诗,有的和同桌交流……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教学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
上一篇:浅谈 精细化 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