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8
【摘要】课堂教学的管理是让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由此,我们的课堂管理应注意;师生关系的准确定位;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形成意识;创设合理环境,形成创新的氛围。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民主平等;以人为本;课堂环境;安全性;自由性;信任性;情感性
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而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是让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那么,我们该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呢?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认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关系要准确定位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权利和自由。教师则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合法的学习权利,对全体学生负责,并有义务为学生的发展构建起合理的发展基础。
2.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形成意识
以人为本是整个课标的准则。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再加上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学习环境也应有所差别,怎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呢?再者说,如果我们的课堂都采用“命令式”“指令式”和“规定式”来要求学生,势必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光靠外力来强制是远远不行的!因此,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差异,以人为本来培养“规范意识”,只有当那些有意义的“规范”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后,才能真正地体现规范的价值和意义。
3.要创设合理环境,形成创新的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课堂不仅是师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的创造,也就是要敢于突破常规,去发现那些相对自己来讲从未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然而,要“创造”就需要有适合创新环境的氛围。我认为创新的课堂管理环境应具有以下特点:
3.1课堂环境的安全性。任何创新,无论从外界环境还是从心理环境来讲,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性。想创新难免会有失误甚至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建构出适合创新的安全环境氛围,不用说学生,几乎所有人在创新时都会有很多顾虑。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习时突然发现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其他学生的观点明显不同,甚至与教材上的阐述也有出入,但对该问题他却有独到的见解,这可能就是一种创新发现。
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会怎样处理呢?是放弃自已的问题人云亦云,还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研究、分享?这就完全取决于学生所取的环境条件了;如果安全,学生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反之他可能会选择放弃。如果选择了放弃,这样的课堂也就基本上没有了创新的痕迹;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按老师的备课进行表演,完全丧失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3课堂环境的信任性。也许有人担心:如果给了学生自由、安全的环境,他们不去认真学习那不就糟了吗?于是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去解放学生,把本来应该由学生来做的事情,最大范围地给包下来,进而代替他们去做了。于是学生减少了获取知识的经历,省去了许多必要的思考,获得的全是所谓的“知识精华”,而对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却浑然不知或知之甚少。这样看来,确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如此下去,一旦评价体制一变,考试命题方向一改,学生再想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才发现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原来是那么远,关系是那么的复杂和陌生,理解是这么的困难。待到那时,再用认知时间的若干倍来重新感悟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怎能不累,教师岂能不累呢?
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完全打消各种顾虑,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安全、自由、信任、尊重的认知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解放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发展,不要担心或害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问题那倒是不正常的。只要你能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任其自由发挥,而又及时引导,学生定会给你惊喜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抓重点,出发展”的内涵。
3.4课堂环境的情感性。教育的含义就是“爱”。这种“爱”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友爱”,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课堂管理应全面体现情感的交融,关注学生的各种认知活动,给学生更广泛的心理支持,进而建构一个自由平等的、安全和谐的、宽容解放的、服务支持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与他人友好的相处、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度,找准心理情感的给合点,激发学生的“向师性”,实现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无论是师生之间这是生生之间,都将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以信任换取信任,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广大教师要转变课堂管理理念,给学生建构平等的人际关系,自由、安全、创新的认知发展空间,让他们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心灵上都有一种自由感、安全感、解放感。课堂应是解放学生的地方,而不应是禁锢学生思维的场所。让我们共同期待并努力使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关键词】课堂教学管理;民主平等;以人为本;课堂环境;安全性;自由性;信任性;情感性
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而成效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是让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佳效益的保证。那么,我们该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的管理呢?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认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师生关系要准确定位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他们有选择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权利和自由。教师则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一切合法的学习权利,对全体学生负责,并有义务为学生的发展构建起合理的发展基础。
2.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形成意识
以人为本是整个课标的准则。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再加上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学习环境也应有所差别,怎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呢?再者说,如果我们的课堂都采用“命令式”“指令式”和“规定式”来要求学生,势必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光靠外力来强制是远远不行的!因此,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他们的差异,以人为本来培养“规范意识”,只有当那些有意义的“规范”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后,才能真正地体现规范的价值和意义。
3.要创设合理环境,形成创新的氛围
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课堂不仅是师生获取知识的地方,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对于我们广大教师而言的创造,也就是要敢于突破常规,去发现那些相对自己来讲从未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然而,要“创造”就需要有适合创新环境的氛围。我认为创新的课堂管理环境应具有以下特点:
3.1课堂环境的安全性。任何创新,无论从外界环境还是从心理环境来讲,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性。想创新难免会有失误甚至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建构出适合创新的安全环境氛围,不用说学生,几乎所有人在创新时都会有很多顾虑。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学习时突然发现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和其他学生的观点明显不同,甚至与教材上的阐述也有出入,但对该问题他却有独到的见解,这可能就是一种创新发现。
面对这种情况,学生会怎样处理呢?是放弃自已的问题人云亦云,还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共同研究、分享?这就完全取决于学生所取的环境条件了;如果安全,学生会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反之他可能会选择放弃。如果选择了放弃,这样的课堂也就基本上没有了创新的痕迹;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按老师的备课进行表演,完全丧失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2课堂环境的自由性。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动态的课堂资源,都值得去开发、去钻研。正因为学生是动态的、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更要求我们的课堂绝不能束缚他们,像有些学校倡导的所谓“课堂规范表演”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即使课堂上也有“交流”,也无疑是一种形式上的交流,或者说,只是为教师的某种需要而服务的。这样的课堂,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极为不利的。这显然背弃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反之,如果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把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的做时间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他们的服务者、组织者、建议者、学习的参与者的话,学生自然就会扩大他们交流的范围,使自已与别人的差距降到最低,甚至为零。这是一种多么美丽的教育景观!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面向全体、共同发展、尊重差异的最有力的体现吗?
3.3课堂环境的信任性。也许有人担心:如果给了学生自由、安全的环境,他们不去认真学习那不就糟了吗?于是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敢放开手脚去解放学生,把本来应该由学生来做的事情,最大范围地给包下来,进而代替他们去做了。于是学生减少了获取知识的经历,省去了许多必要的思考,获得的全是所谓的“知识精华”,而对于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却浑然不知或知之甚少。这样看来,确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如此下去,一旦评价体制一变,考试命题方向一改,学生再想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才发现问题和知识之间的距离原来是那么远,关系是那么的复杂和陌生,理解是这么的困难。待到那时,再用认知时间的若干倍来重新感悟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这样一来,学生怎能不累,教师岂能不累呢?
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完全打消各种顾虑,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他们提供安全、自由、信任、尊重的认知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解放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发展,不要担心或害怕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问题那倒是不正常的。只要你能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任其自由发挥,而又及时引导,学生定会给你惊喜的表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抓重点,出发展”的内涵。
3.4课堂环境的情感性。教育的含义就是“爱”。这种“爱”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友爱”,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课堂管理应全面体现情感的交融,关注学生的各种认知活动,给学生更广泛的心理支持,进而建构一个自由平等的、安全和谐的、宽容解放的、服务支持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与他人友好的相处、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度,找准心理情感的给合点,激发学生的“向师性”,实现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无论是师生之间这是生生之间,都将以心灵拥抱心灵,以激情点燃激情,以信任换取信任,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广大教师要转变课堂管理理念,给学生建构平等的人际关系,自由、安全、创新的认知发展空间,让他们无论在行动上还是在心灵上都有一种自由感、安全感、解放感。课堂应是解放学生的地方,而不应是禁锢学生思维的场所。让我们共同期待并努力使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生活!
上一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教学策略
下一篇:英语生活化与生活英语化